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30∶1《钱经》新年大礼包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您享受过30位精英理财师同时为您服务吗?
  新年之际,《钱经》签约理财师联袂登场,为您奉上他们的见识、经验和智慧。
  “2006五大理财箴言”:
  告诉您理财不可不知的五件事;
  “2006四大‘钱坑’”:
  为您指出新一年中理财机会与风险;
  “2006四大破产捷径”:
  提醒您理财的陷阱;
  “2006五大规划”:
  适用于您一生,而不仅仅在2006年。及早动手,描绘未来。
  
  礼包制作者:
  《钱经》30位签约理财师,他们是来自银行、证券、基金、保险、信托、外汇、地产、法律等领域的精英和企业家。
  
  礼包内容:
  30位《钱经》理财师的经验与智慧,众多“钱经人”的理财心得与体会――
  “2006五大理财箴言”:
  告诉您理财不可不知的五件事;
  “2006四大‘钱坑’”:
  为您指出新一年中理财机会与风险;
  “2006四大破产捷径”:
  提醒您理财的陷阱;
  “2006五大规划”:
  这些规划的原则,其实适用于您一生,而不仅仅在2006年。及早动手,描绘未来。
  
  制作工艺:
  除对签约理财师进行面对面采访、电话采访以及网络采访,理财师还亲自主笔提供文字资料,然后由《钱经》资深的编辑记者进行分类、总结和归纳,再秉承一贯的《钱经》特色――专业的内容,时尚的表达,制作成“《钱经》新年大礼包”,让所有“钱经人”实现精明、精通、精彩的2006。
  
  2006五大理财箴言
  
  理财先要纸上谈兵
  没有纸上谈兵的理财规划,就不会有脚踏实地的幸福人生。
  人生的目标,只有通过规划和执行,才能最终实现。人生目标是什么?你40岁的时候想做什么事情?50岁的时候要达到什么目标?为了这个目标,需要多少财富?需要什么规划才能达到这个标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将人生的目标(需求)分为温饱、安全、关爱、自尊、自我价值。这五点,每一步都需要通过努力地工作、财富积累和规划才能够实现。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理想,但是很少有人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坐下来,设计自己的人生目标,尤其是与之相关的理财规划。
  
  买保险如买大白菜
  把保险视为大白菜,是因为它其实是满足生活需要的一种必需品。
  很多人把保险看做是一种投资,甚至保险业务人员也经常这么介绍。事实上,保险的首要功能是保障,买保险就要回归它的本质。如果说偏重投资功能,面对同样的市场,专业化的基金产品显然要优于分红险或储蓄保险。因此,保险更应该是一种保障家庭生活质量的消费,特别是在以功能区分的家庭理财组合中,首先要考虑的是健康险、意外险。
  
  买奢侈品也要从钱眼里抠
  我们既要感性,追求时尚和新事物;也要理性,每一分钱都要用得明明白白――这才是财富驾驭者的特质。
  不让物质生活成为负担。名贵的音响器材、优雅的室内装潢、豪华的意式家具、不落俗套的欧洲汽车、波尔多红酒……这些最爱,可以通过银行信用卡特约商户和消费信贷来解决,这既彰显独特身份,也不会对现金流带来压力。即使某件东西是你的最爱,你也不应该为它多花一分钱。
  
  别当工作狂
  积累财富,这是你放松自己最好的理由。
  一旦健康出现问题,不仅身心要遭受折磨,数年积累的财富也会拱手送给医院。生活是一个天平,一端放的是健康,另一端放的是事业和金钱。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下,追求事业上的成功和金钱的积累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愿望,而健康问题却往往被强烈的事业心和物欲所埋没。
  
  不和陌生人说话
  远离自己并不真正了解的投资。
  随着金融改革的日益深入,理财产品逐步丰富,权证、外币结构性存款、信托等新型金融产品层出不穷,未来金融期权、期货、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等投资工具或将成为新的投资热点。但请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完全没有认知该产品的情况下,不要仅仅被其高收益率所迷惑。如果在进行了解后仍有太多的不明白,那么,远离它!
  
