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挖掘每个学习的数学潜能,有利于满足学生求知的需求、参与的需要、成功的需要,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本文从创设问题情景,改变学习方式、激发兴趣等五方面来谈。
  关键词:数学教学;自主学习;兴趣;能力
  当今,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如何掌握知识才是至关重要的。人们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因此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已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在教学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数学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与合作者。”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实行一刀切,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这样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一、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愿学
  情境的创设关键在于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浓的情导入新课,形成问题。问题可由教师在情境中提出,也可由学生提出,但是问题的提出要击中思维的燃点,这样可提高单位时间里的学习效率。儿童天生爱看动画,喜欢边看边动脑思考一些问题,教师可抓住这一特点,利用情境巧妙的引入问题,这样学生学习热情被激发起来,学习兴趣就会高涨。比如,在讲一年级连加解决问题时,利用讲故事的方法设疑,激起学习的兴趣;今天老师上街买了3包糖,每包有10颗,老师一共买了多少颗糖?要求小组讨论,列式计算并说出理由。这样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下,唤起了学生的有意注意,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推进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
  二、改变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改变学习方式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传统学习方式转向现代学习方式。但是现代学习方式不是特指某一具体的方式或几种方式总和,从本质上讲现代学习方式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由许多具体方式构成的多维度,具有不同层次结构的开放系统。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关键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逐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学习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在教学活动中加强学生的实践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思维的发展是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数学联系生活,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感性材料,加强直观操作,指导学生初步学习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使学生通过操作实践进行量的感知,建立表象,以作为抽象数学知识的支柱。例如:在教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教师给学生提供直尺、水、细沙、大小不一的圆柱、圆锥容器等研究材料,让学生自由选择所需材料,分组实验、讨论。这样,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将实验过程和结论有序地口述出来,就可发现了圆锥体积与圆柱体积的关系,得出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2.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数学教学活动已不是仅仅为了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间、生生间情感的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能够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积极探究者、参与者。开展合作学习不仅在课堂中能营造一种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氛围,而且能活跃学生思维,增大思维的强度,学生可从那些与自已不同的观点和方法中得到启发,对问题的理解会更全面更具体,合作学习的方式有力的挑战了教师过去的“一言堂”的专制,使教师从“权威”角色向“同伴”角色的转化,从“讲师”角色向“导师”角色的转化,从而使学生能够从被动服从向主动参与转化,并进行积极的思考和发表意见,这样不仅使课堂气氛活跃,还可使各小组之间互相学习、互相竞争,互相促进,某一方面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帮助这一方面学习差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已,可以从若干个横向、纵向的比较中,让生生、组组意识到相互之间的差距,从而达到每位学生共同进步的目的。例如,一年级数学中的《找规律》,课结束后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想想生活中有规律的东西。学生就会积极思考,你一言我一语的发表自己的意见,最终达成共识。在合作学习中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他们的思维得到了相互启发和训练,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及团结协作的能力。
  三、激发兴趣,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点燃智慧的火花。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它是学生获取知识,开阔眼界、丰富心理、发展和提高能力的重要动力。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没有兴趣,那就不可能有积极高效的思维活动,也就不可能深刻的认识事物,从而难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吸引力,根据内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比如:可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把音、像、动画集于一体,启发学生把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变为数学的对象,把生活的实际问题和数学紧密联系起来,从数学的角度,并运用数学知识对其思考,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对其产生兴趣,学生才会从“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有了这样的意识,学生在学习中才会自主地学,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进一步得到提高,才能充分體现了学中乐、乐中学,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让学生敢想、会说
  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让学生敢想。要想就得在课堂上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想问题。教师不能满堂灌,俗话说:“师过勤,生必惰。”教师在课堂上讲深讲透了,学生不用动脑就听明白了,这实际上是降低了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的价值,久而久之造成学生的惰性。要体现学生的自主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放手让他们多想,并给予足够的时间去想。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不要用过激的语言伤害他们。比如:“你真笨,这样简单的题都做不出来,”等等。如果学生听到这样的话,再让他们思考问题,本来自己已有了解题的想法,又担心回答不正确会挨教师的批评,那么他们还敢说吗?能发展他们的个性吗?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要多给予鼓励,少进行批评。学生说错时,不要及时的否定,可以说:“再动动脑,你一定能说对的。”这样学生的发言积极性就会大大的提高,课堂气氛也会活跃起来,就会改变以往教师的一言堂为多言堂。   其次,要让学生会说。语言是一门艺术,同一句话,说时语气不同,表达出的效果也就大有不同。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语言表达能力是不相同的,有的问题往往想到了就是表达不出来,有时绕了一大圈也不能明确的表达出它的意思,在这种情况中教师要耐心听完学生所叙述的话,不要话没说完就从中打断,而且要时常鼓励他们敢说,怎样想就怎样说,说错了再重说,培养学生慢慢的学会说话。课堂中抓住讨论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自己能解决的尽量自己解決。使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发挥,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从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过河,到让学生自己趟着过河。例如:在三年级教学“混合运算”时,可以放手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试做例题,结果可能多种多样,方法不一,教师可进行适当的引导学生,最终让他们理解解题的基本方法,同时在试做的过程中,学生的灵活性与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培养。
  五、利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就如链子一样,一环扣一环,环环相连。教师在教学中应抓知识的这一特点,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分析中,找出新旧知识的生长点和结合点,让生主动地发现规律,掌握规律。探索后得到的知识对学生来说印象、感受最深,理解得也更深刻。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可放手让学生动手剪、拼一拼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平行四边形沿着高剪后把它拼成学过的长方形)剪拼后让学生观察所拼成的图形与原图形之间的联系。通过实验可看出,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这个长方形有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这样学生在课堂中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经过观察、交流、讨论、概括就能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旧知识的“生长”和新知识的“结合”,可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的是一个引导的作用,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使他们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养成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让数学课堂改革落到实处。
  2019年5月
  (作者单位:云南临沧市耿马县五华民族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03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