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学业水平测试背景下《职业道德与法律》的教学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为了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学业水平测试成绩作为中职校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以及中职校教学质量的衡量标准,其重要性可想而知。面对新的教育教学形势,本文在分析《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对如何提高本课程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如何做好迎考措施进行了探索,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中职;学业水平测试;职业道德与法律;建议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18-0036-02
  一、引言
  学业水平测试是由教育行政部门主导的大规模第三方测试,旨在全面测试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水平,为学生、教师、学校和社会提供了可量化的教学质量评价依据,是教育绩效管理的重要标尺[1]。
  2017年4月,福建省教育厅印发了《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德育等5门公共基础课考试大纲》,其中《职业道德与法律》这门德育课程考点为48个,占4门德育课程考点的27%。
  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现状
  中职院校学业水平测试针对的学生,大部分是中考的失败者,有着较强的厌学情绪,他们当中不乏有人认为,来中职校就是来混日子的。《职业道德与法律》这门课程是一门“副课”,不需要重视它,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且法律知识薄弱,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在还未要求学业水平测试时,《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一般设在第二学期进行教学,考试形式为开卷,出卷人为学校的德育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及格率,每次期末考试前,教师会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考前复习,这无疑降低了学生考试的难度。同时,学校为了让每个学生能够顺利毕业,期末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在毕业前都有参加补考的机会,且补考的试卷较期末试卷更加简单,以确保大部分参加补考的学生能顺利通过。基于此,教师对《职业道德与法律》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教学质量的要求并不高,就算有比较认真的教师重视教学过程、教学质量,但学生上课睡觉、玩手机等不认真听讲的行为及无所谓考试成绩的态度,严重挫伤了教师上课的积极性,使得教师缺乏创新意识去探索教学改革。
  三、探索与建议
  针对《职业道德与法律》一课的教学现状,如何提高本课程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如何做好迎考措施,是需要探索的一个问题。
  (一)吃透考试大纲精神,调整教学进度
  任何的考试都离不开考试大纲,它规定了考试性质、考试内容、试卷结构、考试形式。如果教师不熟悉考试大纲,在考点众多,覆盖面较广的学业水平测试教学及复习备考中,将会像无头苍蝇一样不知从何处入手进行教学及复习。可见,作为《职业道德与法律》的任课教师,应认真研究考试大纲,熟悉掌握48个知识点,并根据考试内容中指出的了解、理解、运用三大要求,梳理教学重难点,做到在教学和复习中有的放矢。
  《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一般设在第二学期进行教学,由于学业水平测试时间一般为第四学期,而考试内容涵盖了4门德育学科。按照之前的教学进度,第三学期与第四学期的第一月需将《哲学与人生》和《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结束,否则就无法腾出复习时间。此外,从考试大纲上看,考点多达96个的《哲学与人生》和《经济政治与社会》这两门课考试分数占德育学科的50%,而《职业道德与法律》这门课程考试分数才占德育学科的25%。显而易见,2017级德育学科教学进度安排明显不够科学。现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根据考试分数的占比,2018級的学生在第一学期就同时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道德与法律》这两门课程。其中,《职业生涯规划》用5周时间完成教学,其余时间重点攻克《职业道德与法律》,以更好地应对学业水平考试。
  (二)注重教学实效,提高迎考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学效果,最后都要落实到学生身上,这就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其实,学生的学习兴趣低落,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不仅是学生自身素质的问题,更重要的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方法:第一,丰富课堂的情感内涵。虽然有学业水平测试的压力,但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忽略有效的情感教育。如“家庭美德”这个考点虽然简单,容易理解,但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往往做不到,或者做不好,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少情感上的共鸣。所以,在学习时,可先让学生讲一讲关于自己的家庭美德故事,然后播放《13岁女孩撑起一个家》的视频。对比一下自己和黄凤的境遇,回顾一下自己的父母是如何把自己培养大的,是如何操劳的,之后引导他们用心去体会故事背后的情感,引起共鸣。第二,精心设计情境导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如果有个不错的开端,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努力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这个课题里,笔者设置了一个名为《纪律的研究》的相声表演,但对于这个相声的内容,学生是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把台词记住,为了表演的生动,可在课前利用课余时间指导学生进行排练,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吸引学生的眼球。第三,巧妙设计问题情境。古语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这就说明了,思维是从问题开始。如在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问题上,笔者设置了这样的问题讨论:“有人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像官二代、富二代的特权现象,说明不可能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也有人认为,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城乡差异较大,导致目前在人身损害赔偿标准存在区别,说明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无法实现。上述两种观点是对是错,如果错的,错在哪,并说明我国要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必须解决好哪些问题?”围绕问题,学生会饶有兴趣地参与讨论,并较好地掌握理解考点。此外,教师还可以充分运用录音、摄像、电子白板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让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人、事、物等活起来,充实学生的视觉感受,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为了提高学生迎考意识,教学管理部门和学生管理部门应更加重视对学生考前的动员工作。针对在以往的考试过程中,个别学生出现睡觉、无笔、缺考等这些现象,任课教师和班主任采取一对一谈心、班委分区域督促、家长教育等方式对这些学生进行考前动员,以提高学生对考试严肃性的认识,确保考试顺利进行。为了适应学业水平测试要求,从2017级学生开始,采用标准化答题卡进行考试,改变以往无集中统一安排期中考试的情况。集中统一安排期中考试,同时将考试形式从开卷考试改为闭卷考试,考试题型改为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以与学业水平测试接轨。
  (三)加强教研交流,推进迎考工作
  学校应每学期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它是以教师为主体,以改进课堂教学,取得最佳教学效果为目的的实践性研究活动,是教师相互交流的活动之一。2019年6月,福建经济学校将迎来学业水平测试首考,加强教研交流必不可少。建议:第一,加强与各中职学校间的交流和学习。借鉴已参加学业水平测试的泉州等地关于《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备考措施,取长补短。联系福建商贸学校、福建经贸学校、福建工贸学校等福州各所职校,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交流和学习,以提升《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和复习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第二,加大教研活动力度和深度。除了梳理考点、分享教学方法、集体备课、听评课等方面的交流外,需发挥集体的力量,做好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质量分析,及时了解学生对《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考点的掌握情况,并针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情况,整理复习资料,收集好试题,创建好题库,以便在第四学期的《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复习中运用“题海战术”,巩固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达到复习效果。
  四、综述
  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学质量是学生和家长关注的重要方面,也是教育的永恒主题[2]。而学业水平测试成绩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是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也给学校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挑战。作为中职校《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的教师,在今后的《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改革和备考中,需清醒地认识到,既要考虑学业水平测试这一硬性地“指挥棒”,增强学生的迎考意识,又要注重教学实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统筹安排,科学合理复习,提升学生学业水平测试通过率。
  【参考文献】
  [1]张琼.论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学业水平测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5(8).
  [2]陈锡良.职业学校学业水平测试背景下教学对策的研究[J].才智,2014(33).
  【作者简介】
  傅肖梅(1985~),女,福建省三明市人,汉族,学历:本科,福建经济学校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法律事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34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