  2006四大“钱坑”
  “钱坑”,首先让你看见的是N多的钱以及赚N多钱的机会。可你一旦跳了下去就会发现,在真正抓住这些钱或机会之前还有头破血流的危险。“钱坑”者,机会与风险并存。
  
  “钱坑”:股票与股票型基金
  股市已经不止一次伤我们的心了。所以,不管经济学家怎么呼吁“美国人民要储蓄,中国人民要消费”、要投资,人们还是更多地选择了储蓄和谨慎。但是,要投资理财,就必须在资本市场下工夫,而不是在货币市场(解决流动性问题)和保险市场(解决保障问题)。
  
  宏观经济数据显示,我国经济在2005年第四季度调整,2006年第一季度末将出现复苏。所以,2005年第四季度股市出现一个低点,继而进入“牛”市上升通道。可是多年来股市又有多少时间真的在扮演“晴雨表”的角色呢?
  
  股市“钱坑”的最新模样
  ◆2005年5月,股权分置改革正式启动;
  ◆2005年6月6日,上证综合指数998点,再创八年新低;
  ◆2005年7月,央行举行“证券公司重组通报会”;
  ◆2005年8月,权证重新挂牌交易;
  ◆2005年9月,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开业;
  ◆2005年10月,“十一五规划”出台,市场展开新的调整;
  ◆2005年11月,国资委开始全面清理央企委托理财,证监会开始清理证券公司自营业务;证监会、国资委、财政部、央行和商务部在京召开股权分置改革工作座谈会,预示着以地方政府为主要推动力量的下一阶段股改将进入提速阶段;
  ◆2005年12月13日,上证指数依然我行我素,股指徘徊在1117.85点左右。
  ◆2006年,传言IPO将放行,社保基金、保险与银行系资金将更多地参与股市,有预测,经济增长、人民币升值、股改对价使A股具备30%的溢价潜力……
  
  经历了几年的调整,国内A股市场的数据指标已经与国际水平基本相当,部分优质上市公司凸现出明显的投资价值。加上管理层的日益重视,利好政策不断出台,股市的制度建设逐步走向成熟。但是,中国股市真的不是政策市了吗?投资价值与企业自身前途无关,而靠股市下跌去凸现?
  
  股票市场如此模样,饱受连累的股票型基金就算跑赢大盘却不能获得实实在在的投资收益,大多投资收益率为负数。在我们觉得股市缺乏美感的同时,疯狂的QFII们像捡便宜一样地买进,不停地申请加大投资额度,在2005年第三季度甚至掀起了一个“寻宝、藏宝”的小高潮;现在,更是可以直接购买A股了。在我们灰心于国内、转投于海外的时候,发现全球表现最好的几只基金居然都来自这些被称为“新兴市场”的国家,也包括中国。
  真正在股票以及股票基金上获利丰厚的投资者都是在股市低迷时果断介入。股票基金的收益率在各种基金类型中依然是最高的。在股市非常低迷、风险已经大大释放的时候,股票型基金理所当然地“一枝独秀”。
  但是,面前这个看似“钱途”无量的“坑”,你敢跳吗?
  
  “钱坑”:外汇理财
  2006年,一方面多位银行人士预计外汇理财产品收益率将水涨船高;另一方面,美元对人民币已经跌破8元。2005年11月25日中国银行美元兑人民币现钞买入价为7.9997元,12月8日,国内多家银行报出美元兑人民币现钞买入价7.9963元,创下近期新低,人们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进一步增强。
  
  外汇“钱坑”的最新模样
  ◆2005年7月,央行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改革,人民币升值2%;
  ◆2005年11月,外汇理财门槛提高到5000美元(或等额其他外币);

