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依托区域名贤文化,推进农村中学德育创新途径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崔与之作为南宋名臣,能为增城一带的区域文化带来丰厚的底蕴,能为中学德育教育提供不竭的资源,更能为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推进增城区域名贤文化教育,弘扬崔与之精神,是加强中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推手。我校主要依托区域名贤文化,以“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思路,以立体多维的活动为德育创新载体,有力促进我校德育增效。
  关键词:区域名贤文化 德育创新 途径
  区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区域文化以其明显的地域性、独特的传承性及贴近实际的鲜活性,能为农村中学德育教育提供不竭的资源,为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崔与之文化作为一种增城区域名贤文化,既具有区域文化的共性特征,也具有区域文化的个性特征,挖掘名贤文化中隐含的德育元素,对于弘扬传统文化,加强新一代青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德才兼备的新一代,促进中新乃至增城地区的发展和腾飞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推进增城区域名贤教育,弘扬崔与之精神,是加强中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推手
  增城是一个人杰地灵、英才辈出的地方。崔与之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他为官清廉、是非分明、铁骨铮铮、家风淳厚,他的事迹本身就是对后辈的一个督促和鼓励。崔与之早年生活在中新崔屋一带,是岭南由太学考中进士第一人。我们说,“立德、立功、立言”是中国传统文化里,实现人生价值的最高理想和境界。崔与之“威德清风,跨映一代”是其立德;五载守淮,抚定四蜀,一身而系天下安危是其立功;粤词之祖、首开岭南学派是其立言。这样完美的人生,千古之下亦无几人。虽然广州人对崔与之的历史知之甚少,但一代又一代的中新镇崔屋村的人却从未忘记这位伟大的祖先,并且深深地引以为傲。
  长期以来,增城中新人在融入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爱国爱乡、勤劳拼搏、奋发向上的精神,形成了风清气正、道德淳厚的风气。我校正处于崔与之早年生活的中新崔屋一带,在推进区域名贤教育,弘扬增城名贤精神,有得天独厚的资源。推进区域名贤文化是加强中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推手,具体来讲:
  (一)弘扬名贤精神,有助于提升中学生的道德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当代中学生应认同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增城农村区域的中学生来说,认同增城文化,继承名贤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极为重要的。当前,在农村中学校园里,中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堪忧,集体观念不强,缺乏奉献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缺少感恩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价值观念混乱。因此,弘扬名贤精神,能直接或间接地提高中学生的精神境界,培养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以我校“尚武修德”特色课程为依托,结合崔与之求学故事中的文化精髓,引导青年学生学习崔与之积极进取、艰苦奋斗的求学精神。
  (二)弘扬名贤精神,有助于培养中学生感恩意识,树立热爱家乡,报效祖国的观念
  南宋能臣崔与之是游离于当时文坛之外的人物,他的创作风尚,与当时文风对比鲜明。南宋中期文风,主流的士风官风是蝇营狗苟、党同伐异、争权夺利。主流的爱国主义文学具有虚张声势、大言欺世的佯狂特点,在这样的环境中,崔与之的朴质、恢弘、务实的文风就显得难能可贵;崔与之的爱国篇章当推他的《水调歌头·题剑阁》,为生民立命、报效国家是崔与之诗词的重要主题。如:我校积极开展对崔与之爱国诗词的探究,大力宣传展示名贤的爱国思想,引导学生树立热爱家乡、报效祖国的观念。
  (三)弘扬名贤精神,有助于中学生做好自我生涯规划,树立起建设家乡,振兴祖国的远大理想
  当前,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使当代中学生深入了解我们的历史和文化,树立起中华民族精神。在社会经济与信息高速发达的时代,农村中学生生活条件有所好转,但是随之而来的是他们沉迷网络,学习自控能力差,艰苦奋斗的意识不强,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如何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职业生涯规划,肩负起建设家乡,肩负起建设富强的现代化国家的历史责任。如:组织学生参观清献园,感受先辈名贤的家国情怀,从而树立自己近期与长期的奋斗目标。
  二、区域文化背景下的中学德育教育的途径选择
