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目的:研究产后出血患者应用子宫压迫缝合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本院收治的96例产后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采取子宫按摩及宫缩素等常规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应用子宫压迫缝合术进行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统计,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术中出血量、总出血量、止血及住院的时间则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产后出血患者,通过应用子宫压迫缝合术进行治疗,能够快速止血,促进患者产后恢复。
  【关键词】
  产后出血;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效果
  作为分娩期非常严重的一种并发症,产后出血指的是产妇娩出胎儿24h内的出血量在500mL以上,或剖宫产24h内出血量超过1000mL,也是引起产妇死亡的主要因素。经调查研究得知,引起产后出血的因素有宫缩乏力、胎盘因素以及软产道损害等[1.2]。在对产后出血患者进行治疗时,临床通常采用缩宫素、子宫按摩以及子宫纱布条填塞等常规治疗方法,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止血的目的,但有的患者适应性比较差,止血效果不佳。在本研究中,通过对本院收治的96例产后出血患者中的部分病例展开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获得了理想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本院收治的96例产后出血患者,入选时间为2016年8月至2018年10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48例患者的年龄为21~35岁,平均(28.7±3.4)岁;孕周为30~41周,平均(36.0±2.8)周;分娩类型:30例行剖宫产分娩,18例阴道分娩。观察组48例患者的年龄为22~37岁,平均(28.9±3.6)岁;孕周为32~41周,平均(36.4±3.1)周;分娩类型:31例行剖宫产分娩,17例行阴道分娩。所有患者均于分娩后出现产后出血症状,并排除存在高血压、胃溃疡、严重过敏体质等前列腺素禁忌证患者。两组基础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子宫按摩、注射宫缩素等常规治疗,如有必要,还需对其实行双侧子宫动脉结扎术治疗。
  对观察组患者,则应用子宫压迫缝合术:先进行子宫压迫试验,即将子宫拖出腹腔并加压,如果止血,表明可采取子宫压迫缝合术。随后下推膀胱腹膜使其反折,充分暴露出子宫下段,接着在子宫切口右上方3cm与侧缘3cm左右的位置,采用高分子可吸收线穿入,线的长度约为70cm,需要从子宫底部绕过,剩余的针线应沿着前侧进针点,水平穿到后壁,助手需要开展压迫措施。针线在左侧对应的位置穿出,确保右侧与缝线处于垂直状态,并绕过前房与子宫底部,从右侧对应位置穿进子宫,再从切口左前下方边缘3cm部位穿出,之后将线收紧,彻底止血后拉紧缝线,并打结。之后对阴道进行观察是否出血,没有出血需要逐层关闭子宫切口与腹腔。手术结束后还需对患者展开3d的抗感染治疗,以预防术后并发症(包括发热、感染等)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止血效果,术中出血量、总出血量、止血及住院時间等指标进行观察与记录。其中,止血效果判定标准如下:
  显效:患者术后出血量不超过50mL/h,或出血彻底停止,宫缩及各项体征恢复至正常水平;有效:术后出血量不超过50mL/h,体征趋于平稳状态,但宫缩未得到恢复;无效:术后出血量超过50mL/h,各项体征及宫缩未得到恢复。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工具为SPSS 21.0统计学软件,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数据,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中,止血效果为显效、有效、无效的患者分别有35例、11例、2例,总有效率为95.8%(46/48);对照组显效、有效、无效分别有26例、12例、10例患者,总有效率为79.2%(38/48),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出血量及治疗时间比较
  在术中出血量、总出血量、止血及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FL)〗
  3 讨论
  近些年来,人们晚婚晚育观念逐渐增强,再加上流产次数的增加,导致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不断升高,严重威胁到了产妇的生命安全。由于产后出血病情严重,且病情发展快,临床应迅速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以促进产妇子宫收缩增强,及时将子宫壁血窦关闭[3.5]。
  本研究中,通过对观察组患者应用子宫压迫缝合术进行治疗,结果显示,该组患者的止血总有效率、出血量以及治疗时间,均明显优于接受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患者(P<0.05)。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子宫压迫缝合术中,采用了可吸收线对子宫前壁与后壁采用纵向缝合,缝合产生的捆扎力能够促使患者的子宫处于压缩的状态,在促进平滑肌收缩的同时,及时关闭子宫肌壁之间的血管,从而使得宫腔缩小,宫腔内的压力要高于动脉压,从而起到止血的效果。除此之外,子宫压迫缝合术还能对血管床造成一定的压迫,将血窦关闭,有效降低子宫内的血流速度,使子宫出血点形成血栓,进而积极改善患者的出血情况。另外,在结束手术的3~4个月后,可吸收线会被完全吸收,患者子宫及卵巢的血供也会逐渐恢复,生育功能也会逐渐恢复至正常状态[6.7]。
  综上所述,子宫压迫缝合术操作比较简单、快捷,止血迅速,产后出血患者术后恢复较快,且并发症较少,其预后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 孙建.产后出血采用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的止血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2018,05(35):32.33.
  [2] 贾惠琴.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07(15):106.107.
  [3] 李妹芬.用子宫压迫缝合术对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研讨[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18):92.93.
  [4] 刘玉双.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05(06):19.20.
  [5] 罗立芳.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2):174.175.
  [6] 冯家兵.用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产后出血的效果探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04):216.217.
  [7] 许云平.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4,09(02):7.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523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