  ◆2005年12月,美联储第十三次加息,基准利率升至4.25%,美元在加息通道中又向前一步。
  
  这些对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尤其是外汇理财产品,已经产生不小的影响。
  外汇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的提高和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加大,让人们真不好决断――将手中的外汇换成人民币,还是持有外汇理财产品?风险已经充分体现,短期操作是唯一的选择。
  目前人民币尚未完全可兑换,因此,将外币换成人民币是不可逆的,至少要受到各方面的限制。如果近期有境外旅行、消费、投资以及留学等大额支出计划,可以采取短期美元存款等方式;倘若短期用汇数量较少,甚至于没有支出计划,可以适当地将部分或全部美元兑换成人民币。
  但是,什么是“适当”?“部分”又意味着多少?何况,汇率的变动所带来的不仅仅是风险,还有很多的赚钱机会,如外汇借款、国际融资,以及与国际价格紧密联系的其他市场,难道就此放过?这就要求更多的技巧、耐心与精准的判断。这样一个既有人民币又有外币,在变动中博取收益的“钱坑”,你敢跳吗?(参见本期“钱生钱”板块《外汇理财,从“新”出发》)
  
  “钱坑”:房地产
  上海等地的房价已经回落,北京则是价格增幅明显放缓,更有机构预测2006年京城房价将步上海、温州、杭州等地后尘。有信息表明,2006年土地政策仍将保持紧缩,国家对楼市调控的基本趋向不会改变,会继续下大力气解决价格问题。
  
  房地产“钱坑”的最新模样
  房地产泡沫,暴利,宏观调控,取消房贷优惠利率,“国八条”,低迷、观望,营业税,炒房团,境外资金,期房销售,集中供应,“黑中介”,物业税,集资建房,和谐社区……这就是房地产市场的2005年。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数据显示,“国八条”出台后,38.7%的消费者购房心理预期和购房计划发生了改变。其中,7.7%的人员取消了购房计划, 92.3%的人员则选择推迟购房、提前购房或租住。
  
  喜耶愁耶?喜的是房价终于可以让人喘口气,让大多数人在购房的路上更早地看到希望;愁的是这降价的幅度还不足以让我们真正地感到轻松;做房产投资的人更愁,已经投资了的愁降价,打算投资的愁税收、愁贷款、愁选盘,更愁出手之后遭遇降价。毕竟,房子可不是玩具,即便是,这么贵的玩具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玩儿得起的。
  各地房价的涨跌趋势不完全一致,但人们似乎都意识到了这个“钱坑”的深度并非一般人所能承受的。当人们还对“团购”抱有希望的时候,“团退”已经成了眼前的话题,以至于到了“社会性风险”的高度。上海已经出现大规模退房风潮,预售房购买者开始采取群体性行动――或拒收房屋,或停止还贷,或走向法庭;退房者甚至愿意承担3%的违约金和其他一切费用,目的只有一个:退房!原因自然明显不过,因为人们担心这个“钱坑”到最后没了“钱”,变成纯粹的“坑”。
  然而,有些地方的房价还在涨,比如北京。时下很多人对北京房价的后势判断还是一个字:涨!通过房产投资而发达起来的人们,依然像模范一样生活在你的周围,恐怕难免让你心动。这样一个“钱坑”,你又是否敢跳?
  
  “钱坑”:黄金
  2005年是所有黄金投资者的“黄金”年,全年最高涨幅近25%。金条、金块、金币、 “纸黄金”等投资者95%以上赚了钱,平均收益率高于6%,年初的投资者,到现在更是获得了平均20%的收益率。对于常规理财而言,这无疑是太诱人的数字了;即便是投机,恐怕也未必有如此好的运气。
  
  
  黄金“钱坑”的最新模样
  ◆2003年1月22日,上海黄金交易所Au9995加权平均价96.76元/克,Au9999加权平均价97.42元/克;
  ◆2005年1月17日,上海黄金交易所Au9995加权平均价113.25元/克,Au9999加权平均价113.32元/克;
  ◆2005年12月13日,上海黄金交易所Au9995加权平均价135.83元/克,Au9999加权平均价136.44元/克。
  
