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途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基础教育十分薄弱的农村地区,大批“农村留守儿童”的存在给教育带来新的挑战。对此,要从根本上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教育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区之间的协调合作,从师资队伍、儿童本身、社会情况等多方位客观地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从而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教育存在的各种现实问题,高度关注并积极寻求改善对策,采取恰当的教育对策。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管理
  随着人类社会生活压力的不断加大,大量农民工进入城市务工,打破了原有“铜墙铁壁”式的就业壁垒,“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社会群体随之在农村地区产生了。由于亲情缺失、教育管理不到位等原因,“农村留守儿童”在社会化成长过程中存在自我意识低、人际交往差、社会规范认知少等多方面的问题。虽然今年来社会各界及各级政府部门都对“农村学前儿童”的教育问题加以关注,也正在设身处地地积极创造条件,努力聚集各方力量,维护他们的健康发展。但在基础教育十分薄弱的农村地区,大批“农村留守儿童”的存在给教育带来新的挑战。对此,要从根本上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教育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区之间的协调合作,从师资队伍、儿童本身、社会情况等多方位客观地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从而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教育存在的各种现实问题,高度關注并积极寻求改善对策,采取恰当的教育对策。
  一、我区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教育现状研究
  对未成年子女的教育与关爱本应是父母的义务和责任,但迫于生活压力的加大,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双方或一方只能外出务工、经商,这便打破了原有核心家庭的稳定性。留给子女的却是只要是留守儿童想要的一切都以金钱来交换,更多的是满足物质上的需求而忽视精神的培养,但这远远不能满足留守儿童身心发展需要。农村基础教育落后,投资经费较少,师资力量薄弱,体系不完善,在留守儿童社会教育上没有明细规划。以及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过程等现象,学校对农村留守儿童各种表现的漠视加剧他们的心理负担。
  二、我区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一)存在的问题
  1.现象分析
  案例一:陈某,女,今年6岁,生长在三代式家庭,出生后一年父母到外地打工,让其跟爷爷奶奶生活。从小由奶奶照顾她奶奶在她生活中担任着双重身份,跟爷爷虽然不是有血缘亲情的联系,但对孙女却很疼爱。奶奶每周都给孙女买小面包、糖果、酸奶、苹果、梨子等各类零食,只要孙女一哭奶奶就用零食来安抚,而且得到零食时总是不情愿分给同龄小朋友,占有欲很强。爷爷奶奶平时忙于干家务就打开电视给她看,不带她参与社会生活,认识的人少,见到陌生人时胆小害怕,不愿意开口说话,有客人到家也不会问好,等等。
  案例分析:经过多次访问后得出陈某在生活中表现的不愿意与人分享,胆小怕事,不礼貌等不良行为习惯的原因有:
  1.生活中没有父母的陪伴,与外界的接触较少,见识少且隔代教育思想陈旧,得不到新的育儿知识补充。
  2.离镇上远,交通闭塞,今年才上幼儿园,接受教育时间较晚,社会认知较弱。
  3.农村重男轻女陈旧思想观念的存在,家人对她的教育不上心,认为只要养大就好,父母把刚出生的弟弟带在身边而陈某继续由奶奶照顾,在心理上更是对父母的不满,从而表现得更内向。
  案例二:莫某,男,今年11岁,2岁起父母都外出打工赚钱,由奶奶照顾,每年春节回家团圆十多天,在幼儿园常与小朋友打架,曾多次发生手被摔断。与长辈讲话总是脏话、粗话连篇,爱动手打人。上小学后,学习跟不上,不愿意上学。不但不会写自己的名字,就连父母的名字也不知道。当有人向他问话时,时常答非所问,答不上来总是摇头或低头。
  案例分析:经过深入了解后,莫某产生安全事故,攻击性较强,沉默,缺乏责任感等不良行为的原因有:
  1.奶奶年迈且经常生病,还继续辛勤耕种那一亩三分地,实际照顾孙子的时间不多,常常寄托给大伯或邻居照顾。父母在身边时,经常因为意见不和常在孩子面前吵架。
  2.父母常年不在身边,只是给他买各种玩具,或委托别人带新衣服回家给他,只能从玩中寻找快乐,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
  3.学龄前期与电视为伴,而电视中有很多不符合儿童发展的内容,幼小且没有判断和选择能力的莫某,从电视上学到一些不良行为。
  (二)问题概述
  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基本上都是隔代血亲,知识文化水平低且观念陈旧,不重视儿童的学习,父母长年的打工生活潜移默化地助长留守儿童产生读书无用的思想观念。监护人、父母只重视日常物质生活,忽视精神培养和基本生活技能的训练,常导致留守儿童溺水、触电、打斗等安全隐患。在经济发展滞后的农村,基础教育落后,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很好形成亲密感。在教学过程中发生的矛盾冲突,得不到及时处理,在留守儿童心理萌发厌恶感,导致了他们对整个社会没有信任感、归属感和认同感。不够健全的农村教育机制和社会公共服务,以及不稳定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养结构,使得留守儿童在身体发育、学业成绩、心理素质、道德品质等方面存在一些较为严重的不良问题。
  (三)对策思考
  1.家庭教育方面
  第一,亲子之间常沟通。父母对子女的直接教育有远大影响。
  第二,选好孩子的监护人。与留守儿童相处时间长的是其监护人,监护人的一言一行对留守儿童的影响极大,所以将孩子委托照管时要考虑孩子的生活问题和教育环境,为孩子选择有精力和能力的监护人。多与老师联系,知道子女的在校情况。
  第三,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少给子女安排家务劳动,多给子女留些学习时间;给幼儿提供较为安静、舒适、多元化的学习环境。
  第四,完善家庭结构。创建新型农村家庭,迎合新农村建设潮流,更新观念,尽力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
  2.社会教育方面
  第一,政府应多渠道、全方位地发展地方经济,给农民工提供就近就业的机会。加大力度解决“三农”问题,促使农民增收保收,减少留守儿童数量,让农村留守儿童拥有完整的家庭教育。
  第二,保障农民工子女的基本权利。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少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第三,当地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齐心协力,多方面关心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多给留守儿童创造锻炼的机会,关注心理的健康发展,从而打败心理上的自卑、孤僻和偏激行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61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