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太极拳的站桩与行拳走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戴京晞

  很多学习太极拳的人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是多练站桩还是多练行拳走架呢?毕竟大多数人每天练拳时间有限。很多老师认为“招熟”很重要,要想“招熟”就要多练套路;但有的老师认为站桩更重要,有句话“百练不如一站”。那到底应该如何处理套路和站桩二者关系呢?
  其实,要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我们先看看站桩和太极拳的要领。站桩的要领:1.颌要收;2.舌要顶;3.眼要平;4.颈要靠;5.头要领;6.肩要沉;7.腋要空;8.肘要坠;9.手要抱;10.指要开;11.胸要含;12.背要拔;13.腰要塌;14.脊要直;15.胯要开;16.腹要收;17.闾要卷;18.肛要提;19.臀要坐;20.裆要圆;21.膝要屈;22.脚要平;23.趾要抓。我们再看看太极拳的要求,杨澄甫先生在太极拳十要中写道:1.虚灵顶劲;2.含胸拔背;3.松腰;4.分虚实;5.沉肩坠肘;6.用意不用力;7.上下相随;8.内外相合;9.相连不断;10.动中求静。我们从这两个要领中可以发现很多共同点,例如: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坠肘、松腰……这就说明站桩和行拳时对身体的要求是一致的,都是要:虚灵顶劲、沉肩坠肘、含胸拔背、圆裆屈膝……如果在打拳时能做到这些,站桩和行拳那还有多大区别呢?只是一个是在运动,一个是静止。所以很多老武术家把太极拳行拳走架也称之为“行桩”,它是运动中的“桩”。当然,要真正让行拳走架达到“站桩”效果,也不是随意就可以的,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很多人打拳时会低头下看,头左右摇晃。这样问题就来了。眼睛下看,头就不会领,颈也不会靠,心也就会散,身体也会随之而散,如果这样站桩,凝神就没有了,而且会使呼吸变短,达不到站桩时呼吸细、长、匀、深的要求。拳理有讲“心劲一领起来,而五官百骸皆随之而起”,所以,我们在行拳走架时头一定要做到虚灵顶劲,目光平视,只有这样,头部才能达到“行桩”的要求。
  其次,很多人打拳时腰会前顶,以为这样身体的劲会整、会足,其实这样就错了。腰前顶会让腹不收,命门不再后顶,而且尾闾不卷,臀外翻不能坐,脊椎也不垂直,这样还会造成挺胸、挺腹,气流不畅,这些都不符合站桩的要求。所以行拳时一定要松腰,这样可以做到含胸、拔背、卷闾、坐臀,从而达到躯干“行桩”的要求。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屈膝。这里所说的“屈膝”不是说会屈膝,而是指在行拳走架时要始终保持“屈膝”的状态,不要有时屈膝有时直起。做到这一点,需要有好的腿部力量,同时,屈膝也是锻炼出好的下盘功夫的重要方法。我师父曾经告诉我们,起式完成按掌后,屈膝高度就决定了这一套拳行拳的高度,不可在行拳走架中、招式转换中忽高忽低,随意起伏。举个例子,左右野马分鬃,从左野马分鬃(左腿弓步,右腿伸直)完成后,转在向右野马分鬃过程中,随着重心前移,右脚跟提起,右腿屈膝提起,右脚向前上步。在这个过程中,左膝应保持屈膝状态,而不能有直立站起的动作,要始终保持身体的高度不变,双肩水平前进,不能随着右腿屈膝提起左腿也站立而身体起伏。只有这样打拳,才能达到腿部“行桩”的要求。如果身体行拳走架时总是起伏,一会儿屈膝一会儿站起,那就完全没有“站桩”效果了。
  所以站桩和太极拳行拳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互助互进的,而不是完全隔离的两件事。站桩和行拳走架并不矛盾,站桩可以有助于找到太极拳里的体松、中正、安舒,行拳走架可以让身体协调性更好,而且也不会像站桩太枯燥。所以,建议在锻炼开始时,热身后先练一小段时间的站桩,主要目的是先让身体找一下放松的感觉和刺激一下腿部肌肉,避免膝盖受伤,然后再进行套路练习。
  最后看看什么是站桩。站桩是传统武术内练能力的基础。习练者在站桩中,通过思维意识的运用,而进入意识相对的静止状态,从中实现人体的阴阳平衡、开通经络、调和气血、补养元气,达到固本培元的目的。那什么是太极拳呢?太极拳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術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汉族传统拳术。由此可见,站桩和太极拳无论在思想上、动作上还是功能上都有太多的相同,“拳以桩为根,桩以拳显神”,所以不用再去纠结是该“站桩”还是该“行拳”,只要按照它们各自的要求去练,锻炼效果就是一致的,最终就能达到“寓桩于拳,拳桩合一”的境界。
  (编辑/刘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3833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