  黄金投资,也是一个毫无疑问的“钱坑”――它既可能给你20%的收益,也可能给你30%的损失。
  首先,黄金价格的上涨有真实供求矛盾的一面,但需求方面缺乏长期、有力的支撑。在供给相对平稳的情况下,需求不断上涨。2005年11月15日,俄罗斯央行透露,有意将外汇储备中黄金的比重增加一倍;最近两年,大宗商品价格,尤其是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很快,通胀趋势明显,使得人们投资黄金进行保值的需求增加;日元对美元的疲软,也使得日本市场上出现了大量买盘。这些需求受到多种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一旦发生逆转,将对金价产生直接的影响。
  其次,投机需求非常明显。伦敦商品交易所几乎所有的贵金属,包括黄金,今年都创出历史新高。投机者一旦看空市场,套现离场,恐怕是一般的个人投资者无法及时应对的。
  再次,2005年的黄金行情表现出与美元汇率的高度相关性。由于这种自发形成的关联,将使美元的变化对黄金价格产生直接影响。
  2005年12月,上海黄金交易所深圳备份交易中心正式开业,这标志着我国黄金市场与纽约、伦敦等国际金市在交易时间上实现了接轨;国际市场的风吹草动,无疑将很快影响国内的金价。同时,国内的投资者还面临很多其他问题。比如,个人无法直接介入黄金买卖,尤其是黄金回购渠道没有完善建立;这无异于看到了投资收益,却无法轻松变现。此外,如果资本市场出现井喷行情,资金流向必然改变,对于金价的影响也是必然的。
  作为一个近来表现很好的“钱坑”,到底有多大的风险呢?请看2005年12月的某一天,世界黄金市场价格在24小时内的变动吧。
  
  2006四大破产途径
  
  盲目跟风
  武钢权证推出后的三个交易日中,认购权证从0.484元上涨到1.522元,涨幅214.46%;认沽权证从0.822元上涨到1.860元,涨幅126.28%;而创设11.27亿份的武钢认沽权证推出后,两天跌停。内在价值相反的两个权证品种同时被疯狂炒作,这是对市场经济的一大讽刺。
  事实上,我国投资者最擅长的是“炒”,不管是黄金、股票、基金、期货,或者概念,统统离不开“炒”,而最后接棒的往往是一群最盲目的投资者。甚至“搏傻”理论(不怕我傻,只要有人比我更傻)又要开始PK价值理论。(参见本期“教室”板块《搏傻理论PK价值理论》)
  
  热衷“形象工程”
  如果在油价不断爬升、燃油税即将开征的情况下,你还要坚持买大排量的汽车,或者宁肯背负占月收入90%的月供,也要买200平方米的房子,那么,你就是一个“形象工程”主义者。只买贵的,不买对的,这就是“形象工程”主义者的信条。如果你的财富还没有多到无法用某个具体数字来衡量的程度,就不要像美国人在伊拉克一样花钱搞“形象工程”。否则,要不了多久你就会发现,信用卡账户已经被冻结,存单已没有余额,而且也没有多余的钱去填饱你那辆SUV的大肚子。
  
  玩的就是心跳
  如果你将结婚、买房子的钱用来买股票,就是以卵击石者的典型:不顾资金实力、流动性和本金安全性的要求,一味追求高收益率。这是没有将自身投资能力与理财产品特点进行匹配的必然结果。
  不管强调“风险与收益成正比”多少遍,人们一旦看到了高收益率的诱惑,就会忘记自己有多少家底儿。俗话说,了解自己总是比了解别人要困难得多。在学会辨别各种投资理财产品的风险收益配比之前,应该先要学会认清自己。这不仅包括个人的风险偏好、性格特点等主观方面,而且包含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收益预期、流动性与安全性以及长期内的重大支出计划等客观方面的内容。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如果过分强调可能的收益,不断增加高风险投资,恐怕最后只剩下“心跳”了。

