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想象在阅读的天空翱翔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笔者认为要创设教学情境,运用生活资源,品味文章细节,同时加强训练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挖掘他们的创造潜能,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应用能力,以及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情境;生活;细节;训练;想象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提出:“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學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由此观之,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挥学生的潜能和创造性,必须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为前提。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源泉,是创造性活动的导引,是一种重要的思维品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想象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指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应尽量地放到感官的面前……”教师要积极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来获取知识。创设情境,老师根据上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引入或创设与内容相符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置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之中,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获得情感体验,让心灵与文字发生碰撞,使其获得深层次的感悟,提高教学实效。传统的课堂往往以讲授为主,单一枯燥,不能激发学生产生联想和想象。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情境,认识到创设情境对课堂教学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学习书本内容时,结合特定的情境去感知、理解,对文本内容进行想象,在形象的感知中达到抽象的领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描绘的意境,从而缩短认识的时间,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在朱自清的《春》的教学中,笔者先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再让学生畅言春天在哪里,给人什么样的感觉。通过音乐的渲染来创设教学情境,不仅是一种美的享受,还拉近了学生与春的距离,激活了学生对春的想象,让春的画面在脑海中浮想联翩。然后又播放春天百花齐放的视频,结合课文内容,启发学生想象,让学生真切地感悟春天,有更深的领会。
  二、回归生活,激活想象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此话不无道理,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知识,语文教学更是离不开生活。我们要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学生接触生活,贴近自然,融入社会,从而激发学生思索和探究的欲望,同时将教学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真切地感悟知识,真正地陶冶情操。教师在教学时,要找准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最佳切入点,以此让学生获得一定的体验,使学生感悟到原来自己身边的生活实例中蕴涵了如此多的文本知识,生活不愧是知识的源泉。学生透过情境阅读文字,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笔者在教学《晏子使楚》时,把教学内容编排成课本剧,通过学生表演,把单一的语言文字变成生动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如临其境,对课文有了更深的感悟。学生在表演“王视晏子”这个细节时,更是激发了学生的想象,甚至引发了一番争论,有的人认为楚王是幸灾乐祸的心理,有的人认为是鄙视晏子,等等。
  三、品味细节,培养想象
  语文特级教师黄厚江说:“阅读的过程始终伴随着想象,想象是阅读过程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活动。可以说,失去了想象,也就失去了阅读。”我们学习的课文的作者与学生,他们的人生阅历、文化底蕴、思考背景、语言修养都有距离,这中间的距离可谓是差之甚远。细节描写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使文章的描写更加细腻、丰富。在文章描写中的地位看似闲笔,但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细节描写可以说是课文的点睛之笔、感人之处。教师若能抓住课文细节,引导学生走进细节,感悟语言文字后面蕴涵的东西,仔细揣摩其深意,那么对领悟整篇文章将有促进作用。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抓住细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卖炭翁》这首诗,当讲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两句时,引导学生结合句子想象卖炭老人的外貌:一位两鬓斑白的老人,满脸灰尘,面色乌黑,布满皱纹,眼睛凹陷、黯淡无光,双手似树皮一般粗糙干裂,驼着背,躬着腰,衣服破烂不堪……在讲到“晓驾炭车辗冰辙”时,启发学生想象卖炭老人寒冬清晨雪中送炭的种种艰辛;讲到“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想象老人穿着单薄破烂的衣服,在雪地里推着炭车叫卖,因忧虑炭价低廉却希望天气更寒冷的矛盾心理。“此时无声胜有声”,一切都在细节中,更好地领悟整篇文章的内涵。
  四、加强训练,拓宽想象
  爱因斯坦曾有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可以说没有想象力就没有创造”的论断,鲁迅先生也曾有过“一个缺乏想象力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的言论。由此可见,想象力对一个人、一个民族的重要性。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鼓励学生质疑,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培养有个性的思维独立的创新者。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从而更好地进行创新。想象力的高低不是与生俱来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和抓住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契机,加强训练,充分发掘学生奇思妙想的潜能。在学习《皇帝的新装》之后,我让学生续写故事:皇帝游行回宫后发生了什么?这是利用空白,放飞想象。有一位同学这样写道:皇帝回宫后,发现自己什么衣服都没有穿,就愤怒地带上士兵要去活捉那两个骗子。人们窃窃私语地说:骗子拿了金子,早就逃跑了,还等到这会儿吗?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两个骗子正在城门外的亭子里喝茶,桌上摆满了水果、点心,还有一壶茶,他们等待着皇帝的到来。皇帝大怒道:“你们这两个骗子,把我骗的团团转,居然还敢在这里喝茶?”骗子甲不慌不忙地递上一杯茶,说:“陛下,先喝口水吧!再杀我们也不迟啊!”谁知皇帝喝后大笑:“你们是忠诚的,我的衣裙太漂亮了。”原来,两个骗子发明了一种口是心非药。最后两个骗子又从皇帝那里骗得了一笔巨资,然后逃得远远的。在对学生进行想象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不要唱主角,要让学生自由发挥,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挖掘新题材,写出新内容,追求个性。
  总之,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合理引导启发学生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郑发莲.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J].教育革新,2011(4).
  [2]李崇庆.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学生创造力培养[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教学研究),2013(4).
  [3]王文娜.如何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谈想象力的培养[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4).
  [4]杨乃国.追求原生态的语文[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1(7).
  [5]杨爱涛.如何培养学生写作的想象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1(11).
  (编辑:陈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943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