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王翠霞治疗原发性痛经经验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素珍 王翠霞

  【摘 要】 痛经在现代女性中发病率极高,严重者常影响生活和工作质量。王翠霞主任医师从事妇科临床多年,研习古方,《金匮要略》中“温经汤”原方用治围绝经期妇女月经淋漓不尽,究其病因病机为冲任虚寒兼有血瘀,与痛经病因病机相似,故王翠霞主任医师以其加减拟“止痛2号”方异病同治,以温阳散寒,活血化瘀为治则治疗阳虚血瘀型痛经,疗效显著。
  【关键词】 痛经;阳虚寒凝血瘀;止痛2号
  【中图分类号】R2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9)10-0058-02
  痛经指伴随月经出现的周期性下腹坠胀不适、疼痛,甚至疼痛难忍,以致昏厥,对广大女性患者的生活以及工作带来困扰。患者常常伴有上吐下泄,面色苍白,出冷汗等症状,为是妇科临床多发病和常见病[1]。现代医学以有机病变作为鉴别要点,把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PrimaryDysmenorrheai,PD)和继发性痛经(Secondary Dysmenorrheai,SD)两种类型[2]。PD多见于青春期女孩,其发生与子宫合成及释放前列腺素过多、子宫异常收缩、精神神经等因素有关[4];目前西医多根据相关病因对症治疗,常用药物有前列环素合成抑制剂、非甾体类抗炎药等,虽然可以快速缓解症状,但是没有根治之法,而且有一定的副作用。王翠霞主任医师在妇科临床多年,对治疗痛经有独到见解,以止痛2号方为基础,随证加减治疗阳虚寒凝血瘀型痛经效果颇佳。现将王翠霞主任医师治疗经验论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痛经一证在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中即有认识,后又有《诸病源候论》载:“月水来腹痛候”,明确阐述“体虚风冷”为主要致病机理 ;《格致余论》提出:月经即将到来的时候发生腹痛,多为气滞,而经后,多为气血不足,第一次根据痛经与月经时期来区分虚实。后代医家在继承前人的经验上加以总结创新,认为之所以痛经,不外乎两方面,“不通则痛”或者“不荣则痛”[3],前者为实证,常见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湿热蕴结三种类型;后者为虚证,多因气血亏虚,肝肾不足,阳虚血瘀所致,在机体本身亏损的基础上,经期由于经血外流,以致素体更加亏损,机体失其荣养而发生痛经。
  在诸多病因中,王翠霞主任医师认为,阳虚寒凝血瘀为临床常见类型。一方面,现代女性穿衣单薄,不适时增添衣物;另一方面,现代女性经期不避寒凉,或贪凉饮冷。《素问·举痛论》曰:“气血者…寒则泣而不行”,由于不良的生活习惯遂致经血泣而不行,不通则痛。正如明·张景岳在《景岳全书·妇人规》所言:“若寒滞于经…或素禀阳虚…致经水运行迟滞”。王翠霞主任医师总结前人经验,结合北方气候环境等因素,认为“虚、寒、瘀”是其主要病因,虚乃阳气不足,虚寒内生,温煦推动之力不足,血液无法顺利流通,遂发生腹痛。
  2 临床表现
   月经期或净后2~3天,小腹隐痛,自觉按揉或用热水袋等热敷后疼痛减缓,一般经量较少,且色多淡而质地稀,多怕冷,手脚凉,腰膝酸软,面色白光白,舌淡胖或有瘀点,苔白润,脉沉细而涩;正值经期,血海满溢,或经后学海空虚,不荣则痛,故而小腹隐隐作痛;由于饮食不节,不避寒温,又或先天不足,阳虚生内寒,血得寒则泣,得温则行,故喜暖喜按;肾为一身之根本,肾气不足,先天不能荣养后天,脾胃生化功能受损,故月经量少,色淡质稀;阳气不足,失其温阳作用,故怕冷,手脚凉,腰为肾之府,故腰膝酸软;阳虚致气血不能上荣于面,故面色白光白。
  3 治疗原则
