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邱 惜

  语文是一门最具形象性的学科,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语文课堂思维训练的一个重要方面。
  阅读教学是理解语言文字的训练,而理解词和句的基本功训练则是阅读教学的基础。同时,对词、句、段、篇之间联系的认识,义是语言文字理解能力提高的重要标志。所以理解语言文字与发展思维的同步训练,应是贯穿在阅读教学的全过程中的。在阅读教学中,理解语言文字与发展思维的同步训练,是多角度、多层次的。它体现在阅读教学的所有内容,各个环节之中。
  结合阅读教学内容,把理解语言文字与发展思维的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中,要求老师一要树立科学的教学思想,把思维训练自觉地纳入与语言文字训练对等的教学内容;二要积极改革教学方法,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以不同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讨论中掌握一些具体的思维方法。
  1.在理解词义的教学中,学会引导学生多种理解词义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有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参加,否则,词义教学就必须走向死记硬背,不求甚解。教给学生一些常见的理解词义的方法,启发学生按一定的方法,去揣摩、理解某一词语,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的特定意思,既可发展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又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语言环境中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中要“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理解词句的意思。如《跳水》一课中,当爸爸发现儿子在高高的桅杆顶端要摔到甲板上时,马上用枪瞄准儿子大喊:“向海里跳!不跳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纵身跳到海里……。引导学生理解这段话时,要让学生联系当时的危险情况,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如果不这样做,如果你是爸爸,如果当时的孩子是你,会怎样做怎样想,这样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爸爸当机立断。这样才能切实收到既理解了语言文字所反映的实际内容,又训练了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
  3.把理解语言文字跟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语言文字是客观事物的反映。把理解语言文字跟认识事物结合起来,既是语言训练的规律,也是思维训练的规律。在阅读教学中,启发指导学生理解了词、句、段的字面意思之后,教师应注意适时地启发学生想象出具体的词、句、段所反映的具体事物的画面。如学习《白杨》一课时,爸爸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而最后一段又写到“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教师引导学生经过再造想象,在头脑中形成两幅具体描写内容的画面,想到爸爸妈妈在艰苦的新疆工作,而今又接儿女去新疆上学,使学生理解到写白杨树高大、挺直,写小树成长,意在赞美建设边疆的工作者不畏艰苦,扎根边疆的精神。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同时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借助耐人寻味、启迪心智、诱导联想的词、句、段等,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进行思维训练。古希腊生物学家、散文家普罗塔戈曾经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那么就让我们用想象的火种点燃学生的创造之火吧,他们是中华民族的希望之光!
  作者单位:
   贵州省黔西南州贞丰县第一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73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