  传统的教学活动基本限制在教室,学生在相对封闭、静止的环境中学习,学生与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较大的压抑。如何突破有限的教学空间,扩展到社会与自然界中是当前不可忽视的教育难题。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也对课程进行了重新的定位,要求课程的外延性更加扩展。实践证明——“请进来,走出去”这种教育模式在学校德育中的应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课堂的时空限制,对学校教学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
  增城区域的名贤有很多,积极推动名贤文化进校园,丰富中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为学校德育教育提供丰富的素材,对于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以“走出去”的德育思路,加强家校联系,促进农村中学德育增效
  “走出去”主要是指以学校为主导,协调安排学生、家长以不同的形式走出家庭、走出校园、走进社区。首先是学生的走出去:每学期学校都会安排学生去参观增城名贤博物馆——清献园,请相关老师给学生讲崔与之的故事,让学生从名贤身上学习到艰苦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等,从而为学生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提供精神动力。其次是学校组织家长会。每次期中考试之后,学校除了组织一次全校性的家长会以外,还会分组到各个社区各个村委进行家长会,针对某村居委学生的一些群体恶习或优秀做法,把崔与之式的好家风宣传到村里,把家长会开到村里。这样的做法非常有针对性,让更多的村民看到学校老师的良苦用心,我们的德育工作就会变得更加高效。第三,我们学校还会开展社区或村委“家庭互访”活动。每期活动由班主任确定对象家庭,家庭互访的对象一般是“教育问题家庭”与“教育优质家庭”,学校在不同社区与村委,组织家庭互访,拉近村民在教育孩子问题上的沟通,形式自由,氛围轻松,既温情又高效。
  因此,以增城名贤文化为载体,通过安排学生、家长以不同的形式走出家庭、走出校园、走进社区的活动,可以使中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陶冶情操、提早做好個人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提高家长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认同感,从而达到了家校合力的效果。   (二)以“请进来”的德育思路,加强家校联系,促进农村中学德育增效
  除了主动“送教下乡”之外,我们学校还以“请进来”的德育思路开展德育工作,实现德育增效。农村里大多数家长受教育程度比较低,教育孩子的方式一般比较简单粗暴,不关注孩子的心理感受,直接打骂是常态。针对此种现状,首先,我们学校在引导好學生的基础上,每学期都会请来一些“德育专家”来开设家长教育,“学习崔与之,传承好家风”是我们的常规活动。该活动以通俗易懂的方法让家长掌握更多与孩子沟通的技巧,避免了很多“家暴”行为。其次,在面对一些学生因为与家长产生矛盾而影响学习的时候,我们学校在开设“心理咨询室”的基础上,还引进了社区的社工为学生服务。社工姐姐们不仅是学生们的知心朋友,也是沟通家长与孩子的桥梁。第三、德育量化管理我们学校有效管理学生的一张名片。我们知道崔与之是一个为官纪律严明的好官,所以我们在德育管理上也有严明的纪律规定。德育量化管理常规化,班主任每周公布班级学生的德育得分情况,得分低的学生,他的家长就会被邀请过来班级听课并填写反馈表。只要家长来了,学生的行为明显好转,学生也会碍于情面而不违反纪律,效果立竿见影。
  三、充分利用区域名贤文化遗产资源,促进“尚武修德”特色课程可持续发展
  我校坚持分步实施、有效推进,加大“尚武修德”校本课程开发力度。我们坚持强化开发“尚武修德”特色课程的意识,从资源与课程的结合点以及学校的现实条件出发,不断创新开发区域名贤文化进校园的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掘区域名贤文化的教育价值。学校经常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定期组织家长会或家长开放日活动,注重通过各种形式传递给家长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让家长明白教育工作德育为首,改变家长只注重孩子知识的获得、智力的发展,而忽视其他方面发展的错误观念,引领家长认同和支持区域文化进校园活动。
  改革开放以来,增城区经济社会得到了飞速发展,随着广州东部发展规划的落实,地铁21号线的建成,未来我校将迎来发展的又一历史机遇。弘扬区域名贤文化,加强新一代青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德才兼备的新一代接班人,对于促进增城地区的发展和腾飞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国华,廖列营.区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契合——以潮汕文化与潮汕地区高校教育的契合为例[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6(2).
  [2]庄崇生.潮汕文化背景下中学德育教育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6(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965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