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  > 中国论文网 > 
  • 医学论文  > 
  •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与全肠外营养支持的效果对比分析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与全肠外营养支持的效果对比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分析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与全肠外营养支持的效果对比。方法:收治食管癌术后患者100例,电脑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分别实施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支持以及全肠外营养支持,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概率以及各项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比较观察组食管癌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6.00%)与对照组(24 0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食管癌术后患者的前白蛋白(PA) (16.72±8.35)mg/dL、白蛋白(ALB)(36.80±5.65)g/L、总蛋白(TP) (60.35±7.82)g/L与对照组食管癌术后患者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食管癌术后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后,效果显著,值得研究。
  关键词 食管癌;早期肠内营养;肠外营养;全肠外营养支持
  研究显示,食管癌为恶性肿瘤,以进行性哽咽感为典型症状,患者均伴有营养不良情况,在手术后实施一项有效的营养支持,能促进患者康复,预防并发症发生[1,2]。本文对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与全肠外营养支持的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6年4月-2018年4月收治食管癌术后患者100例,随机分两组,每组各50例。排除标准:①伴有其他严重疾病患者。②临床资料不完整患者。纳入标准:①食管癌术后患者100例,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②经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和同意。观察组食管癌术后患者年龄20 - 50岁,平均(35.21±1.02)岁;女25例,男25例。对照组食管癌術后患者年龄21- 50岁,平均(36.11±1.17)岁;女26例,男24例。对照组和观察组食管癌术后患者各项指标(即性别和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50例均使用全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50例均使用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支持。术前将鼻十二指肠营养管放置后,术后24 h开始对患者进行肠外营养,48 h内对患者经鼻腔肠管滴注糖盐水,72 h内对患者采用活菌制剂酸奶。肠内营养用量以及肠外营养用量逐渐过渡,保证患者每日能量能达到25 kcal/(kg.d)。肠外营养采用本院自制的静脉营养液,营养液均是由电解质、微量元素、微生物、葡萄糖、脂肪乳以及氨基酸组成,用量随着患者肠内营养用量减少。肠内营养使用本院提供的营养制剂,一般由少量低浓度开始,逐渐将浓度增加[3,4]。
  观察指标:对比对照组、观察组两组食管癌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对照组、观察组两组食管癌术后患者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即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总蛋白(TP)指标变化。
  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中使用SPSS26.0软件,将对照组患者以及观察组食管癌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PA、ALB、TP指标进行统计。两组患者指标对比不同,可使用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对比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食管癌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6.00%与对照组2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对比各项指标变化:观察组食管癌术后患者的PA(16.72±8.35)mg/dL、ALB(36.80±5.65)g/L、TP指标(60.35±7.82)g/L,与对照组食管癌术后患者的PA(7.75±9.4l)mg/dL、ALB(30.21±5.11)g/L、TP(50.11±2.Ol)g/相比,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
  研究显示,食管癌为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临床上对于该疾病常实施手术治疗,但是术后患者常伴有营养不良情况,而营养不良情况直接关系到每位食管癌患者预后[5]。选择一项有效的营养支持方式十分重要,能够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同时还能使其各项指标得到改善。
  肠外营养能早期为患者提供营养,满足患者胃肠道对营养物的需求,但是长时间进行全肠外营养,易导致肠道细菌移位、肠道黏膜屏障受损、脏器功能受损以及代谢性并发症情况,导致患者发生严重感染性并发症,而肠内营养不仅能为患者机体提供营养,还能维护患者肠道黏膜屏障和肠道生理功能,肠内营养具有经济、安全有效等特点,但是在手术后给予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易导致患者无法在短时间内耐受,难以满足患者自身机体对营养物质需求,导致伤口愈合受到影响嘲。将上述两种提供营养的方式进行联合应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营养不良情绪,同时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改善各项临床指标,促进患者疾病早期康复。
  研究表明,观察组食管癌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6.00%)与对照组(2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食管癌术后患者的PA(16.72±8.35)mg/dL、ALB(36.80±5.65)g/L、TP指标(60.35±7.82)g/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通过对食管癌术后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后,取得显著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及运用。
  参考文献
   [1]李晨,陈贵进,郭玉霖,等.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结合肠外营养的疗效观察[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6,37(6):599-602.
  [2]靳智勇,任海燕,梁俊国,等.肠内营养辅助治疗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吻合口瘘的预防及对免疫能力、愈合进程及营养恢复的影响[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7,33(7):1076-1081.
  [3]舒晓亮,赵坚,于婷婷,等.国产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对食管癌手术病人营养状况和胃肠道耐受性的影响[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5,22(1):3-5.
  [4]王晋祥,张鹏,王双林,等.术前肠内营养对低肺功能食管癌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J].天津医药,2013,41(3):254-256.
   [5]刘莲,马颖杰,李哲,等.肠内和肠外营养对食管癌病人术后免疫功能影响的系统评价[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5,22(5):264-269.
   [6]张邦辉,蔡文杰,许振东,等.早期肠内营养对老年食管癌术后患者肠道功能和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21):5344-534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8710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