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试析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朱晓宇

  【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对初中历史教学的要求也在提高,学案导学在教学中被使用的越来越多。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科学运用学案导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历史教学
   学案导学是现在教育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历史教师在实际历史教学活动中应用该模式能够有效解决传统教学的弊端,又能在教学历史知识中实现学生的主体性,可在提升历史学科教学水平的基础上有效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一、传统教学模式欠佳,无法提升教学有效性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部分教师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灌输知识,导致学生在课堂中处于被动地位,一味地根据教师的教学内容进行背诵记忆,旨在达到考试考核的标准。历史教师没有引导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形成自我探究知识的意识,学生仅通过死记硬背来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和时间,没有深刻体会到历史学习的乐趣,也难以感受到历史文化的魅力。长此以往,学生会逐步对历史课堂失去兴趣,甚至出现抵触厌烦的情绪,最终导致教师的教学成就差,学生也无法掌握有效的历史知识。
   在传统历史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只是在课堂中接受相关的历史知识,不但在课前没有根据课堂内容进行预习,在课后也没有及时复习相关知识,因此,在课后完成习题或进行其他练习时感觉力不从心,从而出现排斥历史学科的情绪。教师在教学历史过程中,如果不采用有效的讲解方式为学生延展历史内容,只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学生往往会陷入“记住与遗忘”的循环中,最终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低。
   二、导入历史教学案例,深化学生学科理解力
   在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和深入下,现代教育对各科教学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期望各科教师革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为目的,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往往将历史与“单一、枯燥、乏味”等词语挂钩,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历史课本中讲述的历史知识都是已经发生过的历史事实,学生在了解、掌握相关历史知识时,除了将历史重大事件的大概情况记住外,就是深化记忆历史事件中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这样刻板的学习方式,自然会使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枯燥的印象,不仅不利于学生感受历史人物精神,也无法使学生深刻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而教师采用案例教学则能有效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
   比如,在講学《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与“反法西斯战争”相关的内容时,学生往往对“七七卢沟桥事变”“九一八事变”等相关史实内容深刻记忆,但对“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历史环节难以掌握,从而无法深刻体会到中华民族过去受到的折磨,以及革命先辈为人民带来和平生活的不易。这不但不符合历史教学的目的,也与历史学科的教学理念背道而驰。因此,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可通过相关案例,使学生领悟历史事件中的精神。教师可在课前将与课堂主要内容相关的历史纪录片进行整理和剪辑,制作成多媒体教案,如“南京大屠杀”等重大历史事件,在课堂导入部分播放给学生观看,引导学生根据相关历史脉络进行梳理,从“甲午战争”开始,将当时历史中日本对中国所做的残忍事件以及在抗日战争后中日双方为抚平各国伤痛所付出的代价,以文字的形式进行记录统计。然后,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验证,教师在一旁做好聆听和指导工作,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给予反馈,并将学生通过努力也无法逾越的重点、难点历史问题记录。最后,教师对重点、难点历史问题进行全面剖析,并以此为线索展开课堂内容的讲解。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能够使学生在和平时期深刻感受到当时战争对人民的摧残,也能使学生理解伟大的民族精神,从而深刻记忆这段历史。
   三、运用历史案例问题,增强师生课堂互动性
   有效应用学案导学模式,不但能够使学生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形成历史思维能力,也能全面提升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初中历史并不是让学生掌握几件历史事件,最重要的目的是让学生传承中华文明和弘扬中华文化。因此,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可通过学案导学模式与学生增强互动性,与学生共同探究历史文化知识,使学生和教师之间能够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桥梁,使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扎实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历史思考能力。
   比如,教师在教学《鸦片战争》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在课前将相关图文资料发给学生,引导学生通过图文资料进行课前预习。正式进入课堂后,教师向学生抛出问题,如“林则徐为什么要禁烟?”“鸦片的危害有哪些?”然后将学生以6~8人一组分为多个小组,引导学生根据问题进入教材,探究和寻找答案。之后,再让学生将自己总结归纳的结论表述出来,对于结论有偏差或与史实不符的信息,教师要及时给予纠正。最后,教师将学生的观点和结论记录在黑板上串联成时间线,并引导学生对其中空余部分的知识进行拓展和填补。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适时提问,同时也要回答学生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能够充分了解林则徐禁烟的目的是避免国家人民受到西方列强的伤害。在师生互动环节中,学生不但能够清晰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又能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有较强的德育教育意义,也能激发学生对英雄人物的崇拜和赞赏之情。
   四、剖析历史事件事实,提升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历史学科是学生对已经发生过的历史事实进行剖析。由于历史文化与环境距离现代时代较远,导致部分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方面存在较大困难。因此,教师在历史课堂中,通过导入教学案例,能使学生自主投入到历史课堂中,成为课堂主体,形成自主探究历史知识的意识,并在与教师的互动中掌握尽可能多的历史知识。历史学科具有“信息庞杂、内容众多、难以记忆”的特点,学生如果没有自主探究历史知识的能力,教师则难以顺利开展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自然也不佳。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学案导学将学生的主体性全面展现,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比如,在教学《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的相关内容时,可通过有效案例全面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教师在课前可将课堂相关问题布置给学生,如“经济重心南移表现在哪些方面?主要原因是什么?”并让学生以此为学习主线对相关内容进行探究,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根据历史发展逐步将课本思路理清,并在逐步剖析的过程中层层递进,深入挖掘经济重心南移对当时的影响。然后,教师再将相关思维导图和视频资料以PPT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并引导学生将自己理清的历史脉络与教师规划的历史脉络进行比较,分析出其中的异同。最后,教师补充学生没有探究出的知识关键点和重点内容。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的独立自主探究能力会得以全面激发,同时也能使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充分被点燃,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历史海洋中。
   在历史教学与学案导学模式有效融合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实现自主探究,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达到学生学习效率高、教师教学质量佳的目的,不但能够促进学生形成历史思维能力,又能够使学生的历史知识理解能力得以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段学会.简析导学案模式下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1(06)
   [2]杨华.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应用分析[J].新课程(中),2015(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142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