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积极心理学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佳

  摘 要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到来,国家社会的各方面都在飞速发展,当代大学生面临的竞争和挑战也越来越大,而在大学生群体中高职生的比重较大,现在很多工作岗位对于高职生的需求量也遠大于本科生,这部分群体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着整体国民心理素质水平,在他们的成长教育过程中急需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文章结合对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调查,阐述了应用积极心理学的必要性,探索思考新的工作视角和模式,以积极视角关注到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使其自身优势和潜能得到极大地发展,更好地发挥心理健康教育效能,从而提升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 高职生 心理健康 积极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20.09.083
  Abstract With the advent of the new era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ll aspects of the country and society are developing rapidly. The competition and challenges faced by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are also increasing. The propor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in college students is larger. The demand for vocational students in many jobs is far greater than that of Undergraduates. The mental health of these groups directly affects the overall national psychological quality. In the process of their growth educatio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guidance is urgently needed.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ental health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necessity of applying positive psychology, explores new working perspectives and modes, and pays attention to students'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needs from a positive perspective, so as to greatly develop their own advantages and potentials, give full play to the effectiveness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improve the mental health level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positive psychology
  1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调查
  (1)缺乏心理调适能力,适应新环境困难。升入高职院校后的学生,往往容易产生落差,觉得自己作为大专生不如别人,心理容易产生自卑感,自我评价过低。同时,在步入大学后,难以积极主动地融入新环境,在生活环境、角色转换、学业学习、人际关系方面都极易产生不适应的困扰,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根据相关研究得知,约有百分之十的大一新生有焦虑,沮丧,难以自我接纳,人际关系紧张,情绪波动等心理问题。[1]
  (2)自我意识模糊,存在恋爱误区。高职学生面对爱情时,很多学生过于盲目和理想化,这与自身对于恋爱的认知有很大关系。有些家长看到“剩男剩女”现象,便将大学时期当成恋爱“黄金期”,鼓励甚至催促子女在学校中谈恋爱,导致学生对爱情的盲目追求,陷入恋爱误区中。由于不知道如何处理恋爱中的问题,如暗恋、三角恋、失恋、婚前性行为等,容易陷入颓废迷茫,伤心痛苦,无法自拔,有些学生由于抗挫折能力差,面对失恋甚至选择轻生等极端方式。
  (3)自我管理能力较弱,就业压力较大。高职的生源一般是无法考上本科高校的高中生、中专技校的“对口生”,他们学习基础较为薄弱,欠缺自主学习意识习惯,有一部分学生学无动力,自我控制能力不足,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干扰,同时设立的目标与自身情况相差甚远,容易受挫。面对当今社会严峻的就业形势,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以至于还没有步入社会的学生就对就业产生了迷茫、恐惧,有的学生甚至选择逃避,长期沉迷于网络游戏的虚拟世界中,产生了网络成瘾等心理问题。
  (4)人际交往方面的困扰。高职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容易出现一些常见问题,如敏感多疑、自卑、自我中心等,呈现出渴望交往与不敢交往、不善交往的矛盾状态。一方面,面对人际交往矛盾缺少恰当的解决方法,产生了挫败感、孤独感,长期无法解决人际矛盾还导致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甚至发展为人际交往心理障碍;[2]另一方面,有的学生不知道如何沟通和表达自己,使得其不被理解而被排斥,久而久之造成人际关系的恶性循环,因此在面对其他方面的困惑问题时,由于这种缺少同伴倾听、支持的处境,使得他们对内消耗,更容易掉进消极情绪的深渊。   2 积极心理学应用于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必要性
  2.1 促进了学生积极品质的形成,有助于健全人格的培养
  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阻碍他们形成积极正确的三观,对其生活与学习等方面也会造成严重的影响。积极心理学聚焦个人和群体自我发展的积极方面,这当中包括个体此时此刻经历的积极主观感受以及既往体验过的良好状态,同时也关注个体对未来持有的积极态度;在群体方面,它侧重更好的公民特征培育,注重社会责任等美德的养成。[3]因此,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融入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和理念,能够促进高职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健全人格的培养,更好地提升整体心理健康水平。
  2.2 拓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整合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积极心理学给我们以往的工作提供了新角度,打破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象的局限性,不仅仅只把关注点放在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和克服人的缺点方面,同时更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侧重积极心理品质的养成和积极心理体验,鼓励学生发现自身的积极部分,能够悦纳自我,发现自己的优势和潜能,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最终实现自我价值。
