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创新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2-0054-01
  任何知识均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也不例外。在小学数学中如何将人类认识知识的过程简约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亲自感悟到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是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的前提条件。同时,学生在感悟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进行着积极的探索、思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源泉。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这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很不利的。新修订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学习并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同时,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我认为我们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设置情境,使枯燥的数学趣味化,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并不枯燥,数学并不陌生,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并且使每一位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建立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信心,培养不畏困难、严谨求学的思想品质,以及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诚然,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尚少,但教师只要有意识的加以引导,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从几个方面试述如何把学生的生活实际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提高课堂效率。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意识
  新课程标准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从他们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熟悉的场景,从而引发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使他们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自主地探索新知,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教学统计开始,我创设了“小猴聪聪过生日”这一儿童喜闻乐见、亲切的童话情景,鲜明的色彩,精美的动画,悦耳的音乐,体现了浓郁的生活气息,适时地把学生无意注意引向有意注意。再通过让学生同时数几种动物只数结果不等,来揭示矛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让学生独立研究,寻找解决生活问题的数学策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动手操作实践,感受和经历知识的了解过程
  学习数学是一个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思维活动过程,让学生从“数学现实”出发,动用自己的眼、手、嘴、脑收集整理材料,通过实践操作,建立表象,自主积极探索数学规律,才能形成自己的数学知识。
  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综合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采用分组实践操作的方法,发挥动态的集体力量,让学生选用不同方法(贴图片、画符号、涂颜色等)来表示动物只数,感受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培养学生应用多种感官参與思维活动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学习的课堂环境中发挥互补作用,享受到合作的欢乐和成功的愉悦。
  三、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
  每个学生都是富有个性、极具潜力的思维主体,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内,促进学生自我探索,畅所欲言,才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创造力,引领学生进入创新思维的空间。
  让学生观察自制的条形统计图,提出“你知道了什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等开放性的问题,打开学生的思维闸门,让他们在宽松的氛围中自由联想,畅所欲言,不断萌发创新思维的火花,深深体验数学知识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对学习的好奇心,引发更强烈的求知欲望。
  四、贴近学生生活设计练习,寓学于生活
  贴近生活实际设计数学练习,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才能激活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
  设计统计学校某年级学生人数,统计本班同学最喜爱看的动画片,最喜欢唱的歌曲,统计同学们最喜欢的科目等练习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体现数学的实用性,保持数学的生气蓬勃和有效性,用生活化的数学紧紧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自发地喜爱数学。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在教学前可引导学生搜集生活中的数学信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例如,在教学“利息”前,我让学生做了两项准备工作:一是到银行或邮局存一次钱;二是调查一下一年期、二年期、三年期的年利率分别是多少?学生交头接耳、跃跃欲试、对即将要学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后,他们或邀同学,或邀父母,或独立操作,兴趣盎然的去完成这一特殊的作业。上课的时候,学生们纷纷带来了存单,还七嘴八舌的告诉我他们的发现:自己回家与父母以前的存单比较了一下,发现利率下调了,甚至还有同学告诉我他还计算了一下,发现存单上填写的本息合计少了,是不是银行或邮局搞错了?……这样,既避免了利息的教学公式化,又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605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