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继红

  摘 要:微课是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有效组成部分,其以短小的视频为载体来帮助学生突破课程的重难点内容,进而为高效化学课堂的顺利实现做好保障工作。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一线教师要认真学习微课的核心概念,要有效地将其应用到化学教学的各个环节,比如,预习环节、导入环节、实验环节、重难点突破环节等,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直观的视觉冲击下找到学习化学的乐趣,进而也为高效化学课堂的顺利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微课;初中化学;预习;导入;实验;难点
  初中化学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也是初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素养的重要学科。但是,长期以来,化学课留给广大学生的印象仅是“抽象”“难理解”,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差。而微课的介入不仅会改变这种现象,而且,还能重新帮助学生认识化学,重新帮助学生找到学习化学的兴趣,进而在提高学生化学课堂参与度的同时,也为学生化学素养的形成以及综合化学学习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本文就对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各个方面进行论述,以确保化学课程的魅力最大化展现。
  一、微课在化学预习环节中的应用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前提,也是减少学生学习盲目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环节。所以,在素质教育下,我们要改变以往仅是简单看书的预习方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充分展现微课的作用来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效率,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例如,在教学《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时,为了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也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在预习环节,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二氧化碳制取的实验过程”,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微视频的展示中了解整个实验的过程,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实验的展示中掌握基本的知识形成过程,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而且,借助微课进行预习对减少课堂的抽象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微课在化学课堂导入中的应用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也是直接影响高效语文课堂顺利实现的关键因素。但是,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我们一直采取的是简单灌输式教学模式,导致很多学生一直处在被动的学习状态。所以,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微课的作用来进行导入工作,以确保学生在形象的视频展示中自觉地走进化学课堂,同时,也保障课堂效率最大化实现。
  例如,在教学《生活中常见的盐》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为了提高课堂的导入质量,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我选择了“微课”导入,借助微课将一些生活中的“盐”,如:食盐(NaCl)、工业用盐(NaNO2)、大理石(CaCO3)、小苏打(NaHCO3)、硫酸铜(CuSO4)、氯化镁(MgCl2)等等,直观的微课展示不仅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而且,对学生理解生活中的“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能保障导入课的质量大幅度提高。
  三、微课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更是帮助学生理解教材重难点的关键,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微课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要帮助学生在实验展示中突破难点,进而,也能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还以教学《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时,为了帮助学生轻松地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也为了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借助微课向学生展示了“为什么选择CaCO3与稀HCl反应,而不选择Na2CO3与稀HCl反应;也不选择CaCO3与稀H2SO4”的实验对比过程,目的就是帮助学生轻松地理解上述的这一问题,活跃课堂的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也为高质量课堂的顺利实现做好保障工作,同时,也能促使学生的化学素养获得大幅度提升。
  四、微课在重点知识突破中的应用
  重难点突破是课堂教学中的中心环节,也是确保高效课堂顺利实现的关键,也是教师认为最不知所措的地方,所以,在这部分教学时,常常是讲了一遍又一遍,生怕学生听不懂,学不会,这样就会出现浪费时间,就会让学生看不到学习的乐趣,同时,也会让学生感觉化学课程越来越难,严重不利于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因此,在这个环节,我们可以选择微课,将课程当中的难点部分制作成微课,学生就可以自主地进行反复观看,进行自主理解,进而确保学生在高效的课堂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溶质的质量分数》时,由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在教学时,我借助微课对一两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进行讲解,目的就是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理解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真正含义,进而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总之,作为新时期的化学教师,我们要充分展现微课的作用,要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锻炼能力,同时,也能确保高效化学课堂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黄图伦.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5).
  编辑 鲁翠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73816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