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巧设情境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高效课堂是教师追求的目标,情境教育在数学课堂的深入,定会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到更多有价值的数学知识,最终达到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目标。
  【关键词】情境教育 资源构建体系 生活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32-0166-01
  我有幸参加中国教育学会“情境教育”研修与推广培训活动。近距离聆听了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情境教育的创始人李吉林老师所做的专题报告。李吉林老师从中国古代经典文论“意境说”中概括出了“真、美、情、思”四大特点,发现其正是儿童发展所需,她将这一发现创造性地用于当代小学教育中构建了情境教育的基本理论模式。这是人本精神与科学的完美结合;是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回来后我在课堂大胆进行了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尝试,我发现大多孩子在学习中有了较大的转变:主人翁意识明显增强,他们有了自主探究,质疑与思考的意识,课堂气氛活跃了,课堂效率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下面我将浅谈情境教育渗透数学课堂的策略与方法。
  一、挖掘数学资源,构建知识体系
  将书本上的静态的结论性的数学知识演变为儿童的自我经验相联系的动态探究过程定会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数学知识是抽象枯燥的,但是我们的现实生活确实丰富多彩的。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观察物体,我认为教师无论做怎样精美的课件一遍遍给学生展示,都可能没有放开手让他们动手操作得到的知识更直观。于是,在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后,我提供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与空间,让他们利用四个小正方体摆出从正面只能看到三个正方形的立体图形,为了避免所摆图形重复我要求孩子们用平面图画出你摆出的图形的样子。当我宣布比赛开始时,所有的孩子都踊跃进入到了摆,画的状态中。在我巡视过程中,我听到的是“我摆了四种”,“我摆了七种”……“老师我已经摆出了十八种”、“二十种”的兴奋,激动的声音,这时我有意选择中下学生将有创意的摆放作品进行展示,看到的是他们开心自信的笑容。紧接着我将正方体小木块加到五个让他们接著摆放、观察并画图时,有孩子竟然摆出了32种,46名学生中有三名学生动作较慢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10种以上,我惊叹于孩子的潜能原来如此之大。
  二、营造与现实生活有内在联系的问题情境
  学习购物时,可以模拟超市情境,让孩子们带上自己的玩具,学具、生活用品等标注价格,将这些物品分类摆放。选学生扮演导购员,售货员等角色。让学生通过购物的场景模拟活动,培养学生正确计算、合理使用人民币的良好习惯,并培养他们物品整理与归类的能力。课后让学生帮助家长在超市或菜市场买菜,锻炼他们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三、在不可能中获得有价值的数学知识
  在教学《和的奇偶性》时,我首先给学生一组数据,让他们进行奇数,偶数的分类。然后创设一个不合理的规则:“请从下列奇数中任选两个求和,如果谁求出的和为奇数,那么他就有了抽大奖的机会。”孩子们跃跃欲试,最终唉声叹气:“老师找不到!”我再改变规则:“两个偶数相加,如果和为奇数,就有抽奖的机会。”孩子们再探究还是无果。我提示:请选择你喜欢的两个奇数或两个偶数再试试,只有一个孩子举手了:“老师,19+17+1=37”。其他学生:“你加的是三个数。”这时一学生喊:“老师,你坑我们,这个规则不合理,根本就没有答案。”“就是,无论选择怎样的两个奇数或偶数和都不可能是奇数。”趁热打铁我赶紧提问:“在不断的研究中你们发现了什么?”孩子们纷纷举手,争先恐后的回答,奇数+奇数=奇数 偶数+偶数=偶数 师:“怎样改就合理了?”答“奇数+偶数=奇数。”课堂延伸,请讨论如果有多个奇数相加,怎么判断和的奇偶性,在多个加数中既有奇数,又有偶数如何判断和?孩子的思维火花被激发,各抒己见,各有道理,有答数奇数的总数,根据总数的奇偶来判断,有答我一二一二数奇数的个数,如果是一和就是奇数,如果是二和就是偶数……这就是孩子的智慧。课后作业中让我真切感受到这节课的成功。
  四、让数学在游戏中快乐起来
  数学游戏可以帮助小学生提供宽松的活动空间。它不仅能够吸引学生,而且集趣味性与知识性为一体。因此在游戏中渗透数学文化,就会感受到数学的无穷魅力。如在教学《可能性》时,分组进行游戏活动,在装有不同色球的盒子里,由不同的小组学生摸取次数相同的球,然后做详细的记录比较,学生通过亲力亲为的游戏探究活动,轻松有趣的掌握了一定,可能、不可能产生的情况,并且根据记录的数据明确的理解了可能性的大小。
  参考文献:
  [1]李吉林的儿童情境学习丛书——《儿童情境学习范式建构的历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864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