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信息化技术在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的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信息化技术已经在教育行业起到了很大的教育辅助作用。面对高职教学中应用文写作课,信息化技术能够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本文结合信息化教育的基本涵义,对信息化技术在应用文写作课的具体运用做了详细的介绍,以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 高职应用文 教学模式 题材库 课程总览
  【中图分类号】H1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6-0178-02
  1.信息化技术用于教育的基本概述
  将信息化技术用于教育领域,是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来实现教育的管理、课程教学及教育研究具体过程。其核心就是将信息化技术作为主要的教学形式和资源来加以运用,实现对教学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通过信息化技术来进行教育信息的传播,创建较为开放,共享的教育环境。根据教育部对教育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要求,信息化在教育行业的运用不是单纯的改变教学形式,而是要通过信息化技术来推动教学体系的结构变革。信息化为依托的教学结构改革要从教师的教育主导地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学内容及教学形式等多个方面来加以改变,使教学不再围绕教科书进行。教学要通过教育网站、信息库及教学案例等多样性的资源来进行课程传授。媒体技术既要成为教师教学的工具,又要帮助学生进行更好的知识认知和交流。
  2.以信息化技術为依托的高职应用文写作课创新
  高职教学阶段,应用文写作课的教学是难点。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创设,不但要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辅助,还要从应用文的情景创设、信息交互和获取、资源探究和思考等多个方面来进行教学环境的布设。教师作为创设应用文教学的主要责任人,必须能够充分的借助信息化技术来进行教学环境的创设,问题交互及学习模式的设计,并能够对应用文写作形成较为标准的评价。教师对应用文写作情景的创设,可以借助信息化技术进行实际案例的分析,让学生带着问题来进行应用文的写作方式探寻。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的进行应用文实用性的主动思考,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同时借助信息化技术,教师可以搜集国家的相关政府网、学生优秀应用文写作材料来建立对应的写作素材库,这是传统应用文教学很难实现的。教学可以创新教学模式,把学生分成多个小组,鼓励他们通过团队协作的形式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形成小组之间的竞争意识。在微信、QQ、微博等多个网络平台使用频繁的当前,教师完全可以借助这些信息化技术进行作业的上传和评价,跟踪学生较好的完成应用文写作,同时借助这些手段来加强师生互动,实现更好的课堂内外答疑效果。
  3.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的新型教学模式实施
  根据高职的应用文写作课教学目标,以信息化为依托的课程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模块加以实施:
  3.1分析教学目标
  高职的教学还是大班教学制,教师无法为每位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定制。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可以针对不同年级及专业的学生进行需求的全面分析,根据不同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内容的制定。这样,针对实用性较强的应用文教学来说,教师就可以尽量的从学生专业角度出发,做好有的放矢的教学安排。
  3.2创建写作素材库
  教师可以根据各政务网站进行应用文的使用案例收集,分类建立写作素材库。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政府及校园活动的一些应用文要求,将优秀应用文进行分类整理。并将这些优秀案例与教材一起作为教学参考。另外,教师可以将多种文体库题目要求上传到网络平台,让学生通过自习的形式进行写作,教师根据学生的考核和互评情况安排教学计划。最后,教师还可以充分的借助QQ、微信等平台将课程延伸到课外,使教学时间不受40分钟限制,提升与学生的互动时间和质量。
  3.3协作式教学情景创设
  通过情景式教学的创设,可以提升学生对应用文写作的兴趣,加深他们对写作技巧的记忆。同时教师可以借助信息化平台,对小组成员的学习成果进行共享,培养学生自觉发现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成效。
  3.4进行学习效果的评价
  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这要包含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综合评价。教师借助信息化为学生建立档案,将学生每个阶段的学习表现作为指标进行记录。通过档案的了解来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展,从而可以适当的进行学生个性化的教育帮扶。
  4.结语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作为教育的辅助服务手段,它可以影响教育的结构调整,实现较为新颖的教学模式。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可以让教学目标紧跟学习者的特征,进行教学策略的个性化设计。信息化技术从教学资源,教学设计及学生评价等多个环节进行了贯穿。借助信息化手段可以将教学变成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结构变革。
  参考文献:
  [1]董玲;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策略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6年
  [2]刘世权;吴秋梅;基于网络的应用文写作教学的策略思考和实践[J];软件导刊;2016年16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308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