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说理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数学是一门逻辑与思维并重的学科,逻辑方面要求学生要能够做到前后呼应,有理有据,思维层面则需要学生能够有效整合,用精炼的数学语言清晰明确表达观点。这两个方面综合起来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说理能力,让学生重视数理,并可以用精炼的语言来表达数理,以进一步提升学生思维的缜密性和连贯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说理能力;培养
   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都存在这样的典型问题:一看就会,一做就错。这就说明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停留在了表层,因而导致面对问题时模棱两可,不能准确理解数学的定理、法则和算理规则及适用条件,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灵活性不高,稍有变通就失去思路,问题解答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都有待提升。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说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语言表达能力是小学阶段需要重点培养的一项关键能力,而数学课堂上的说理能力是语言表达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学生不但要能够准确说清问题解决的思路,而且要能够紧扣题目,准确流畅表达,从数学的角度给出准确的答案。
   首先,说理能力的培养是促进学生知识理解的有效手段。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带有一定的跳跃性,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也常出现不连贯的问题,前一部分理解的还非常好,下半部分就走神开小差。这个时候教师如果能够构建说理课堂,让学生们把自己前半部分学到的知识,用理性的语言表述一下,不仅可以很好地活跃课堂互动氛围,还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引发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深层思考,使其说理表述更加严谨准确。
   其次,说理能力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数学知识本身前后连贯性,非常强,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更需要环环相扣,前后呼应,有理有据。很多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常出现表述不清、抓不住重点、表述不够连贯等问题,这都是由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过程不够严谨。说理能力的培养可以教会学生更好的抓住问题本质,从数学的角度实现有效抽丝剥茧,给出完整漂亮的答案,有效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
   最后,说理能力的培养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很多学生在数学学习上不够自信,认为数学很难,所以会做但也不敢说,还有的学生只顾埋头做题,忽略表达能力的培养,于是在展示和分享环节都不够自信。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重视对学生说理能力的培养,就可以训练学生逐步完善语言表达过程,不断弥补自身的不足,使学生语言表达的思路更加清晰,用词更加精准,表述更为流畅,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和学习成就感。
   二、学生数学说理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1.从计算训练入手,重视对学生说理能力的培养
   计算是小学数学的核心环节,计算不仅是对运算法则的有效运用,在计算的过程中还涉及诸多算理,需要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思路,这样就可以有效防止错算、漏算等问题的发生。算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引导学生用语言准确表述算理,这比让学生枯燥的进行重复性运算要有趣得多,而且可以有效促进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全面发展。
   以两位数的加减法为例,在熟悉了一位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让学生们开展两位数加减法的运算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们接受起来比较容易。但很多教师忽略了对说理能力的培养,转而只重视学生计算结果的对错。这样就容易使学生忽略计算中的很多细节,如对两位数加法如何进位,很多学生都不理解,在计算的过程中常常出错,学生如果只是进行大量机械训练,加法的部分可以掌握的也比较好。因此,从基础计算开始,教师就需要重视对学生说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们准确口述,满十进位,个位如何变化,十位如何变化,在学生头脑中建立清晰知识脉络,这样学生后面再学习乘法知识,也不会太吃力。让学生们学会每一步都有理有据,这样才可以在后面的学习毫不费力。
   2.从概念理解入手,重视对学生说理能力的培养
   除了计算之外,定义、公式、定理、法则、定律等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部分,文字是数理的概括性总结,文字部分对学生的说理能力要求更高,因此在概念理解层面,更需要重视对学生说理能力的培养。首先,对于文字性知识,不能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是首先要讓学生们明白知晓其中道理,这样学生才能有效学以致用。以“四边形”为例,学生首先要先明白什么是四边形,这样才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区分四边形与长方形的包含关系,遇到一个图形之后,学生不需要去背诵定义,快速就可以确定其属于哪一个大类。其次,对于一些相似的概念,要语用结合,除了记忆其该名词,更需要准确划分其应用条件。以“米”、“厘米”、“分米”的概念为例,小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时候,常把这几个单位混淆,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学生缺乏数感,即对于该单位对应的长度没有明确的概念。因此,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分别把1米、1分米、1厘米长的木段带进课堂,先让学生们准确感受其长度,再让学生们试着量一下自己的铅笔、课本、课桌、黑板等的长度,使学生对应长度建立起清晰立体的概念。这样学生再遇到一些转换问题,如1米等于( )厘米时,就不再需要去翻课本,而是可以自行在头脑中进行换算,还可以准确说出算理,形成清晰思路。
   3.从数形结合入手,重视对学生说理能力培养
   随着学习难度的逐步加深,很多数学知识直接口述算理不是很容易。这个时候如果恰当借助数形结合的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的算理表述更加清晰,还能显著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严谨性,有效降低问题解决的难度。
   如三年级下册的一道面积练习题:在长为8分米,宽为5分米的长方形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下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这道题大部分学生可以顺利完成,但是教师在讲解本题时若只是用抽象的数据说话,会有一大部分同学听得一头雾水。此时,你只要在黑板上画或剪一个长方形,加上一条分割线,标上关键数据“以形论数”,思维之花便会竞相绽放,紧接着结合算式进行解题说理,完成“以数表形”。如此说理,全班同学有如拨云见日,不仅可以直观感悟面积的意义,学生更是乐在其中,悟在心中,理出口中。
   4.从操作情景入手,重视对学生说理能力培养
   智力活动形成的基本阶段之一是用出声的外部言语表述操作活动。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边动手、边口述操作过程,借助数学语言,把思维过程清晰、完整地表述出来。例如: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比较》单元,首先让学生先摆出两个圆形,再摆出同样数量的三角形。许多同学顺利摆出两个三角形;然后启发学生回想刚才摆的过程:你为什么要摆两个三角形,而不是一个或者三个?经历刚才的动手操作后,学生思考隐藏在数学知识背后的数学之“理”;最后让学生说一说:“一个对一个地摆就是同样多”,“同样多是一样多”等等。这样,学生的感性思维逐步抽象化到理性思维,并能用较简单的语言把思维过程表述出来,即理解了“同样多”的含义。这种多感官配合的学习,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对学生数学思维和素养发展有极大的帮助,从而促进“数学理解”,活化“数学思维”。因此说理表达训练,促进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本质理解。这样,在指导学生叙述解题的过程中,既理解了知识的本质之理,又在说理表达中逐渐形成有理有据的思维习惯。
   三、结束语
   说理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化过程,并非朝夕之功,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树立长期连续培养意识,通过计算训练、概念理解、数形结合等多个环节对学生开展说理渗透,这样才可以使学生的说理能力稳步发展。
  (晋江市磁灶镇瑶琼小学,福建 泉州 3622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228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