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整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左旭华

  教育部原部长陈至立指出:“要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和探索在我区方兴未艾,在新一轮的美术课程改革中,改变了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把美术课程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信息技术资源的丰富性、表现的多样性、交流的互动性、时间的高效性、效果的预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最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实现自主学习、探索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为美术远程教育和不受时间限制的学习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下面我就教学实践中如何进行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的整合,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美术学科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一)艺术渲染,激发兴趣。
  信息技术能提供生动的动画效果、鲜艳的画面色彩、优美的音乐等。美术课作为艺术课程,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设艺术情境,增强艺术感染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产生浓厚的学习动机。
  如《诗情画意》一课的内容是关于中国山水画欣赏,具有深厚的古典文化意蕴,于是这一节课我选择了多媒体课件与网络教学相结合,课件整体设计风格呈现出沉稳、艳丽、古典、神秘、舒缓的美感,配以优美的古筝乐曲,通过文学、音乐、绘画三类艺术的结合,使学生身临其境,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感受着中国传统绘画的熏陶,学习的兴趣自然就被激发起来。
  (二)扩大容量,开阔视野。
  由于初中学生的经验贫乏,常常阻碍他们的发展,课堂上需给他们提供大的信息量,突破他们的惯性知识结构,帮助他们积累经验,丰富他们的想象。仅仅靠书本上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利用信息技术,可根据教学的要求收集各种有助于教学的资料,如文字材料、图片材料、实物材料、音像材料等,根据教学设计的需要将收集到的各种资料进行整理,通过不同的手段把不同的材料“整合”起来,解决常规教学中信息量不足等问题,使课堂教学更加有系统性、灵活性、高效性。
  (三)直观游戏,易化难点。
  美术课中常有一些枯燥的美术术语或制作过程学生难以理解,这时候教师根据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会使抽象、复杂的教学概念变得直观、形象。
  我发现学生对小游戏都是非常有兴趣,并且无师自通。我在教《装点我们的居室》一课时设置了两个Flash小游戏,其中第一个是拼摆游戏,让学生选择家居素材,拼摆自己的居室。选择的素材不一样,画面也不一样,即使选择的素材一样摆出来的构图也不一样。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让学生知道,同一间居室我们可以用不同的形式去表现,只要能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个性就可以了,不需要受一些范例的影响。第二个是配色游戏,给自己拼摆好的居室进行色彩搭配。通过这一游戏,让学生对色彩的基础知识进行实际应用,在实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进而让他们发现问题、主动探索、共同讨论。最后欣赏多幅成功作品,加深学生的认识,引导他们突破固有认识的束缚,放开手脚,自由创新。
  (四)网络论坛,拓宽评价范围。
  信息技术有着很强的交互性,网络上的论坛就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学习平台,因为它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通过论坛可以达到“生生”之间、“师生”之间、陌生学习伙伴之间随时随地的交流;大家可以贴自己的作品,可以贴从网上收集的大师作品,可以就某一作品进行回复评论,交流中互相又会有新的认识。这样就将评价延伸到四十分钟以后,拓展开来,正像有人对网络美术教学的评价:“这是一个不会下课的美术教学课堂。”
  
  二、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教学的手段,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
  
  整合的美术课堂要把握好几个度。我认为,在教学实践中应避免以下几个问题,才能使学科整合真正起到优化课堂的作用。
  (一)避免直观的大信息量,防止过分侵占学生的思考时间。
  现在讲究课堂上大信息量,但还是要有个度,要恰到好处,如果课堂上信息哗哗地铺天盖地而来,学生应接不暇,只有看的时间,没有想的机会,那么就压缩了学生想象联想的空间,在学习上容易变得被动起来。我们仔细想一下,如果直接把结果学生看,他们就不会主动地去想去猜,不会去想这个东西的特点是小是大、是圆是方,也就没有主动学习的乐趣了。因此我在上课的时候,大量的欣赏图片都是在学生的思考联想之后展示的,这样一来既发挥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同时还能起到拓展视野、提高认识层次的作用,使整个课堂呈现出学生认知、情感、能力层层递进的效果。
  (二)避免过分依赖网络资源,忽视其他教学资源。
  就提供学习资源而言,网络不是唯一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其他资源可以利用。例如我听过一节讲制作小鸟面具的课,教师给学生展示了各种各样的鸟的图片,以及不同的鸟的动态的图片,已经很丰富了,这个教师巧就巧在像变魔术一样又拿出一只真鸟来,学生立刻欢呼起来,学生们摸着小鸟,感受着小鸟的温度,思维也活跃起来。
  (三)避免课堂教学依附课件。
  课件应该是为课程服务的,当它的一些东西制约了课堂的时候就应减弱、调整甚至删除。我曾听过一节讲过春节的课,教师请学生讲一讲春节有哪些活动,学生就开始说,教师准备了一些图片,如果学生说到贴春联,他就点出贴春联的图片,学生说一个,他点一个,好像她准备的是正确答案,说明学生答对了。学生已经很熟悉过年的一些活动,这样做反而使这个环节不流畅。我认为可以先让学生充分地谈,谈了以后,再进行一个年味十足的各种风俗图片欣赏,给学生创设一种欣赏的情境,给学生美的感受。另外课件的按纽和问题文字的出现都有音效,教师每次点按钮都是“砰”的一声,把听课的教师都吓一跳,这些无效信息其实一点作用也没起,反而转移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四)避免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会对学生进行分组,但很多时候分组只有形式,并没有为小组成员分配合作学习的任务,没有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适时的评价,因此,这种分组学习仍然是单干式的分组,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和不分组时完全一样,分组失去了意义。我认为,分组应该是信息技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组织形式,如果要分组教学,就应该设计相应的分组学习任务,让小组内的学生都能够发挥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各小组间也应有可供选择的不同的学习任务,便于展开小组间的合作学习,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小组合作学习。
  总之,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教学的手段,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在探索整合的教学进程中,我们切不可盲目夸大信息技术的作用,而忽视了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教师始终应该站在教学的最前沿,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教学质量。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的整合,体现了美术学科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实现美术整体教学的最优化,必定会为美术基础教育开拓一片崭新的天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65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