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物理混合式学习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潘建峰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生本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高中物理教师在传统教学方式的框架中,不断实现对教学方式的创新。高中物理是一门比较难的科目,物理知识的概念比较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够掌握全部的概念,就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运用。混合式教学强调多种教学方式并举,将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以及现代化信息技术有机结合。本文秉承着推陈出新的教学态度,尝试以混合式教学方式开展高中物理教学,希望通过混合式的教学形式,能够改善高中物理课堂沉闷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物理;混合式教学
  一、 前言
  高中物理课程主要是想通过对物理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必备的物理知识,满足学生不同的物理需求。高中物理教学大纲明确提出,高中物理教师应该要在物理课程中运用信息技术,并且提倡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混合式教学方式,但是就目前来说,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现状依旧不尽如人意。本文侧重探讨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现状,探讨基于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物理混合式教学方式。
  二、 高中物理核心素養的教学现状
  (一) 教学方式落后
  尽管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但是现阶段依旧有很多高中物理教师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由于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一个教师通常要教几个班级的物理课程,而教学的时间相当有限,所以教师不能与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与互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赶教学进度,将知识往学生的脑子里灌,而不是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这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积极参与到相关的学习过程中去,极大地降低了高中物理知识的教学质量。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相当有限的,教师不能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导致学生无法在教学过程中掌握物理知识。
  其次高中物理知识的概念性比较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是能读懂物理知识的概念,却不懂物理知识的原理与内涵,这导致学生经常在做题的时候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对物理概念的实际运用效果。
  (二) 学生的实践能力比较低
  由于受到传统的教学方式的影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大部分的时间都用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如果不太理解物理知识的概念,这就会形成一个学生似懂非懂,迷迷糊糊的恶性循环,导致学生的物理成绩总是上不去。
  其次高中物理教师忽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高中物理教学中有很多需要做实验的内容,但是这些内容也主要是由教师单方面做实验,展示给学生看,然后为学生补充相关的理论知识。这导致学生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物理的基本知识,但是轮到学生去实践的时候,学生不会运用相关的物理知识去做实验。学生的实践能力非常缺乏,严重影响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
  三、 高中物理混合式教学的注意事项
  (一) 不能喧宾夺主
  虽然经过研究,混合式学习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学习效率。但是混合式教学方法最终是为物理教学课程本身服务的,教师不能将重心放在教学方法上,而是要将重心放在教学目标上。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白混合式教学方式不是重点,重点是让学生掌握高中物理知识,如果教师颠倒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就会导致浪费时间与精力,学生也没有学到物理知识的结果。
  (二) 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建设,现阶段绝大多数高中都已经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各种新型技术层出不穷,这些新型的技术运用到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能够让理论知识的教学变得生动形象,另一方面新型的信息技术往往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爱上学习。所以高中物理教师应该要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
  教师想要充分的运用混合式学习方式,就必须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有很多教学方式都是比较适合高中生的,比如翻转课堂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项目学习法等等。教师应该要根据物理教材,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只有用对了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效率才会大大地提高。
  四、 基于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物理混合式学习研究
  (一) 变被动为主动,实现学生主体地位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生本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采用混合式教学方法的根本目的是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满堂灌的现象,要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教师作为物理教学的引导者,要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比如在学习速度快慢的描述的时候,教师可以传统教学模式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相结合,引导学生在课前结合初中阶段的物理知识与实际的生活情况,对动作快慢的描述进行一个全面的预习,并且在教材中勾画出自己不太明白的地方。然后在教学课堂上,教师利用多媒体带领学生将知识过一遍,侧重于帮助学生讲解课前留下的问题,帮助学生内化知识,答疑解惑。这样一方面教师能够将学习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另一方面师生之间深入的交流与沟通往往能够拉近师生的关系,能够让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大胆找老师询问问题。
  或者是教师采用课前五分钟预习的方法,让学生利用五分钟的时间进行自学,在自学过程中,教师密切观察学生的学习进度,适时的给予学生启发和引导,在自学之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享与交流。这样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 讲授与合作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传统的高中物理课堂通常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而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更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在新课程改革逐渐深入的过程中,高中物理老师不能一下子摒弃传统教学方式,而是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与传统方式结合起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学生也需要有一个逐渐转变的过程,只有在这个过程中重视讲授法的运用,在教师讲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学生在小组内部相互学习,往往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比如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讲解课程之前,为学生准备好相应的玩具小车、光滑的木板、带有摩擦的木板,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学生一边做实验,一边观察实验的结果,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动手感受一下。然后进行思考,为什么小车在光滑的木板上运动速度快,而在凹凸不平的木板上摩擦运动速度慢,如果一个木板是绝对光滑的话,小车的运动会停止吗?学生在动手操作之后,往往会在讨论的过程中尽情发表自己的看法,做出更多的假设。然后教师再对牛顿第一定律进行讲解,这样既可以解开学生实验中遇到的难题,又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质量与效率。通过这种方式,教师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 运用多媒体技术
  高中物理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采用微课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拍摄微课视频,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攻克物理教学的重难点,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视频帮助学生预习、复习,加强学生的记忆。
  五、 总结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高中物理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是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只有以学生为主导,以多媒体技术为辅,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切实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曲桐.基于混合式学习的高中物理教学策略的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7.
  [2]廖庆天.混合式学习理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
  作者简介:
  潘建峰,浙江省湖州市,浙江省湖州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572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