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低年级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刘满玉

  对于个体而言,幼年阶段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础阶段,一个人在幼时接受到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其未来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因此,只有从小就紧抓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做到未雨绸缪,引导学生们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一、现阶段低年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现阶段,低年级学生普遍存在缺乏独立性和自控能力的问题。例如,目前热播的某综艺节目中,主人公基本都处于低年级阶段,他们却连最为基础的事情都不会做,吃饭、穿衣、系鞋带都需要人伺候,而且觉得理所应当。这样的案例,从侧面体现出许多孩子在独立性这一方面存在较大问题,学校和家长对其进行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此外,自我控制能力对于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成长来说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基本能力。如今,很多低年级学生非常缺乏自控力,到了高年级阶段,在自我管理方面会出现较大的欠缺,容易出现焦虑、困惑、孤独等心理方面的不适应,甚至产生较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二、低年级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抱有阳光的心态
   低年级也正是学生热衷于学习和模仿的阶段,此时,他们所接触的人和事都会给自己的身心发展打下烙印,尤其是与其朝夕相处的老师。如果教师抱着阳光的心态和情绪去讲课,那么学生们的心情也会随之而变得愉悦;如果教师的脾气暴躁、心态较为低落,那么学生们也会因此而心神不宁,无法将心思聚焦在课堂上认真听课。因此,作为低年级教师,心态必须是积极向上的,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不断完善自我,将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
   2.因材施教,缓解学生的心理障碍
   无论在哪个阶段、哪个学科,都有学生存在厌学心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依照不同的教学内容去备课,对学习能力存在差异的学生因材施教,以保证能够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心理状态。对于成绩较为优秀的学生而言,教师应当引导他们学会对知识进行归纳与总结;对于成绩不够优秀的学生来说,教师应当及时与其沟通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重拾信心。对低年级学生,尤其应注重开展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走出心理误区,克服心理障碍,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学习习惯,使其更为从容地去面对挫折。
   3.注重特殊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进行班级管理时,教师要对所有学生所有方面的发展情况予以重视,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给予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在心理方面较为特殊的学生,往往在学习生活中也容易犯错误,但教师要认识到这并非他们主观故意所致,要科学运用所学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对其进行疏导和帮助,帮助他们找到错误的原因并进行改正,这样就能够防止个别学生做出极端的行为。
   4.成立心理健康咨询室
   学校应当成立心理健康咨询室,一旦学生出现情绪大幅度波动或心理问题时,就可以让这些学生与心理老师进行沟通与交流。心理老师要由具有心理学背景的专业教师担任,这样才能够更加充分、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再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措施和解决方法。在管理低年级学生的过程中,心理健康咨询室就是一个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平台,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也能避免很多师生之间的不愉快现象发生。
   5.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品德教育有效结合
   为了更好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低年级的管理过程中,我们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品德教育进行有效结合,二者本就是密不可分的。在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时,可以应用榜样法,将优秀学生树立为榜样,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对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每个举动都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也要注重以身作则。要尽量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形式多样的活动,以各种形式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夯实基础。
   低年级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的重要阶段,因此学校和教师不仅要肩负起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重任,更要通过言传身教、品德教育、心理咨询等多种方式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促進学生身心均衡、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 晁芳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441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