  
  永远做第一个吃蜘蛛的人
  对于缺乏专业知识与经验的人而言,一贯地或经常地投资不成熟、不了解的理财产品,无异于飞蛾扑火。在我国,理财本身就是新生事物,有些理财产品也是各金融机构尝试开发,处于试用阶段。事实证明,有些理财产品会很快被市场淘汰,给客户造成不小的损失;有些损失即使通过法律手段也很难索赔。所以,建议“钱经人”擦亮眼睛,尽量选择经市场考验过的成熟理财产品。同时也要适当关注国家有关证券、金融、保险、税收等方面的政策法规。
  
  2006五大规划保险规划
  ――生活的基本保障
  
  保险是现代人的生活必需品。而这个必需品又分为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很多人都认为有了社会保险再买商业保险不就等于是浪费钱吗?将人生风险转嫁给保险,通过从国家强制交纳的社会保险保障制度,过渡到社保配合商业保险,这才是现代人“最划算”、“最安全”的不二法门。保险费并不贵,真正贵的是生活费、医疗费、看护费等未知费用。如果人生的风险都已经有更好的渠道来化解,那么,我们确实不需要保险。然而,即使是财力雄厚一族,也需要有保全财产合法节税的渠道。
  30岁以前,意外、定期、终身险并重。此时,处于求学、就业、结婚的阶段,冲劲强,意外发生率相对较高。如果收入有限,可以从最便宜的意外险、定期险、终身险再搭配医疗险来购买。
  30~45岁,孩子的出生加大了家庭生活开销,教育经费、房屋贷款使家庭责任更为加重。这个时期首先要检查以前购买的医疗、身故保障够不够。同时购足保障险、医疗险,考虑加买储蓄性质的寿险。
  45岁以后,定期缴纳养老险、年金险较佳。这个阶段随着子女独立而负担减轻,准备老本,让老年过得有尊严是最重要的考虑。
  
  财务规划
  ――从日常生活做起
  财富由积累而来。如果能够熟练地掌握家庭的资产状况、收支情况,遵循“开源”和“节流”,那么,我们的财富积累只会更快、更多。
  在一个时间点,如2006年1月1日,资产总规模是多少,有多少负债。当然,资产净值越高越好。它会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家庭的资产负债情况是已经实现财务自由化,还是存在缺口。
  
  养老规划
  ――明天在今天的手中
  随着被保障感的日益减弱,生存、竞争压力与日俱增,“钱经人”确实有必要提早为自己做好养老计划或者将养老理财纳入理财计划中,主要包括退休后的消费和其他需求,以及如何在不工作的情况下满足这些需求。
  按照联合国的有关统计,中国的老龄化高峰将在本世纪30年代到来。如果以72岁的平均寿命计算,当今47岁以下的社会中坚,要想退休后生活得舒适、独立,光靠社会保险是不够的。因此,建议从现在起就制订养老计划,如在社会保障、企业年金、商业保险、银行储蓄或其他理财手段之间做一个适当的组合。(参见本期“聚焦”板块《养老别糊涂》)
  
  健康规划
  ――与事业同行
  著名财经小说作家梁凤仪曾说过:“健康好比数字1,事业、家庭、地位、钱财是0;有了1,后面的0越多,就越富有。反之,没有1,则一切皆无。”
  目前,我国每年约有140万新发癌症病人,每200个家庭就有1个癌症患者,每6个人中就有1个人患上心脏病;在城市发病率中,脑血管疾病为22.63%,呼吸系统疾病14.09%。可见,重大疾病已经成为家庭安全的重大隐患,一旦不幸罹患,不仅开销增大,连累家庭,还会影响收入,加重下一代的生活负担。所以,我们要为自己、为家人,保持身体的健康,健康就是财富。处理好健康、事业和金钱的关系,则满盘皆赢;否则,全盘皆输。
  
  教育规划
  ――把钱装进口袋不如装进脑袋
  不应以短视的眼光衡量教育性支出。重视自己的前途而非眼前的“钱途”。
  教育与培训是一个终身受益的过程,以“目前学历和知识足以满足工作需要,额外支出不但花费金钱而且耗费精力”为理由,减少对自身教育培训的投入是非常短视的。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修养,不但可以学到知识、开阔眼界,还可以结交朋友,丰富自身的人脉资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463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