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如何打造高中英语高效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如何在一堂课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向课堂要质量,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是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面临的重要课题。就如何在高中英语课堂上取得高效进行了探索,总结出高效的课堂就是自信的课堂,开放的课堂,自主的课堂和情感的课堂。
  【关键词】兴趣 自信心 备课 互动
  一、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自信心,勇于自主学习
  多方面的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成功的关键。从初中英语到高中英语有一个很大的跨度,难度加大,有些人误认为学英语就是考试考得好,会做题就行。英语是一门语言,一门活生生的语言,所以为了尽量避免哑巴英语的产生和让他们喜欢上英语,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我的教学实际中,我几乎每个月在班上开展一次活动,如朗诵比赛,书写比赛和单词比赛等,并且设奖鼓励,将获奖名单张贴于后黑板,给学生极大的鼓舞。有时也给他们放英文电影,然后再出些和电影有关的一些问答题,这样他们可以在欣赏电影的同时,也可以很关注英文字幕,学习地道的英语表达。
  同时,在教学活动中,要适时地多给学生以正面的评价,鼓励学生创新。戴尔·卡耐基说:“人性最本质的愿望就是希望得到赞赏”。教师激励性的评语会给学生增加信心,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促使他们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去。让他们敢开口,能开口,多开口,以达到愿意开口讲英语。所以,在学习新的语言时,学会运用是最重要的。学生愿意开口说英语比会说英语更重要。一个微笑,一句“try again,please”比冷漠的“sit down”更能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被肯定,从而唤起学生的积极情感,逐渐增强学习英语的自信心。经验告诉我,如果学生一旦有了自信,就有了学习的动力与兴趣,也就成为了课堂的主体参与者,再加上教师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学生无限的潜力就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二、认真备课
  备课是一种综合的能力表现,其中包括教学资源的分析,目标的制定,教具的准备,重点的确立,难点的突破,活动的设计、板书的设计、课堂用语的组织等等。具体来说,教师应该做到以下“三备”。
  1.备教材
  我们的备课应该要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首先要对教材内容要有一个清醒地认识,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适当地调整教材设置的活动,难度可以升降,方式可以灵活多样。
  2.备学生
  我们备课的目的就是给学生讲,所以上课前必须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学生接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授课过程中,我们授课的内容超出了学生的接受程度,或对学生提出的某个问题手足无措,哑口无言,出现卡壳的现象,或不了解学生对哪些知识点感兴趣,教师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学生却无动于衷甚至根本听不懂,使得授课内容枯燥乏味。因此,备学生是非常重要的。
  3.备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要环环相扣,老师上课前应该设计好流程,如提出什么问题,并猜测学生如何答;怎样总结,如何过渡,等等。所以,教师必须留有学生出现其它反应的对策的空间,即当课堂出现预想不到的反应时,能及时处理,而不会因课前没有考虑到这样的问题而跳过去或者绕过去。总之,课堂的中心必须转移到学生身上,教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
  三、互动的课堂
  学生对英语有浓厚的兴趣,有了自信心,加上老师课前充分的备课,一定可以打造一堂生动,活泼,互动的课堂。我认为高效课堂应该有这样的课堂模式:课前自主探究学习,课堂合作探究学习,课后自主完善训练提升。当然,它可以分成六步:
  1.读书自学、自主探究
  2.導学案引领、二次探究
  3.分组,合作讨论
  4 .展示点评、拓展提升
  5.总结反刍、当堂检测
  6.自我完善,训练提升
  这种课堂模式,我也经常尝试,让学生自己探讨、讨论、总结,然后我再进行补充。自己求证出来的知识点,学生会更加牢记。所以,我觉得在这种新型模式下,课堂的完美实施才是取得高效的关键。尤其在分组讨论,解决疑难问题时,互动,合作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当然,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几点:首先,老师布置的任务不能过于简单,导学案要深刻、有效。其次,在学生展示盒评价时,方法可多样,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检测,还可以是黑板展示。最后,在对学生做评价时,不能只用过分的简单“good,very good”,应对学生两方面进行评价,在此环节中,还可对学生追加问题,拓展学生思维。
  总而言之,我认为只有充分调动了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认真有效地备课,互动合作的课堂教学和及时的课后巩固,一定可以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使英语的课堂成为知识的海洋,最终解放学生、教师、学校,实现师生的狂欢。
  参考文献:
  [1]朱海燕.革新理念  理顺关系  激活课堂——高中英语新课标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J].中学教学参考,2018,(01) :4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106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