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雁过无痕,润物无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占据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就目前小学作文课堂现状而言,教师过于强调写作技巧和方法的传授,使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学生由于缺乏写作兴趣,对作文的惧怕程度已经达到了“难以上青天”的地步。要想改变现状,教师就必须要冲破传统作文的条条框框,用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使学生爱上写作。新课程标准大力倡导的无痕教育,无疑是最适合的作文课堂教育方法。
  【关键词】无痕;情境体验;融入生活;课堂实践
  卢克谦说:“把教育意图与目的隐蔽起来,通过间接、暗示或迂回的方式,给学生以教育的一种教育方式。”这就道出了无痕教育的真谛。我们在教学生作文时不要过于追求固定的模式,而是用一种自然和谐的方式实施教学,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我们要大力打造无痕作文课堂,使学生乐于写作,爱上写作。
  一、情境体验,无痕渗透
  语言文字以及其他的知识都是在情境中发生的,也是在情境中运用的。学生在作文时,写得最多的也是他们对生活的体验。我们带领学生走进真实的情境,既能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又能激发他们运用语言的内存动力。
  为了让学生写好春天里的校园一角,笔者特意组织全班同学走进学校的生物园,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各个感官来仔细观察,细心体会,鼓励他们用自己的真实情感去写作。
  学生通过视觉,看到了树枝上抽出的嫩黄叶子;看到了争奇斗艳的花儿。通过嗅觉,闻到了芬芳的花香味。通过听觉,听到了鸟儿嘹亮的歌唱声;听到了青蛙们的奏鸣声。通过触觉,感受到了草叶的柔软。学生们充分调动身体的各个器官来感受大自然,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同时激发写作的兴趣。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也是激发学生写作热情的重要途径。这些真实的活动情境能极大程度地调动广大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因此,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开展的活动来展开写作。此外,除了这些真实的情境之外,我们在习作教学的课堂上也可以将音频、视频、图像等多种媒体信息有机集成,用图文并茂、声形辉映的完整形象再现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讓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其好奇心和求知欲,使课堂由“苦学”变为“乐学”。
  二、融入生活,无痕迁移
  作文的素材来源于生活。但是,学生对那些生活中的作文素材却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究其原因就是我们没有给学生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他们自然缺乏自觉的“作文意识”了。我们怎样才能使学生对生活中的素材“敏感”起来呢?我觉得可以通过“闲聊”把生活中的素材融入到课堂。教学五年级下册习作七《我熟悉的一个人》时,笔者是这样跟学生展开“闲聊”的。
  师:同学们,我们相识有多久了?
  生:老师,您从四年级开始教我们,到现在已经两年了。
  师:看来我们也算是老熟人了。跟你们相识这么久我真想从你们的口中了解一下我这个人长得怎么样,谁来说说?
  学生纷纷举手开始讲。一个学生讲完,如果有学生觉得描述得不够具体或者特征不够突出时就会举手要求补充。
  师:从你们的描述中我了解了我的外貌特征。现在,我还想知道在与你们相处了两年之久中,我做过的那件事情让你们印象最深刻?
  这时,学生开始搜肠刮肚的去回忆我与他们相处时所发生的点点滴滴。当有学生讲到另一个学生也刚好想说的同一件事情时,两个人就如同知音一样,你说得不够详细或者讲述得不够生动时,我来补充。把整件事情的经过说得具体生动。
  在这样的基础上,笔者开始让学生玩两个“猜一猜”的游戏。第一个是猜外貌。学生来描述班上同学的外貌,其他同学来猜这个人是谁。第二个是猜主角。一个学生讲事情(不能说主角的名字),做过这件事情的学生就站起来,并让主角评一评同学讲得够不够具体生动。
  通过“闲聊”长相,学生学会了认真观察。通过学生之间不停的补充描述从而发现特征,于是就有了人物外貌描写的素材。通过讲相处时的事例就自然而然有了人物描写的典型事例。最后通过玩游戏,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课堂实践,无痕内化
  对教材的学习就是在吸收和积累写作素材与经验,作文就是内化和运用教材中学到的东西。只有在课文学习中“厚积”,才能在作文中“薄发”。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加强读写结合。教师通过巧妙地借助课文经典范例,激活学生与经典范例类似的生活经验,在作文中表情达意,促进写作知识在类似的生活经验中迁移。
  在教学五年级下册22课《临死前的严监生》时,为了内化神态和动作这两种人物描写方法,笔者在课堂上出示了这样的一道小练笔:假如严监生的老婆王氏也没能猜对他的心思,他会有什么表现?请你用上今节课所学的人物描写方法写一写。
  学生从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悟出写法,往往就出现了这样的精彩一笔:严监生气得直翻白眼,那两个手指因为生气而微微发抖。只见他两眼朝着灯盏一瞪,手慢慢地垂下,不甘心地断了气。
  在一次次的练笔实践中,学生把课堂习得的写作方法实行了内化。学会了运用语言,创造了精妙的语言。
  那些生活情境水到渠成地进入习作中;那些天衣无缝的对话衔接让学生自然而然地积累写作素材;以生为本的课堂实践,无不萦绕着我们,去审视自我,奔向远方。
  参考文献:
  [1]周昌菊.灵性课堂引领,无痕提升阅读兴趣——浅谈培养农村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策略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7(10):53.
  [2]曲文文.小学语文生活化作文教学实践与探索[D].青岛大学,20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30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