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数学语言具有严谨性、抽象性、概括性,并以多种形式呈现,包括符号、数字、文字、表格、图形等。对于小学生而言阅读起来存在困难,要使学生能够读懂数学这门语言,离不开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本文从数学阅读材料的特点、培养数学阅读的兴趣、指导数学阅读的方法、培养数学阅读的习惯等几个方面对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作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  阅读  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03-0149-01
   提到阅读,多数人立刻联想到语文学科,片面地认为阅读与数学学科关系不大。很多老师批完的练习册发还学生,没等讲解,好多学生已经“恍然大悟”。而我们常把这样的“恍然大悟”简单的归结为“马虎”。其实,学生“马虎”来源于数学阅读能力的缺乏。前苏联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这说明数学也是一种语言,那么数学语言的学习自然离不开数学阅读这一前提。因此,教师须重视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1   数学阅读材料的特点
   数学阅读材料具有多样性,它是由各种符号、数字、文字、表格、图形等组合而成。甚至有时一个符号就代表一个概念、一个公式,且阅读中语意转换频繁,要求灵活,这给学生阅读时带来一定难度。
   数学阅读材料具有严谨性。《小数点的代价》一书中写到前苏联的一次航天事故,就是检查时忽略了一个小数点才导致的,又如“再画10个”和“画满10个”,“增加”和“增加到”等,一字之差,含义完全不同。
   数学阅读材料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比如“直线”在小学里是个十分抽象的概念,学生很难理解直线能“无限延长”的具体含义,仅凭想象很难将它具体化,必须结合生活实践,多体验、多感受。
  2   培养数学阅读的兴趣
   要想让学生从“要我读”转变成“我要读”,兴趣是最好的催化剂。教师可以以教材为载体,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一个有趣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中,先出示孙悟空买来一个大饼,准备分给师徒4人。孙悟空说:“我把大饼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人分2块饼怎么样?”猪八戒一听可不高兴了:“每人才分到2块饼,太少了!”闹着要多分一点。孙悟空想了想又说:“那好吧,我重新把大饼平均分,每人3块饼总可以了吧!”这可把猪八戒乐坏了,这时孙悟空也笑了,你知道孙悟空为什么笑吗?在这样富有趣味的情境下,学生带着这样的疑问继续阅读,有的算一算、有的画一画、有的分一分,努力的找出原因,发现不管孙悟空怎样平均分,每人所分得的大饼总是这个大饼的四分之一,没有变化,可见孙悟空是多么聪明,从而自然而然的引出分数的基本性质。事实上很多数学知识都能通过这样有趣新颖的情景故事来激发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
   讲完新知识后可开展课后拓展延伸,如学习《认识比》后,让学生寻找并阅读黄金比的信息;学了《认识千米》后,用走一走的方法,体验其长短,将自己的感受与阅读内容进行比较,建立联系。通过丰富的课外阅读活动,开拓学生的数学视野,提高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
  3   指导数学阅读的方法
  3.1 带着问题阅读
   数学课本上的概念往往语言简练、叙述严谨,对学生来讲比较枯燥,不易理解,学生阅读时常常走马观花,应付了事。这时老师可以预设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阅读数学材料。如,教学《认识百分数》时,笔者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第一,什么样的数叫做百分数;第二,百分数与分数是怎样的关系;第三,我们为什么要使用百分数。
   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走近百分数,目的明确,亲身经历这些问题的探索过程,感受百分数的来龙去脉,这样的阅读更具针对性,更加有效。
  3.2 带着细心阅读
   仔细阅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要经常提醒学生阅读时要做到认真,抓住关键,甚至有时要动手操作。不能只求快,阅读时走马观花,多读、错读、漏读都有可能导致解题错误,也许就是那么一个字,整个题目的意思就变了,也就再也不可能做对了。教师务必给学生经常强调要静下心来一字一句的读。其次,读题时要抓住关键词。典型的有:“多”、“少”、“还有”、“还剩”、“一共”、“倍”、“比”、“照这样计算”、“往返”、“马路一边”……诸多字词。教师要反复引导,提醒学生仔细研读,必要时做上记号,正确理解题中的关键词,才能分析清楚其中的数量关系。手脑并用才能加深理解和记忆。
  3.3 带着对比阅读
   在阅读中对比,能够充分發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比可以是新旧知识的对比,也可以是字词的对比,还可以是符号、图形的对比。如,“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的规律”之间的联系,“减少”和“减少到”的区别,又或者像“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S=ah”与”三角形面积公式S=ah÷2”之间的异同等,这些材料的阅读都离不开对比,学生在对比中才能更好地将知识融会贯通。
  4   培养数学阅读的习惯
  4.1 培养学生课内教材的阅读习惯
   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是课本,为了使学生阅读课本内容更具针对性、目的性,可以精心设计阅读环节,指导学生按合理的顺序阅读。比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阅读环节。第一,课本中用了哪些方法把圆周长转化为线段;第二,课本中是怎样发现圆周率的;第三,你自己计算的圆周率大约是多少,是否接近3.14;第四,读一读课后“你知道吗”的补充内容,感受中国古代数学家们的聪明智慧。学生跟着这样的线索阅读,方向明确、条理清晰。长期如此阅读定能培养出良好的阅读习惯。
  4.2 培养学生课外材料的阅读习惯
   课堂的时间总是有限的,我们要鼓励学生从课外寻找阅读的机会。我们可以推荐一些与数学有关的科普读物,如《小学生数学报》《数学趣味故事》《数学世界》等,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开展一些相关的活动,像“讲一讲数学家的故事”、“写一写数学小论文”、“画一画数学手抄报”等,以此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同时每项活动中都给予表彰,提高学生的阅读热情。
   叶圣陶说得好:“教是为了不教”。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就是要让学生知道该怎样阅读,并养成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用。而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绝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离不开教师的引领督促,更离不开学生的不懈努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362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