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摭谈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学科整合的原则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龙贵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给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多媒体、电子白板等工具的引入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着数学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从繁杂的计算中解脱出来,用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数学问题的本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随着“校校通”工程的进一步深入,各地纷纷建立多媒体教室和网络教室,为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提供了契机。数学老师应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方式,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获得必需的知识和技能,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当前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存在的问题
  1.喧宾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多媒体集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于一身,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增大课堂容量。但部分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由“人灌”演变成“机灌”,学生疲于应付,缺少思考的时间,难以消化所学知识。多媒体形象生动,但过于详尽,限制了学生的想象空间,阻碍了学生想象力的发挥。
  2.舍本求末,忽视了课件的实用性。部分教师为了追求课件的美观,不惜花费人力邀请计算机、美术老师加盟,组成庞大的制作团队。殊不知,应用多媒体课件是为了丰富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这种中看不中用、片面追求华丽外表的做法是要不得的。
  3.作茧自缚,忽视了教学的灵活性。部分数学老师教学缺乏灵活性,被课件的条条框框所限制,上课时将学生的思路引到课件上来,按固定的程式上课,回避与课件不相一致的回答。教学过程本身是动态生成的,教师要面对课堂上很多不确定的问题,如果过分依赖于课件,学生的个性就得不到发展。
  4.管中窥豹,忽视常规媒体的使用。部分教师狭隘地认为整合就是使用计算机,在一些公开课上,常规媒体难觅其踪,甚至不顾教学效果,用屏幕呈现取代几何模型,使学生难以看到模型的空间结构。其实,计算机与教学挂图、几何模型等常规教具应有机结合、优势互补。
  5.因循守旧,忽视课件的交互性。部分教师忽视课件的交互性,按课件顺序播放教学内容,逐条揭示问题的本质,这种亦步亦趋的教学看似严谨,实则有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6.花拳绣腿,忽视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虽然接受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与考核,但大部分数学老师还不具备信息的选择、加工、处理和表达能力,对PowerPoint、Flash、几何画板等课件制作工具操作还不熟练,认为做课件又太费时间,不如从网上下载。还有部分教师缺乏过硬的操作技术,不能应付课堂上的突发状况。
  二、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原则
  1.注重双主性。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的伙伴、活动的组织者,学生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而是自主探究活动的主体。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建立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要让学生享有参与活动、交流讨论、质疑反驳的权利。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组织操作、调查、制作、实验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学生,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建构。如组织学生调查家庭每个月的食品、服装、设施、文娱、旅行等方面的主要开支,使用Excel制作家庭主要开支柱形图,通过分析图表,提出节省家庭开支的措施。
  2.突出生活性。《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解释和应用。”数学教学的目的是为生活服务的,将数学知识生活化,为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提供广阔的空间。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如在苏教版“多姿多彩的图形”教学中,教师通过FLASH呈现北京天坛、上海东方明珠等图片,引领学生观察圆柱、棱柱、球等几何体组成的高楼大厦,让学生触摸数学,感觉数学不再遥不可及。
  3.发挥交互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以及人与环境的社会性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就是“交互性”。数字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计算机与学生的双向互动的过程,通过交流促进知识的理解和运用。(1)师生交互。教师要善于利用计算机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感官,引领学生自主探索,通过数据的分析、处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2)生生交互。学生之间借助于QQ、电子邮件、BBS等工具进行交流、讨论,既有助于掌握知识,又能促进情感交流。(3)人机交互。图文声色并茂的、感染力强的人机交互方式,能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如在苏教版“探索旋转的应用”教学中,通过拖动动点旋转三角板探索三角形旋转所具有的性质。
  4.创设趣味性。教育家布鲁诺认为:“学习的最大动力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可见兴趣对于学生探索问题的重要性。教师要利用多媒体声色俱全的特点,创设趣味性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引发学生运用发散思维去探求问题的本质。如在苏教版《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中,学生通过拖动直线观察直线和圆存在几种位置关系,探索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半径的关系。通过拖曳直线探求规律,既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又易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5.凸显合作性。教师合理划分学习小组,小组人数以4人为宜,每个成员都有明确的分工。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操作、协作交流、质疑解惑,要留给学生充足的合作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如在“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教学时,由操作员输入a、b、c的值,记录员记录函数图像的开口方向、开口度、对称轴等数据,由汇报员汇报二次函数图像所具有的性质。小组合作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倾听,增强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总之,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数学教学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生从枯燥、繁琐的学习中解放出来,促进他们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教育工作者应致力于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20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