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后进生”的形成与转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后进生是普遍存在且与教师期望相背离的少数学生。笔者从学生、家庭、学校老师三个角度分析“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并从学校教育和家庭环境方面提出:发挥班级骨干的带头作用,激发“后进生”学习兴趣;定时与学生和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信任与配合;教师需因材施教、坚持公平、公正原则这三点转化建议。
  【关键词】后进生;形成因素;转化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9-0006-01
  “后进生”主要指的是学习成绩差,自我约束能力弱,“不听话”的一部分孩子。这类学生在行为上比较懒散,叛逆心理严重,性格上也有一些自卑。后进生问题作为教育实践中难以避免的教育现象,被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喻为“最难啃的硬骨头[1]”之一,可见,“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始终困扰着一线的教师。那么,如何正确教育和引导后进生的学习,成为了教师探讨研究的热点话题。有的教师习惯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认为成绩不好的部分“后进生”看成是“笨”、“扶不起的阿斗”,甚至是歧视他们。其实,后进生的形成主要由学生、家庭、学校老师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后进生”形成因素分析
  1.个人因素。
  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每个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有他的优缺点。有些学生是天生理解能力差,头脑反应迟钝,在学习方面感觉很吃力,他们在理解和掌握知识方面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种能力上的不足可能是先天造成的,也可能是后天疏忽的结果。但是,另外一部分“后进生”表面看起来学习成绩差,不开窍,他们身上一定会有所长不被发掘。当然,还有的学生则是天资聪慧,却不爱学生,态度不端正,并没有好好学习的想法。他们往往抱着漠不关心的学习态度,对学习丧失了兴趣和信心。
  2.家庭因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智力发展和学习态度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个不和谐幸福的家庭环境阻碍学生的健康成长,容易造成孩子性格上的缺失。其次,父母的教育背景层次也时刻影响着孩子的发展,父母的受教育程度都不高,家庭可能就没有浓厚文化氛围和学习条件,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智力发展。另外,父母的引导方法和态度也很重要,学生每个阶段的发展都具有其特点,年纪越小的孩子,越需要父母的关爱。家长如果对孩子学习不闻不问,学生也很容易放弃学业。
  3.学校老师的因素。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的力量和潜力是巨大的,一个孩子,只要智力上没有缺陷,就可以顺利获得中等教育[2]”。所以学校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成长起着直接的影响。有一些教师做不到公平,他们认为学习差、脑袋笨、没有希望的孩子就不管不问,对学生冷眼、谩骂家长,更不应有的就是冷落讽刺、随意伤害。他们会从老师的态度、言行中意识到教师的偏心和歧视,认为自己真的比别人差,丧失了学习的兴趣,进而滋生了自我封闭的逆反心理。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教学方法不当。采取满堂灌的方式将书本上的知识直接告诉学生,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并不是去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得出结论,真正去吃透知识点。当教师长期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学生所学知识得不到消化,纵使记住了知识,但是学习能力没有得到发展,这也会阻碍学生的健康和智力发展。当他遇到一些问题,没有思考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自然就容易成为“后进生”。另外,教师不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很多中学生出现学习成绩不好成为后进生都是因为基础没有掌握牢固。就好比建一栋楼,地基不牢,房子就始终有倒塌的危险。老师最重要的任务是构建一个牢固的知识地基,要求学生不仅仅掌握书本上的知识,更是培养知识运用的能力。
  二、“后进生”的转化
  1.发挥班级骨干的带头作用,激发鼓动“后进生”学习。
  班级骨干的模范带头作用对“后进生”的教育转化也同样重要。教师通过发挥班级骨干的典型模范力量,请优秀的学生帮助带动“后进生”,组织竞赛成立小组、开展“身边榜样大讲堂”等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激励带动“后进生”的学习,加强团结合作精神,增强班级荣誉感。跟班级品学兼优的班委沟通,遵循他们的意见。给“后进生”搭配一个专门的学习小帮手,请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帮助他,监督他,逐渐帮助学习进步,改正坏毛病。另外,可成立学习小组,让学习优异的同学帮助“后进生”,采用小组比赛的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学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教师也要多去鼓励“后进生”向优秀的同学学习。
  2.定时与学生和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信任与配合。
  教师应定期与“后进生”沟通,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感受,走进他们的内心真实的世界,关心他们的需求和想法,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根据“后进生”身上所存在的问题和现实表现情况,好的进行肯定与表扬,不足之处也要实事求是地做出评价,使“后进生”明确自身的定位,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指导努力的方向,并耐心细致地给予帮助和鼓励。
  除此之外,也要与家长建立起信任的沟通桥梁,及时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信任和配合。家长的带头示范作用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父母的不良习惯和嗜好,“后进生”耳濡目染,更容易被传染。家长应该从自身做起,不要整天在孩子面前玩手机,看电视。老师把学生的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得知孩子的情况之后,要求家长配合教师,督促学生的学习。比如指导父母给孩子多阅读书籍,丰富课外生活;如果“后进生”喜欢看电视,家长应该正确引导学生选择适合的节目,注意节目的知识性和教育性;在生活中,多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及时劝其改正错误,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学校与家长一起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共同促进“后进生”的进步与成长。
  3.教师需因材施教、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
  教师在处理学生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班级里有两个学生因为一些问题发生了争吵:一个是“优等生”,一个是“后进生”。首先,老师在得知发生事情之后不应该根据学习成绩的好坏来判断事情誰的对错,不能想当然的把“后进生”当作坏孩子处理,应该要秉着公平、客观公正的原则处理问题,查清楚发生争吵的原因和过程,再去解决教育犯错误的学生,和解同学之间的矛盾。让“后进生”明白老师是公平、公正的,并且自己不是被忽视、歧视的对象,在维护“后进生”自尊心的同时也能激发“后进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全面观察、评价、分析每个学生,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因材施教,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到充分的发展。
  三、小结
  在实际“后进生”教育转化过程中,可能结果也不那么尽人意,这也是符合教育规律的。因此,教师应该对症下药、积极乐观、有耐心地处理“后进生”的转化问题,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备克服困难的勇气以及挽救孩子的信心和耐心,对每个孩子都要有真诚以待,以爱感之的教育理念,一步一步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探索教育转变的方法和策略,成就更好的他们。
  参考文献
  [1]王小宁.苏霍姆林斯基论学生学业不良的原因及预防[D].教学与管理,2013.
  [2]郭坤.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思考[D].世纪桥,2010.
  [3]谢易明.高中生物理学习困难成因分析及应对策略[D].南京师范大学,2008.
  [4]张巍巍.学业落后学生的研究[D].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630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