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医中药辨证治疗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研究中医中药辨证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88例脑梗死患者, 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中药治疗组, 每组4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关常规治疗, 在此基础上, 常规治疗组单纯选择阿司匹林治疗, 中药治疗组选择中医中药辨证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常规治疗组患者治愈20例, 显效10例, 有效6例, 无效8例, 总有效率为81.82%(36/44);中药治疗组患者治愈24例, 显效11例, 有效7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5.45%(42/44)。中药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治疗组发生不良反应3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2%(3/44), 中药治疗组发生不良反应4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9%(4/44),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 常规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26.8±4.8)分, 中药治疗组为(27.2±5.8)分,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常规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3.5±3.4)分, 明显高于中药治疗组的(8.6±2.8)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中医中药辨证治疗脑梗死患者, 可以显著提高临床效果, 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中医中药;辨证治疗;脑梗死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6.069
  脑梗死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具有较高的病死率、致残率, 对于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均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脑梗死患者经相关治疗后, 常会存在一些肢体障碍, 患者会遗留有口眼歪斜和语言障碍, 甚至存在半身不遂等情况[1]。从中医角度来看, 对于脑梗死的治疗具有较大研究, 而且近些年也在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成果。在脑梗死的治疗过程中, 本文采用中医中药辨证施治原则对脑梗死进行治疗,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8年3~10月收治的88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患者均通过临床诊断确诊为脑梗死, 排除标准:①存在有严重器质性病变患者;②对相关研究指标产生影响患者;③采用其他药物进行治疗患者;④存在特殊症状的患者;⑤精神病患者和意识障碍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中药治疗组, 每组44例。常规治疗组中男女比例为23∶21, 年龄最大82岁, 最小58岁, 平均年龄(71.5±8.1)岁;中药治疗组中男女比例为23∶21, 年龄最大84岁, 最小60岁, 平均年龄(72.4±8.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相关常规治疗, 即改善患者血液循环, 降低颅压,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状况, 维持酸碱平衡, 并进行营养支持和抗血栓治疗, 帮助患者进行氧自由基清除, 给予脑细胞保护剂、维生素E、钙离子拮抗剂、低分子肝素注射液等药物进行常规干预。在此基础上, 常規治疗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 口服0.1 g/次, 1次/d。中药治疗组患者采用中医中药辨证治疗, 首先对患者情况进行辨证分型, 将患者主要分为痰热腑实型、阴虚风动型、气虚血瘀型。痰热腑实型患者给予桃仁承气汤进行治疗, 主要方剂:当归8 g, 丹皮6 g, 芒硝8 g, 瓜萎6 g, 芍药10 g, 大黄12 g, 黄芩15 g, 诸药加入800 ml水, 煎至400 ml, 患者分2次服用;阴虚风动型患者给予镇肝熄风汤进行治疗, 主要方剂:茵陈6 g, 生麦芽8 g, 川楝子5 g, 天冬10 g, 玄参8 g, 捣碎生龙骨11 g, 捣碎生杭芍12 g, 捣碎生龟板15 g, 捣碎生牡蛎15 g, 轧细生赭石28 g, 怀牛膝30 g, 甘草5 g, 诸药加入800 ml水, 煎至400 ml, 患者分2次服用;气虚血瘀型患者给予补阳还五汤进行治疗, 主要方剂:川芎3 g, 生地龙5 g, 桃仁4 g, 红花3 g, 赤芍5 g, 当归尾6 g, 生黄芪120 g, 诸药加入800 ml水, 煎至400 ml, 患者分2次服用。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后比较疗效。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根据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四届制定的判定标准来判定治疗效果, 患者治疗后,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91%, 为治愈;患者治疗后,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46%~90%, 为显效;患者治疗后,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18%~45%, 为有效;患者治疗后,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18%, 为无效[2]。总有效率=(治愈+ 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 常规治疗组患者治愈20例, 显效10例, 有效6例, 无效8例, 总有效率为81.82%(36/44); 中药治疗组患者治愈24例, 显效11例, 有效7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5.45%(42/44)。中药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常规治疗组发生不良反应3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2%(3/44), 中药治疗组发生不良反应4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9%(4/44),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治疗前, 常规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26.8±4.8)分, 中药治疗组为(27.2±5.8)分,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常规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3.5±3.4)分, 明显高于中药治疗组的(8.6±2.8)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梗死是临床上一种严重的病变, 近几年来发病率逐年升高, 是因为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导致[2]。脑梗死患者主要是颅内血液供應存在障碍, 与缺氧缺血存在关联, 容易使患者脑组织存在局限性缺血性坏死。大部分中老年群体患者均存在高血压、冠心病等, 再加之肥胖因素等影响使得患者血流动力学出现变化, 导致患者存在血管痉挛, 血流缓慢并存在血流成分改变, 使患者血液粘度大大提高, 导致血小板聚集, 容易使患者最终形成血栓[3-5], 病情不利于患者恢复, 容易导致患者出现残疾, 因此, 选择有效措施对患者进行干预和预防尤为重要[6-8]。近几年来选择中医方案对于脑梗死进行治疗逐渐应用在临床上, 并且能发挥一定治疗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 中药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治疗组发生不良反应3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2%(3/44), 中药治疗组发生不良反应4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9%(4/44),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 常规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26.8±4.8)分, 中药治疗组为(27.2±5.8)分,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常规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3.5±3.4)分, 明显高于中药治疗组的(8.6±2.8)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采用中医中药辨证治疗脑梗死患者, 可以显著提高临床效果, 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宇. 中医辨证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中国实用医药, 2018, 13(26):107-108.
  [2] 于才. 中医辨证治疗脑梗塞对患者脑神经功能及其疗效的影响研究.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8, 25(16):176.
  [3] 陈晓利. 中医辨证治疗脑梗塞48例临床观察.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7, 38(8):38-39.
  [4] 方基才. 辨证施治对急性脑梗死治疗作用的观察.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04, 16(6):547-549.
  [5] 蔡秀英. 中药基本方分型论治对脑梗死治疗作用的观察.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06, 18(4):340-341.
  [6] 王世纯. 中医辨证治疗脑梗塞临床效果观察. 当代医药论丛, 2012, 10(8):588-589.
  [7] 赵永顺. 脑梗塞的中医证型辨证治疗临床疗效分析. 光明中医, 2012, 27(2):285-286.
  [8] 黄信群. 中医辨证治疗脑梗塞临床研究. 中医临床研究, 2013, 5(8):63-64.
  [收稿日期:2018-11-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8882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