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武术精气神对高职学生精神气质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武术是中国传统的体育运动之一,中华武术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瑰宝。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祖先赋予了中华武术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凝结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智慧。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武术这项运动以其强大的生命力与凝聚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运动爱好者。改革开放以来,武术走进高校课堂,为弘扬和传播武术精神和传统文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武术集强身健体、内外兼修于一身,在笔者学院高职学生中备受欢迎,武术选修课堂教学中重点指导学生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结合“精气神”的内在培养,对培养学生阳光心态、传承武术精神、丰富文化内涵起到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高职  武术教学  改革  内外兼修  精气神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5(c)-0211-02
  1  武术的文化内涵
  武术,也可称作“武艺”“国术”,是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之一,是由一系列固定的动作按照一定运动规律编组而成的套路练习,但其宗旨是通过训练来提高个人的身体素质和攻防能力,总之,武术具有明确的体育属性。武术融合了古人的传统儒家文化思想和文化观念,注重内外兼修,诸如整体观、阴阳变化观、形神论、气论、动静说、刚柔说等,逐步形成了独具中华民族风貌的武术文化体系。中华武术文化内涵丰富,寓意深刻,具备了体育运动强身健体的特征,具有东方文明所特有的哲理性、科学性与艺术性,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在体育领域中的智慧结晶,是中国人民长期积累起来的一宗宝贵文化遗产。
  2  武术进校园的意义
  武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古代社会,我们的先祖利用武术强身健体,惩恶扬善;现代社会,武术作为一项体育运动项目,不仅可作为防身的武器之一,也可以强身健体,培养情操。高职学生参与武术锻炼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长期锻炼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提升反应速度和忍耐力,最重要的是体型和精神状态的变化,即所谓“精气神”的提升。从教学方面来讲,中国传统武术体现了儒家伦理思想的精髓,学生脚踏实地进行训练,积极学习武德,在这种文化氛围的渲染熏陶下,能够培养学生信守仁义、严于律己、宽和待人之心,形成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3  高职武术教育教学改革
  3.1 打破常规,改革教学模式
  高校武术教学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授课内容随意、训练方法单一、学生配合不当等问题。多数高校的授课内容为三路长拳、太极拳等内容,每年内容固定,招式陈旧,学生对这种传统慢速教学模式缺乏兴趣。虽说课程是传统武术的经典内容,但无法体现武术内容的多样性、变化性、趣味性,机械式的教学模仿无法使学生提起兴趣,不利于武术传播和学生终身体育兴趣的培养。
  创新教学模式是武术教学繁荣的前提条件。一是以学生为中心,小组分工合作,每一个学生都是教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在学习中以基本功教学为主,辅以套路练习,基本功学习扎实会对将来更好地提升发展打下基础。而基础不牢,只是学了一些套路,一来不会很专业,二来很快容易忘记,不利于建立终身兴趣。三是将每个动作实战化理论和效果为学生讲解展示,让学生对每个武术动作的攻防含义有深入了解,做到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真正接触到武术内涵。四是多增加学生之间互动学习,比如压腿、涮腰、冲拳、踢腿等动作让学生一对一练习,增加趣味性,逐渐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
  3.2 现代师徒关系继承传承
  古代的武术传播多以师徒关系为主,师傅选徒慎重,通过考察、考核、磨炼等环节,最终确定收徒要组织盛大的收徒仪式,从此才开始正式传授,在传道过程中师傅对徒弟的感情和用心程度往往决定了“出徒”的早晚和程度。学校武术教学在教学过程,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师生关系对教学效果同样有着重大影响,这很大程度上是武术文化中师徒精神的体现。因此老师应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多互动,多沟通交流,这样亦师亦友的关系可以使师生之间的情谊倍增,学生不仅能够体会到尊师重道的真正意义,也能够在未来的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3 注重精气神的内涵培养
  武术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和最难的内容就在精气神的培养。在工作岗位上经常说一句话,积极的精神状态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可见精神状态的培养很关键,可以让学生终身受益。很多有武术功底的学生或练习过两三年武术的学生,只是动作有板有眼,而跟专业运动员的差距主要在精气神上,也就是精神头。武术四击八法中的“八法”指的是前一句说的是手、眼、身法、步法要配合得当,连贯流畅,后一句就是精神、呼吸、力道、功法,要达到前后相互有一定难度,需要针对性专项练习。
  经过多年教育教学实践笔者发现,针对高职学生大部分没有武术基础的现状,和学生急于达到一定水平的心态,利用预备姿势、抱拳礼、步法转换等简单内容能够较快地让学生领悟和达到培养精气神的要求,也就是专注力的特殊训练。在各类较简单的精气神练习方法中,都需要眼神的专一,盯住一个地方不动、不游移,但要转动灵活,配合积极地摆头和跟随,多加训练效果十分明显,也能够让学生尽快体会精气神带来的专注力效果。在将来的工作岗位或生活中,都需要很高的专注力才能做好事,因此利用抱拳礼等简单方法培养专注力势在必行。
  3.4 注重武德文化的传播   古往今来武术的传播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将武术精神和武德文化融入教学中,武术精神因时代不同而有所不同。无论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武术都很重视习武者的品行。武术起源于战争,升华于文明时期,武术并非打打杀杀、欺行霸市,相反一直以打抱不平、扶危助困、除暴安良、匡扶正义为本。武术的武字讲止戈为武、就证明了一切。武术精神一直以道德修养、内外兼修、自强不息、忠孝仁悌为根本,且有“为习武先修德”“短德者不可与之学”的说法。因此武术锻炼更重要的是锻炼意志品质,培养情操,形成公平正义的品格和忠贞不屈的情操,它很好地代表了中国人的气质和精神。在高职教育教学中,我们教师有义务将武德文化深入讲解,使学生真正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兼容并包,了解传统武术文化精髓,促进武术发展传播。
  3.5 营造氛围全面带动
  校园武术的宣传能够营造良好的武术文化学习氛围。师生共同学习武术,在校園内组织武术团体活动,可提高学生学习武术的积极性。课堂上除了实战性武术教学内容外,教师也要针对传统武术的文化内涵,课外定期开展武术文化活动。对于武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师生展开集体讨论。学校可每年定期组织武术节等活动,鼓励班级为单位参与学习武术,扩大校园学习武术的人数。学校可在武术教学方面多投入资金与时间,请武术专家进行教学,营造学习氛围,形成校园特色。
  4  结语
  总之,武术课堂和课余活动是高职学生强健身体、消遣娱乐的体育项目之一,也是传统武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它不再只是传统体育项目,而是以新的姿态融入学校教育内涵,逐步受到高校学生的青睐。它不仅有利于大学生强身塑体,更能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和自我修养的发展完善,在社会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必定为高职院校武术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余倩倩.浅析大学武术教学的改革—— 武术回归生活[J].体育风尚,2019(1):97-98.
  [2] 张广超.试论武术教学中武术文化的传承[J].当代体育科技,2018,8(21):177-178.
  [3] 侯兴羽.浅谈校园武术教学[J].民间故事,2018(8).
  [4] 许双来.谈体育武术教学[J].体育时空,2018(23).
  [5] 王静.传统武术在学校武术教育中的传承策略研究[J].武术研究,2018,3(9):91-93.
  [6] 牛槽旺.高校武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体育视界,2018(2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045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