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伴随社會的全面发展,教育必须面向现代化,现代社会要求人才必须具备极强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所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点所在。以小学体育教学为研究视角,针对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出建议。期待为加快教育改革步伐,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水平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 创造性思维 创造意识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现阶段小学教育的目标宗旨是培养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已经成为小学各学科教学的重点。基于此,小学体育教育工作者一定要积极转变传统教育教学理念,深入理解新课程标准的内涵,结合现代教育理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创新变革教学方法,唤醒学生的创造思维、激活小学生创新动力,进而培养创新能力强的现代化人才。
  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活创造意识
  小学体育教育的宗旨在于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引导学生养成健身运动的良好生活习惯。要求组织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体育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意识。基于此,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一定要本着以生为本的理念,尊重小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差异性,设置科学的教学内容与运动项目,引导学生在运动中创造,在创造中感受生活,从而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针对复杂性比较高的体育运动,教师可以有效的利用肢体语言实施教学,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的感受健身运动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针对跨越式跳高的理论知识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呈现该项运动的要领与注意事项,之后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动作示范。在课程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布置任务,让学生模仿视频动画中的动作要领进行运动,从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得小学生在运动中提高模仿与记忆的能力,为未来创造性思维的养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小学生对于周围一切事物充满了好奇,也渴望表达内心的想法与观点,所以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这就要求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体育教师一定要积极创新与变革教学方法,为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做好铺垫。第一,以探究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提问的能力。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探究与讨论中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潜移默化的养成自主思考的能力。例如,在篮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之后播放一段篮球比赛的视频,引导学生在观看视频之后总结几点疑问,如评分规则方面的问题、传球与带球技能方面的问题,等等,并且要针对问题开展组内讨论,之后将无法解决的问题提出来,这样一来,学生在探究讨论中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的思考问题,大胆地提出问题。第二,科学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小学体育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认知情况与兴趣爱好设置一些问题,之后引导学生大胆发挥想象力思考问题。例如在展开长跑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长跑运动中保持均匀的呼吸,为什么要保持均匀的呼吸。在这一问题思考过程中学生可以运用多方面的知识,并且还会总结出新的问题。在科学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点拨与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考能力得到了强化,同时也会使得小学生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意义,符合新课程标准中“三维一体”教学目标的要求。
  三、利用激励机制,唤醒学生创造思维
  小学生的内心是渴望得到鼓励的,所以教师一定要应用实时有效的激励手段,唤醒与巩固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第一,通过表扬激励的方式,增强学生的信心。所谓表扬激励,就是通过语言的方式对学生的实践活动与成果进行肯定,小学生对于这一类型的激励非常受用。在课堂上,当学生完成了某一项运动的时候,教师要对其实施个体表扬或者集体表扬,从而增强学生思考问题、参与训练的兴趣得到提升,最终实现自我认知能力的提高,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奠定心理基础。第二,竞争激励,激活学生的创新能力。小学体育课堂应该是快乐的,也应该是创新的。例如,在开展接力跑的运动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配置队员才能发挥同伴的价值,进而取得比赛的胜利。在这一激励机制下,学生会深入思考,主动创新。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顺应教育改革要求与步伐的需要,是培养与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需要,是为社会输送创造型人才的需要。希望通过文章的阐述,使得广大小学体育教育工作者可以认识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内涵与要求,进而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课堂激励机制,引导小学生自主思考、创新创造,从而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顾伟刚.培养小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的有效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8,(33) :8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590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