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究式教学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胡云成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07-0168-02
  摘要: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教学中无论教师讲得多么动听,如果没有让学生有机地参与进来,其教学意图将得不到很好的实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如能在充分的研究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设计出适当的问题,一定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创设问题 主动探究 探究教学
  
  现代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是新时期教育教学的要求。作为一名教师,我在课堂中大胆创新,尝试自主、合作的探究式教学方式,现将在数学探究式教学中一些体会写出来,请各位老师指导:
  
  1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基本过程
  所谓探究教学,是指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主动地通过观察事物、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或猜想,经过调查、实验,搜集资料,建立模型,通过分析、思考、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积极地理解和建构知识,改善自身心理结构,形成正确的态度、价值观的过程和方式。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是由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开始的,学生在问题情景中经过思考,提出假设,尝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提出的问题。然后,学生收集资料,或回忆先前学过的知识,用于证明假设是否有效或正确。最后,对资料进行处理,利用资料和先前学习的知识进行推理,对假设进行分析、验证。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大胆假设,并且用所学知识验证得出结论,充分体现了探究式教学。
  
  2 初中数学探究教学的目标
  探究学习可以使学生增强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发展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探究式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未知的事物面前能主动地探求知识。探究式教学可以让学生掌握方法、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体验到求知的欢愉和成功的快乐,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社会责任感。探究式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充满探索和创新的过程,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探究式教学的目标是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目标系统。在教学中,学生们对生活中的问题如何转化数学问题产生了好奇,体验了数学化过程。让学生摆一摆,动手操作;想一想,观察思考;议一议,交流心得;学生通过分析、总结等一系列过程,经历探索数量关系,运用符号表示规律,通过运算验证规律,也达到了从探索规律中增加数学知识,培养创新能力;也体验了大千世界中事物的图形对称美,学会了倾听、交流、反思,发展了科学思维,增强了科学精神。
  
  3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策略
  3.1 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
  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探究式教学注重学生的探究、思考的过程,就必须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就必须克服过去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实现由“教”向“学”过渡,转变了教师的角色,由单一知识传授者转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与合作者,营造了一种教学民主气氛,建立了一个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友好与合作的师生、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创造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活跃的课堂气氛,给学生保留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教学环境,使学生的思维进入主动性、开放性、灵活性的状态。学生的情感处于自由、宽松、友好、积极的心理状态,从而使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进入一个自由驰聘的心理空间。在学生探究中,自主的空间容易激发学生的思维,平等的交流能够进行知识的构建。
  3.2 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探究教学通过“问题情境――猜想假设――获取信息――建设模型――解释交流――应用拓展”的模式展开。关注数学知识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克服机械记忆概念、原理、公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解决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在探究的过程中,经历了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数学化的过程,形成对数学的理解,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从具体到抽象是认识发展的规律。在布鲁纳看来,智慧生长是形成表征系统的过程。而表征或表征系统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套规则。在人类智慧生长期间,经历了动作性表征、映象性表征和符号性表征三个阶段。教师的任务是把知识转换成一种适应正在发展着的形式,以表征系统发展顺序,作为教学设计的模式,让学生进行发现学习。探究式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发展水平,创设具体情境,使学生从具体到抽象,并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动作性表征、映象性表征和符号性表征,帮助学生顺利地建构知识。
  3.3 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每个学生作为学习的个体在探究过程中开展独立的、个人化的自主学习,其形成的自己的问题、自己的见解,是合作性学习交流与合作的基础;而合作学习促使探究结果的提升,它促进学生社会化发展。但学生又是有差异的,而这种差异往往就是很好的课程、教学资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这就要求组建合作小组,在分配时一定要注意均衡学生的成绩、能力、性别。如我把班级中50名学生按成绩、能力、性别拱配分成了10个小组,把平时问题难易分成A、B、C三种层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去解决层次不同的问题,使层次低的同学通过合作交流得到成功。开展知识分层次递进,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3.4 满足多样的学习的需要。
  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的学习需要,鼓励与提倡学习多样化。
  3.5 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划,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综合应用的过程。数学可以帮助人们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解决问题。所以,数学探究式教学要重视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途径是让学生在“水中学游泳”,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是新世纪数学改革的一个重大举措,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我们数学教师面临的一次机遇与挑战。探究性学习还存在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这样才能为我们的祖国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和才能的人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387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