   王翠霞主任医师遵循痛经治疗大法“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正值经期,强调止痛缓解患者痛苦为主,平时则辨证求因,调理患者体质,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同时认为在治疗时还应顺应月经周期中气血阴阳的变化规律,经前血海充盛,气血相对比较壅滞,此时应加入行气活血药物;经期因为气血变化比较急骤,遂加入活血化瘀之品;经后血海空虚,加入养血和血药物。在平时注意调摄养生,正所谓“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以防疾病的发生。
  王翠霞主任医师认为本病以虚实夹杂者多见虚乃脾肾阳气不足,虚寒内生,实乃阳虚导致血行迟缓,以致血瘀。在前人的基础上继承创新,以温经汤为基础,自拟止痛2号方:法半夏5g,党参、当归、川芎、麦冬、赤芍、炒白术、干姜、牡丹皮、桂枝各15g,黄芪35g,白芍、延胡索各25g,炙甘草、没药、吴茱萸、阿胶各10g。方中党参、黄芪、白术、干姜、炙甘草,即理中丸加减,五药同用使中阳得以重建,后天充养先天;川芎为血中之气药、延胡索性善走串,专治一身上下诸痛,二者一起,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吴茱萸既温肾阳又暖脾胃而散寒;桂枝辛甘化阳,遂经脉通畅,疼痛得止;当归、白芍、赤芍、阿胶,养血补血,滋阴清热;半夏辛开散结,通降胃气;牡丹皮既活血化瘀,又可清解血分虚热。诸药共同作用,奏温阳散寒,活血化瘀之效。在具体运用时,常随证加减。腹泻明显者,加炒薏苡仁,白扁豆;腹胀加枳壳,厚朴。
  4 典型病例
  张某,24岁,未婚,以“经行腹痛多年”为主诉于2018年9月10日初诊,患者自诉平素月经基本规律,经行腹痛明显,得热后疼痛缓解,月经期间上吐下泻,经前乳房胀痛,平素怕冷,手脚凉,腹凉,喜热饮。LMP:2018年8月26日,量色质同以往,饮食尚可,多梦,便干。查:舌质淡暗边有瘀点,舌苔白腻,脉沉而涩。中医诊断:痛经(阳虚血瘀证)治宜温阳散寒,化瘀止痛。方药:止痛2号加肉苁蓉10g,杜仲10g,巴戟天20g,首乌藤35g,共10剂。自经前一周开始,每日2次,口服至月经第三天;同时配合止痛化癥片3盒,三片,日三次,口服,以增强效果。并嘱服药期间注意饮食起居。
  二诊:2018年9月26日,自述服药完毕。LMP:9月23日,量中,色暗,有少量血块,腹痛略见好转,腰酸见好,便干缓解,睡眠欠佳,饮食及小便正常。查体:舌质淡苔白腻有裂纹,脉沉细。前方加寄生10g,山药20g,共10剂;止痛化癥片3盒;服药方法同上。
  三诊:2018年10月11日,LMP:2018年9月23日,多梦见好,纳可,二便调。查体舌质淡有裂纹,脉沉细。二诊方基础上减山药20g,加蒲黄10g,炙甘草10g,共10剂;止痛化癥片2盒,以巩固疗效,继续服用上方10剂,服药方法同前,如病情变化,随时就诊。
  5 小结
   原发性痛经在临床上很常见,其病位在冲任胞宫,其发生与经期特殊生理现象有关,病机为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景岳全书·妇人规》云:“经行腹痛,有虚有实… 虚者有因血虚,有因气虚”,将痛经分为虚实来论述。王翠霞主任医师在临证时,详问病史,辨证论治,尤善治疗阳虚寒凝血瘀所致痛经,在张仲景“温经汤”的基础上自拟止痛2号方,同时嘱患者平时注意保暖,适寒温,调摄养生,取得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玉珍.中医妇科学(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24.
  [2]张欣欣,王翠霞.王翠霞治疗肝郁脾虚型痛经经验[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6,28(8):1085-1086.
  [3]侯小红,苗芙蕊,范郁山.痛经相关病因病机述要[J].江西中医药,2014,45(4):7-9.
  [4]刘馨.原发性痛经的病因病机研究和中医药治疗进展[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3(4):65-6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0118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