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试论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发问是动脑的结果,是学生求知欲、好奇心的流露。这种求索性的心理倾向,有力的推动学生不断地带着疑问去学习、去思考、去探索。因此,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提出启发性的有效发问,还要注重创设机会让学生发问,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发表不同意见。
  关键词:设置疑问;引导学习;以情引趣
  教育科学研究表明:在现代的课堂里,提问有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向学生强调要点、给学生表达机会、了解学生心理活动过程和掌握知识的反馈等多种功能。因此,有经验的教师都很重视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并及时反馈。教师不仅要提出启发性的有效发问,还要注重创设机会让学生发问,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发表不同意见。
  一、设置疑问,激发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善于质疑,富有启发的提问,会引发学生探新寻因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但是,教师所提的问题既要有一定的趣味,也要有一定的难度,要能激发学生动脑思考,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质疑问难。围绕教学目的、重点、难点,经过精心设计,进行有目的、有趣味、有启发性提问,对促进学生思维会有很大的作用,也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看到一位科学教师在讲《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饶有兴趣的问题:“同学们见过器乐合奏吗?你看舞台上多姿的乐器有长的、圆的,有金属的、竹子的,有吹的、拉的、打的,形状不同,结构各异,可是都能发出美妙动听的声音。同学们注意过没有,为什么这些乐器都能发出声音?各种乐器发声的方式虽然不一样,但在发声时却有一个共同的现象,这个现象是什么?”同学们争先恐后的回答:“振动。”教师通过启发性的提问,把本课所要阐述的主要定理——物体在振动时会发出声音,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归纳出来了。
  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从生活中提出新颖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这就叫“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引起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常常从“疑”“趣”“情”这三个字上考虑。所谓“疑”,即给学生造成一个疑点或悬念,以激发动机,使之成为推动学习的内在動力;所谓“趣”,即是增加趣味,以活跃思维;所谓“情”,即用生动活泼的情节或故事感染学生,引发共鸣,使师生共同进入“角色”。学生们被老师提出的有趣问题深深地吸引住了。求知欲、好奇心融为一体,为学习准备了最佳的心理背景,使学生的智力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和培养,这就是置疑激趣的教学效果。
  二、补充知识,引导学习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有了疑问和惊奇,学生们的思维会活跃起来,增强了他们认识世界的精神动力,为他们一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年、月、日》时,这部分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概念多,学生容易感到枯燥无味。笔者看一位数学教师在开讲时,先补充了一道数学趣题:一位老爷爷,他出生后,到1980年2月底,只过了18个生日。请大家想想,这时老爷爷是多少岁?学生们听了兴趣盎然,议论纷纷,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就连一些原来不爱动脑子的学生,也积极地“开动机器”,都急于想知道一个正确的答案。这时老师抓住学生迫切求知的心情,及时地引导他们进入新课,着重进行平年和闰年的比较。通过对比,学生就发现,这位爷爷的生日是2月29日,他刚过完第18个生日应是72岁。
  引导,是学习的助推器,具有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巨大力量。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才能在学习中形成“愤”、“悱”状态,才能一心专注,乐此不疲。反之,压抑了学生的兴趣,就压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三、以情引趣,激活思维
  一般人认为,文科教学是讲情的,才能以情引趣,数学教学则难以做到。其实数学教学,恰当地运用情景,也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这样引入新课,使比较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和形象,学生学起来就“有味”了。
  学生的学习愿望、学习兴趣总是在一定情境中发生的。离开了一定的情境,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愿望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情境都能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愿望起到推进作用,只有那些带有探索因素性的问题情境,才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才能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愿望起到强烈的激发作用。
  教师把那些不知与知、浅知与深知之类的需要学生解决的矛盾问题带到一定的情境中去。这些问题,对学生来说即是他们力所能及的而又必须是经过他们自己的努力或者说“起跳”才能解决的。过难或过易的问题都会使人失去兴趣。只有那些繁简得当、难易适度,“高而可攀”的问题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打开他们探求的心扉,激起他们知识追求的热情,点燃他们心中的创新之火,使其既有所得,又“乐在其中”,学生从中体验到“艰苦的脑力劳动后的幸福”和自己作为发现者的权威感,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必然会得到不断的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靳艳红.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17(87).
  [2]高庆功.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6(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48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