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教学策略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物理改革的不断深入,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一部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也应当顺应时代的发展,在课堂中渗透物理核心素养观念,从而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基于核心素养,文章提出了几点教学策略,以期为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效果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中物理;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教师往往偏重于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较少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对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的重视程度也还不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物理核心素养的提高。因此,笔者就如何在课堂中渗透物理核心素养观念,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效果进行相关探讨。
  一、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
  高中物理学科的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物理新课标明确提出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这个概念,主要包括“科学思维”“科学态度”“物理观念”“实验探究”四个方面:“科学思维”是指学生能够养成科学推理和科学论证等多种思维能力;“科学态度”指学生对物理科学所持有的科学信念等;“物理观念”是指学生在学习高中物理知识后,能初步形成物理学的基本观念,主要有运动观念、时空观念和物质观念等;”“实验探究”是指通过学习高中物理知识,学生能够具备一定的自主探究以及合作学习能力,能对现实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和物理问题进行科学的实验探究。
  二、主要教学策略
  (一)理解物理概念,渗透物理观念
  在物理教学中,概念教学是极为重要的教学环节,学生只有对物理概念的内涵进行透彻地理解、清晰地认识,才会更深刻地理解物理知识体系,形成物理观念。在教授概念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程度,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生动有趣的实例,以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借助实验、多媒体等手段,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入浅出地解析物理概念,让学生理解起来更为简单有效。
  例如,人教版的高一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是整个运动学的基础篇章。第五节《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中的“加速度”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是联系力和运动关系的桥梁和纽带。因为“加速度”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物理量,所以对高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加速度”是物理课程比较难懂的概念之一。
  在具体的教学中,首先,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回顾前四节所学的内容,由于此前学生学习了“匀速直线运动”的知识,理解了“速度”的概念,并认识了“速度-时间”图象,而且能够判断物体在速度越来越大或速度越来越慢情况下的速度图象,这些为学生学习“加速度”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其次,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先举两个加速运动但速度变化快慢不同的实例,如:大客车起步15 s后的速度为60 km/h,小轿车起步15 s后的速度为100 km/h。如下表所示,小轿车速度的变化,比大客车起步速度的变化快一些。
  此外,为了纠正学生普遍认为的“加速度就一定是指加速运动”的错误观念,教师在导入情境时的同时,引入两个减速运动、速度表变化快慢不同的实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如比较飞机着陆后滑行和汽车急刹车速度变化的快慢。再次,运用类比法——如果两个做变速运动的物體,速度变化量和速度发生该变化所用的时间二者均不同,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比较它们速度变化的快慢呢?教师带领学生得出类比速度概念的过程,学生便不难理解“加速度”的概念。最后,教师对易混、易错概念进行辨析,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关于“加速度”的物理概念以及运动学的物理观念。
  (二)有效课堂提问,培养科学思维
  Sterling·G·Callahan认为:“课堂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以及评价教学效果的基本控制手段。”通过实践,笔者发现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有时候会走进一个误区,即为提问而提问,所以课堂上无效的提问方式屡见不鲜。
  在物理教学中,有效的提问必须要有针对性、启发性、引导性,此外,还要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有及时、具体的反馈。教师要与时俱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以有效的提问去实现高效课堂。第一,课堂提问要具有针对性。即教师所提的问题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切合教学的重难点以及疑惑点。教师在课前应该充分备课,在深入钻研教材、全面了解学生现状的基础上,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做到有的放矢。第二,课堂提问要有启发性。正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师要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规律来设计课堂提问,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第三,课堂提问要有一定的引导性。物理课堂教学内容一般呈现出由浅入深、山表及里的特征,所以教师的提问也应该具有层递性,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第四,课堂提问要有及时、具体的反馈。一方面,教师所抛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另一方面,学生回答的每一个问题,教师都要及时反馈,给予学生恰当的点评,并且点评内容要具体,而非简单、空泛的评价。通过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优化课堂效果。
  (三)物理实验操作,提高探究能力
  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说过:“物理定律不能单靠‘思维’来获得,还应致力于观察和实验”。不同于其他学科,物理学科的具有实践性极强的特点,因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只靠一味地口头讲解,可以采用演示、实验操作的方式让学生讨论、交流学习的成果。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同学之间相互讨论的方式来学习物理知识。为了使学生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教师应把观察现象、初步分析、猜想、实验研究、推导规律等环节都尽量交给学生自主完成,让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过程,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科学探究能力,充分体现在教学中的学生主体地位。学生交流、合作以及亲自进行操作实验的过程,不仅深化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认识,而且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激励的手段,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精神,不断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四)深挖教材内容,树立科学态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的价值。一般而言,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相对比较枯燥,缺乏趣味性。由于物理教材中的文字比较抽象,文中所配的图片也极为有限,如果仅凭教师讲解的方式,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很难透彻理解并吸收消化相关知识。此外,学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记忆各种原理、定理;还有部分学生即使能够熟记知识,也难以在生活中应用知识。由此可见,很多学生并没有真正掌握知识,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物理时缺乏信心。
  从核心素养的角度进行课程优化,教师要挖掘公式、定理背后的深度,注重课堂的趣味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向学生讲解这些公式、定理的形成过程之外,还应讲清楚这些公式、定理的应用范围。教师可以讲解一些与定理相关的小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添课堂的趣味性,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从而拉近学生与物理学家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真正明白这些物理公式是如何产生、怎样应用的,从而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
  三、结语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符合新课改的根本要求,对学生未来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教师要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优化课堂设计,渗透物理观念,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从而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让他们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黄国龙.构建问题拓展探究教学模式培养模型构建和科学推理核心素养[J].物理通报,2019(09).
  [3]王焱.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策略[J].科教导刊(下旬),2019(08).
  [4]哈一平.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开发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3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356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