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体育赛事报道中女性运动员形象呈现与优化路径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近年来,女性体育已经在大型体育赛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女性体育的迅猛发展,不仅彰显了中国女性体育的实力和巨大潜能,更充分体现当代中国社会对女性体育事业投入和为实现女性价值做出的努力。本文对四大门户网站平昌冬奥会体育新闻报道中的女性运动员形象进行研究与分析,力求真实完整地展现冬奥会中的女性运动员形象。
  关键词:门户网站;平昌冬奥会报道;女性运动员形象
  网络传播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快捷方便的传播方式,这是人类历史上发展最快的传播手段。当前我国正处在互联网快速发展阶段,互联网普及率已超过50%,网络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融入人民生活。人们主要通过互联网来获取体育信息,新闻报道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对中国女性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一、体育赛事报道中女性运动员形象呈现
  (一)奋勇拼搏、坚持不懈的运动员形象
  女性运动员在赛场上的形象多为坚持不懈、全力以赴、奋勇拼搏的积极乐观形象。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名将徐梦桃则展现了自己战胜困难、坚定重回赛场上拼搏奖牌的决心,呈现了一个不断坚持的女性形象,还有很多关于国内外优秀女性运动员的报道,对女性运动员的描述大多是积极的、乐观的、勇敢坚强的,展现国家精神风貌的积极向上形象。
  (二)温顺柔和、贤妻良母的家庭形象
  当女性运动员以家庭形象出现在体育报道中时,她们通常是以母亲、妻子和女儿的角色出现的。对女性运动员家庭形象的报道,从表层上看是在颂扬她们顾家爱家、贤妻良母的形象,实际上却是在维系“父权”社会的主导思想,将女性形象禁锢在传统思想当中,降低了女性的社会地位,使女性处于边缘和附属地位,不利于女性的健康发展。
  (三)积极向上、正面阳光的社会形象
  女性运动员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利用其良好形象的影响力,塑造了正面阳光的社会形象。澳大利亚女子单板滑雪运动员布洛克霍夫对社会公益事业充满热情,专门为焦虑症和躁郁症患者提供服务。还有许多女运动员参加社会和公益活动,表现出良好的社会形象,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女性运动员的形象价值。
  (四)迎合受众、夺人眼球的娱乐形象
  有很多报道都是描写女性运动员在赛场上努力拼搏的正面形象的,但也有部分报道将美女作为女性运动员报道的主要内容。描述女性外表的“甜美”、“性感魅力”等词语已成为体育报道中的高频词汇。相比较体育赛事的报道,媒体更愿意报道的是运动员的隐私、绯闻男友/女友、花边等娱乐新闻,其目的是吸引受众的注意力,特别是满足男性受众的审美需求。
  二、体育赛事报道中女性运动员形象塑造存在问题
  (一)媒介刻板女性印象的泛化
  通过对女性运动员报道的分析,发现四大门户网站在重塑女性运动员形象时掺杂着男性主义的意识形态,将女性运动员再现为男性读者的客体,或者是将传统女性的角色带到运动场上。例如,使用母亲、妻子、女儿等称谓来表明女性既要在运动场上努力奋斗,同时也要始终记住女性不是男性,必须遵守传统的价值观。在本届冬奥会中,媒体在报道张鑫时,不仅报道其在比赛中的表现和成绩,还反复引用张鑫说的“要抓紧结婚、生宝宝”这样的话语,暗示受众女性运动员在经历职业生涯的辉煌后,依然要回归家庭[1]。
  (二)女性运动员形象仍处于审视边缘化
  受制于男性主义的女性运动员,虽然在运动场上的表现可以暂时性地成为媒体报道的焦点,但女性的报道似乎无法跳出“女性”与“女性运动员”混同的怪圈。媒体在报道女性运动员时会报道一些与体育赛事无关的内容,如外表、情感生活、家庭等,甚至将外表用作评价女性运动员的标准。这样的女性运动员形象通过媒体长期传播之后,它们将会改变人们的意识形态,并将这种性别不平等的审美观念融入主流审美观念。女运动员只能迎合男性审美的需求,甚至有意识地为自身的形象美而节食和打扮,这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她们的训练和比赛,进而影响我国女性体育的发展乃至整个体育事业的发展[2]。
  (三)被符号化的“花瓶”物化角色
  女运动员的身体建构从未逃脱男性文化的藩篱,一方面由于按照男性所规范的“身體劣势”被刻板成“柔弱”、“温顺”的;另一方面由于消费文化中的“身体优势”被符号化为“性感”和“花瓶”。以身体符号为消费对象的女性运动员,在大众传媒的构建中娱乐化报道倾向越来越严重。网络媒体通过吸睛的标题与内容,将女性运动员“符号化”,来满足人们感官需求,达到吸引受众注意力的目的。这种为了获取点击率不惜降低审美标准的行为,使得女性运动员的形象在受众心中大打折扣,被符号后的女性运动员都是服务并满足男权价值的[3]。
  三、 门户网站体育报道中女性形象的优化路径
  (一)消除网络体育报道对女性运动员的刻板印象
  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虽然已将男女平等列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但男女不平等的现象仍然存在,要改变这种现象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首先,体育记者应加强媒体素养,提高对性别平等的意识,消除陈规定型观念。其次,媒体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即时互动性,为女性运动员提供更多的报道版面,增加与受众互动机会,提高受众对女性体育文化关注。最后, 网络新闻从业者应该把握好塑造女性形象的“度”。不应过分强调女性运动员在体育新闻中的某个形象特点,而应该在报道中秉承公平和客观的理念,公正地报道体育赛事,真实地塑造女性形象。
  (二) 网络媒体树立正确性别观念,提高社会责任意识
  树立正确性别观念,首先要强化社会性别意识和性别敏感。观念先行,观念引导行动。新闻媒体要加强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专业精神等综合素养,以实际行动对全社会女性形成榜样与示范;其次新闻工作人员遵从职业操守和提高其职业素养,在事实的选择和语言的运用上都要保证客观公正。网络媒体还要提高社会责任意识,积极发挥主流媒体的主导作用,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还原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努力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体育环境。
  (三) 加强网络媒体在商业性与教育上的平衡,规范网络环境
  网络媒体的竞争越发激烈,部分网络媒体过分强调商业性,以娱乐大众的目的做新闻报道,忽略了媒介的教育功能。在如此艰难的环境状态下,追求经济利益无可厚非,但在追求经济利益的时一定要把握好“度”,切忌不要一味地以经济利益为重,要做到经济利益与新闻内容两手抓。对于扭曲事实的负面评论、对女运动员形象和国家形象有影响的评论,应该使用法律来保护女性运动员的形象。营造良好的网络秩序环境,加强对女性运动员积极向上、正能量的相关报道,正确引导大众。对于发表不当言论的行为加大惩罚力度,确保网络环境的严肃性。
  参考文献:
  [1]罗青.以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对男女运动员的报道失衡现象[J].华中人文论丛,2014(6).
  [2]潘爽.2010—2014年《新体育》女性体育语篇话语分析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5.
  [3]刘壹昭.网络新闻报道中的女性形象建构--以腾讯新闻和新浪新闻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946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