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玉香

   摘 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人的全面发展和二十一世纪的需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以学生为本位,在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和提高。
   关键词:数学教学 培养学生 自主学习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一、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到: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只有教师的思想才有可能去点燃它。在数学课堂上,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应当充分地认识到自己的教育对象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是有感情、需要被人尊重和激励的个体。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首先应建立一种新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是师生间心灵的相互沟通和理解。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学生自主学习、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催化剂。我们还要尊重每位学生,倡导“思维无禁区”,鼓励学生异想天开,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可以信赖的朋友。学生有了这样的安全感、自由感,才能真正进行自主探究的学习,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另外,我们还应主动地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地对话,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随之高涨,自主探究知识的欲望也更强烈了,由“要我学”自然而然地转变为“我要学”和“我爱学”。
  二、指导学生“看、思、做、记”的自主学习方法
  1.引导观察,优化“看”。主要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首先要使学生选准观察点,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其次要培养学生观察兴趣和好奇心;再次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根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选择合理的方式按一定的顺序去观察。与此同时,还要让学生初步学会做观察记录。
  2.诱导生变,优化“思”。教师应着力于以下四点:一是从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入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二是善于变式思考。那是数学的一大特点,对于某一个问题,改变条件,结论将如何;改变结论,条件又将如何,在变中求活,在变中找方法;三是比较归纳,将数学知识系统化;四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暴露思维过程,留下一定的思维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思在知识的转折点,思在问题的疑难处,思在矛盾的解决上,思在真理的探求中。”这样,就能使学生学会并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达到启思悟理,融会贯通。
  3.指导操作,优化“做”。数学知识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严密的逻辑性和高度的抽象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学会操作,首先要求操作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动手操作只是一种手段,不能与目的本末倒置;其次要指导操作过程,明确程序,不能把操作活动看作是一般的、随意的动手活动,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再次要求操作要同观察、思维、语言表达有机结合,这样才能促进感知有效地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更好地理解知识,构建良好的认识结构。
  4.启导方法,优化“记”。要想学好数学,对老师所讲的概念、定理、公式、法则、重要结论、解题规律都必须记住。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传授记忆的方法。①理解记忆法。很多数学知识,光靠死记硬背不容易记住。如果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就不容易忘记了。②分类记忆法。许多数学知识之间往往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如果我们对它们进行恰当的分类,就可以形成一个知识网,记住了一个就记住了一类。③比较记忆法。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可以通过比较弄清它们的联系与区别,把两个概念组成一对进行记忆,也不容易忘记。
  三、训练学生“会质疑、好想象、多角度思考”的自主学习品质
  1.训练学生质疑问难的学习品质。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就是要善于寻找事物产生的原因,探求事物发展的规律。①教师要通过对学生质疑问难的指导,提高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②教师要关注各个层次的学生,尽量提供学生质疑问难的机会,每节课,都应留出时间让学生质疑问难。③教师还要调动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使学生有质疑问难的愿望。④教师要讲究释疑的方式,做到学生自己能释疑的绝不相帮,对于学生自己有潜力释疑的,要组织他们积极讨论、争辩、翻书阅读、查找资料……想方设法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4.训练学生丰富想象的学习品质。想象是对过去经验和已有记忆表象的加工改造,构成新意象或观念的心理过程。如天文学家由鸟的飞行想到了人的飞行,发明了飞行器;由牛顿的万有引力提出了宇宙“黑洞”之假说。数学学科的想象虽非如此美妙,但数学教师应抓住数学学科的特点,挖掘教材中的想象素材,引导学生运用直觉想、跳出框框想、触类旁通想、举一反三想、四面八方想等方式,启发学生想象。
  (3)训练学生多角度思考的学习品质。多角度思考,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优异的数学思维品质。学生优异的思维品质,有赖于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持之以恒地培养。例如,在教学中常用一题多解、一题多问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常用一题多变训练学生思维的变通性;采用难题巧解训练学生思维的独特性;运用多题归一训练学生思维的求同性;运用多解择优训练学生思维的批判性等。
  四、督促检查,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学生的自学能力需要教师的培养和指导。教师经常布置自学内容,检查学习效果,特别注意纠正学生自学中的错误方法,在督促检查中加以正确引导,才能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培养良好自学习惯。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种品格,播种一个品格,收获一种命运。习惯是由于重复或练习的行为而巩固下来,并成为需要的行动方式。学生自学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从中小学就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
  五、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促进自主学习
  “自信是成功的阶梯”。心理学认为:自信是一种自我激励的精神力量,能够激发潜意识,释放出无穷的热情、精力和智慧,帮助人们获得成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数学能力、数学认知、数学实践等方面的信念,它影响着学生对数学学习任务的选择、接受和学习状态的准备;影响着对数学学习的坚持性和情绪调节,是能否获得数学学习成功的关键。正如美国马尔腾所说:“你的成就大小,往往不会超出你自信心的大小。”因此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总之,要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数学,并在学习中创新,教师必须转变角色,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并在合作与交流中创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扬州市邗江区杨庙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64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