  2.3 推动教师与学生关系健康发展,助力社会和谐环境的构建
  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积极心理学强调每个人都有自身的积极部分,教师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模式能够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对学生积极关注和接纳,都会有助于学生信任、乐于分享等积极健康品质的养成,积极良好的师生关系和教育氛围,也使得学生在交流与互动中获得了安全感和幸福感,帮助学生发展亲社会行为,促进校园、家庭、社会更加和谐友善的风气。
  3 积极心理学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工作中的原则及应用
  3.1 积极心理学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原则
  3.1.1 积极性原则
  积极性原则主要是指,积极心理学认为个体拥有决定自己最终发展状态的能力,一个人可以通过挖掘与培养自身的积极力量来完善人格。要相信学生具有自我超越、自我完善的能力,可以朝着积极地方向成长成熟;鼓励他们进行自我觉察,自主追求美好生活;面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能够用积极的方式给予恰当的解释,帮助学生发现消极和积极两者的联系,创造条件将消极向积极转化。
  3.1.2 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强调的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指我们的工作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助人与自助的活动,教育和帮助学生的落脚点也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拥有自助的能力,而积极心理学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主张信任个体拥有自我发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应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相信他们“可以做到”,鼓励他们勇敢尝试,增强其自身成长力量,激发自身潜能。
  3.2 积极心理学的应用
  3.2.1 整合教育目标,丰富教育内涵
  高职院校乃至大部分本科高校以往都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侧重点放在“问题”学生和“学生的问题”,忽略学生潜能的开发和积极品质的培养。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出发,要将发展性的教育目标与传统目标进行整合。塑造积极人格的过程不仅是一个行为过程,更是一个心理体验过程,我们需要通过增强学生的积极体验来培养积极心理品质,最终塑造学生健全完善的人格。[4]学生的主观体验是会直接对其人格产生作用的,有利于提高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利于其人格特质的塑造,因此,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工作中需要注重增强学生积极体验的方式来帮助其形成积极的人格品质,以促进其积极健康的成长。
  3.2.2 拓宽教育途径,教育载体多样化
  打造心理健康课程、心理咨询辅导、心理健康活动“三驾马车”并行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利用好课堂主渠道,构建1+X课程体系,即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为主体,多门心理学选修课并举;做好个体咨询,构思积极心理学视角的团体辅导活动;通过“5.25”“12.5”心理健康活动月开展丰富多样的心理健康活动,贯穿每学年作为教育教学的辅助。课堂教学、心理咨询与心理活动三方面互为补充的同时,做到教师帮扶与朋辈互助相结合,促进学生的交流、互动,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助人自助”的目的。通过多样的形式载体,使学生能够以积极的视角关注心理健康问题,增加高职生的积极心理体验,激发自身的潜能与力量,从而形成更积极的认知模式和积极心理品质,也拥有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信心。
  3.2.3 优化师资,创建积极校园环境
  积极心理体验和积极心理品质是在成长和受教育的环境中形成的,同时又可以反过来作用于环境。[5]创建积极的校园心理环境对于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心理品质和提升心理健康水平是很有必要的。[6]积极校园环境的创建需要优化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要给予教师更多的机会来学习提升专业理论和咨询技能,培养他们积极的工作态度,以此推动师生关系的良好发展;注重开展丰富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积极利用多元化的校内媒体平台,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良好校园软环境,同时也需要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
  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尝试,积极思考心理教育工作新模式,才能使积极心理学发挥更好的作用价值,助力我们的工作。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与时俱进,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应用在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活动三位一体的教育全过程,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内涵和载体,不仅有利于高职学生培养积极心理品质,形成健全完善的人格,更有利于构建理性、平和社会心态,实现整个社会心理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獻
  [1] 秧珍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基于积极心理视角[D].湖南农业大学,2013.12.
  [2] 赵辰欣.高职生人际交往不良的成因与对策[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4.16(12):116-120.
  [3] 曹新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反思与积极心理学取向[J].教师教育研究,2006(3):65-69.
  [4] 田奇.从积极心理学视角看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D].首都师范大学,2011.
  [5] 任俊著.积极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7:89-97.
  [6] 周炎根.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和谐校园的构建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3):174-17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3454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