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数学方法多样化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课程,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免不了要解决各种问题。问题解决的多样化方法不但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为其后续和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而且还能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通过各种有效措施的应用,促进学生思维的有效开发,同时,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以促使他们掌握多样化的数学问题解决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
   采用多样化的方法解决小学数学问题是数学教师重要的教育目标,同时,多样化的问题解决方法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启发广大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让他们获得更好的知识应用体现,进而实现意识的开放,这对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有效提升而言是非常有利的。
   一、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含义
   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通过阐述相关数学技能技巧,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作为自然学科的重要构成部分,数学如果只是运用单一的方法进行问题解决,学生会很难体验到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乐趣,也难以启发思维发散和创新,给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带来消极影响。
   二、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方法多样化的有效措施研究
   1.激发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锻炼他们的解题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在分析题目时,首先为学生讲述多种问题解决方法,并急于分析、对比阐述各种方法的缺点和优点,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告诫学生尽量不要选择那些出力不讨好的方法进行解题,并非是培养和锻炼学生的问题主动开发能力。对于小学数学来说,提升学生解题多样化的能力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而不是朝夕间便能完成的任务,学生能力的全方位提升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如果只是告诉学生如何去解题,有哪些解题方法,各有何种优劣,而不重视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锻炼,是无法有效启发学生创新意识的,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学生的反感心理。因此,在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除了要给学生讲授必要的理论知识,还要为他们创造一定的理论实践时机,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使学生熟练掌握解题方法。同时,还要注重学生自主开发能力的培养,不能一味地进行理论灌输,而是要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充分表达自身的观点和意见。只有这样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才能获得有效提升,进而才能实现创新意识的激发。
   2.强化锻炼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学生解决问题方法的多元化需要学生具有优良的思维能力。在学习实践中,学生应有效释放自主能动性,也就是从不同的视角进行问题思考,对既定问题具有敏锐的探究和分析能力,这样在解题时,学生才能具有多样化的思维发散,进而才能用多样化的解题方法进行问题解答。因此,在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充分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强化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使学生能更好、更有效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学习知识,并进行有效的实践操作。当学生具有一定的能力后,自然便會通过多样化的方法进行问题解答了。
   3.持续地对学生进行引导
   对于广大小学生而言,小学时期是他们创造性思维激发和形成的关键时期,因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要强化对学生问题思考方式的引导,通过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如学生讨论组的构建,通过互助合作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学习,让他们在相互探讨中找到更多的问题解决方法。通过小组互助的方式进行学习,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问题表达能力,让学生畅己所想,并通过讨论来获得周围同学的接受和认可。如上所述,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并非只是单一地追求方法的多样化,不是说解题方法越多对学生越有利,而是在多样化问题解决方法的寻求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知道何种方法最能合理、有效地解决问题。
   三、探究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方法多样化的重要意义
   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不但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还能在国家综合实力层面发挥一定的影响作用。过去,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师只会照本宣科地进行知识讲授,学生也只是呆板、机械地进行背诵和记笔记,缺乏思考和领悟学习问题的时间。而多样化问题解决方法的培养,使得小学生在很大程度上释放自身的个性,锻炼自身的思维发散和问题探究能力,让学生充分体验解决问题过程的乐趣,进而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实现数学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这对他们的长远发展而言是非常有帮助的,对国家数学教育事业和数学应用能力的发展和提升也是大有裨益的。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既要重视人才的培养,又要提倡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广大小学生是国家建设的后备军,我们必须通过各种有效措施的应用培养他们的数学解题方法多样化的能力,进而实现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动性的提升。
   参考文献:
   刘权.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研究[J].新课程学习(上),2014(5).
  编辑 鲁翠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617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