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议用“工学交替”方法来提高《C语言》教学质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蒙彪 朱静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实际情况――基础差,理解能力低,水平不齐,加上学生实践能力差等特点,本文采用“工学交替”方法与企业实际生产的产品相结合来提高C语言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
  C语言 工学交替 课程地位
  高职院校为了培养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高级技能人才,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都开设《C语言 》课程,如何能够对计算机编程一无所知的大学一年级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掌握C语言本身繁杂的语法和设计思想的精髓,并具有一定的编程能力,很多高职院校都进行了各种教学改革,结果是效率不高,效果不明显等。很大原因是C语言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要与实际的工作对象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不是单独存在的课程。有些内容对初学者很难理解需要在大量的实践中反复的使用。因此,本文作者采用了“工学交替”方法来提高这门课,让学生所学的内容与实际从事工作的岗位紧密的结合起来。
  一、结合实际,明确学习目标
  分析C语言课程和高职学生学习能力特点,从高标准提高本课程在整个专业中的地位,在高职学生当中,往往以2类学生为主,第一类是听话的女生和男生,她们学习中规中矩,能较好地完成作业,但是考试的时候成绩一般就是中等,给我的感觉,她们是为了读书而读书的。第二类是调皮的男生和女生,他们上课并不认真,作业基本都是抄袭的,好像对学习完全没有兴趣,考试的时候就在及格线徘徊,但是在和他们交流以及指导做实验的时候,发觉其他们很聪明。所以本文作者认为第二类学生是对学习没有兴趣,特别是C语言,他们觉得很单调和枯燥。所学的东西不知以后从事何种行业,甚至不知使用它来做什么,没有看到真实的应用环境。可见,用“工学交替”的方法不但可以解决学生们这些疑惑,而且让学生们亲身的体会到所学的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进而提高他们学习的欲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明确学习目标,从而自觉地产生自我学习的氛围。最终达到本门课程整体质量的提高。
  二、用产品案例教学,妙解难题
  本案例以在“工学交替”中公司生产的产品为例子,即“EC016002”发光的字符型为例开展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心中有数。
  第一步:分析和讲解本例如何开展并准备哪些相关资料,如分析此案例中所需的实验设备和其所涉及的其它知识内容,如何掌握KEIL工程的建立和软件的开发、调试以及了解所用的单片机知识等等。
  第二步:明确实施每个步骤,有的放矢讲授课程内容,一开始先使学生对产品整个过程都有了基本认识,明确C语言在案例中的地位,对本案例有了全局概念;再通过每一个设计步骤逐层递进式的学习与操作练习即“工学交替”,使学生在学习每一节课时能带着目的学习,而不至于学过之后还不知道本节课程内容有什么用。对于一些学生现阶段使用较少的知识点,采取省略不讲的方法,以节省课时;对较重点、难点知识作要详细的授课和练习,如本例产品中要用到的While(表达式)和For(表达式)要来解决实例中的延时程序、子函数调用、带参数的子程序设计内容,要做详解。
  第三步:以解决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课程内容密切注意并收集学生在操作即“工”时遇到的问题,及时解决和总结经验。如在讲解和设计此产品案例时,需要使用参数的调用,如:主函数要调用子函数时必须先在前面声明,并且声明时要把整个子函数的类型都要写清楚。难点是,学生自己编程时往往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怎么办?如在局部要定义变量时,有时忘记在前面定义了宏定义,对这些有典型代表性老师要及时告诉学生们如何解决,应该是在局部定义变量时必须先有宏定义,而宏定义是在前面先定义好的,并且把定义类型也写清楚。通过解决临时性问题的急救方法和技巧,要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多积累经验。实践证明这种解决方式不仅促进学生思考,同时也可以通过实例掌握“子函数调用,带参数子程序设计”的内容。
  第四步,又针对课本教材各章节内容多且联系不紧密,容易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散、乱、难”的思想情绪等特点进行分析并整合。比如,教材中的循环语句部门,只是把for循环和while循环分别的讲了一下,并没有给出具体的例子进行讲解,学生学习很难得到理解和应用,并且章节很乱,内容分散,学习课程脱节,因些,在授课时老师应当打乱章节上课,要按实际的内容与案例特点相结合来执行,利用一些技巧把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化解掉,例如,在讲解这一部分知识点时以本例进行说明,关键点是要先进行分别讲解如何在实例中把for循环和while循环同时应用起来并指出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不能让学生产生感觉到“只学会前一部分内容,下部分相同内容不懂如何去学了”的想法。应该是,从始至终培养要学生学习兴趣,对整个学习过程都保持着这种状态。
  第五步,为了整个案例设计与教学效果达到最终比较满意的结果,在实施设计的每个步骤和过程中,我们必须的反复采用“工学交替”的方法来进行,让学生边做边学,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实践观点。并且严格按照企业生产工序流程进行,以确保C语言的每个知识点在整个产品设计得到顺利实施。
  三、以点带面,融会贯通
  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单纯按照C语言本身课程应用的角度来讲解内容,就会使学生错误地认为本门课程只是学习C语言的语法、数据类型类、函数的定义、调用等,而忽略了它的实用性。因此,在讲解过程中,可以结合单片机的相关知识对某一功能进行讲解,如本实例中在设计时应该结合8051单片机的相关知识来进行讲解,这样学生不仅应用到了C语言,同时也让学生们了解了Keil C51的编译和调试,同时在这过程中还可以复习相关的电路电子知识,使学生明白本门课程的重点在于C语言其应用的广泛性和灵活性。另外,在整个产品设计时还可把C语言与LCD液晶显示器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产品的设计不仅学到了C语言本身的应用,同时也可以学到了与C语言相应的知识点,让学生们自我发现在正式毕业前就已具备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的就业能力,从而真正地促进了“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四、结束
  采用“工学交替”方法来提高《C语言》这门课教学质量的意义不仅是这门课程的教育改革的必要性,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教育模式“工学交替”可以将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学校完全融入市场的供需关系之中,接受市场的选择和检验。市场的需求情况对学生的工作选择和职业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工学交替”必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推动学校的教育改革,同时使教育更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083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