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档案数字化质量的规范处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绪成 陈素萍

  湖北省档案局(馆)纸质档案数字化2004年开始探索,2005年起步,2006年积累经验,如何实现全程规范管理确保质量,始终是一个关注的焦点。围绕这个焦点在实践中坚持三条原则:一是狠抓档案资料前处理,严把档案案卷基础关;二是狠抓文件扫描标准化操作,严把扫描图像质量关;三是狠抓档案资料后处理,严把档案资料原件还原关。两年以来,通过坚持原则、严格标准、规范管理,共完成馆藏档案数字化13个全宗,3万多卷,计1100多万页的数字化任务,制作光盘300多盘。鉴于数字化初期经验不足,当前仍然存在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主要是:
  
  一、档案数字化前处理
  (一)文件题名存在重要的遗漏错误,不能准确表达档案资料的中心内容和形式特征。如漏编文件题名、单份文件题名要素不全或不能准确揭示文件的内容,自拟题名没有加“[ ]”符号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存在。有些档案原卷内题名中自拟题名过于简单,无法反映档案的信息,前处理时又没有修改原题名;还有些文件在原目录中存在没有立件的现象。
  (二)文件责任者存在严重缺失现象,不能确认对档案内容进行负责的团体或个人。一是有的文件无机构名称;二是有的单位成立时的名称与现在的名称不一致,在前处理时没有按当时的机构名称填写;三是发文者误写成责任者。
  (三)文件编号存在不科学的问题,不能按顺序编号保持档案的连续性和一贯性。有的文件漏编页号;有的文件重复编号;还有一份文件上几个编号的情况。
  (四)文件目录表和备考表填写不规范,不能体现档案文件的完整性。在目录表中,有的没有按该文件最后形成时间认真填写;或同一文件目录多份文稿,或漏写文号,或文号填写不全。在备考表中,一是缺乏必要的说明。如对于重份文件不应该扫描、卷内文件顺序颠倒没有拆卷重新编页码、卷内破损文件等情况没有在备考表中注明。二是备考表表树错误。如备考表所标示卷内文件页码数与实际数不相符等。三是缺备考表。
  (五)卷内同份文件的底稿与正式文件分开放置,容易疏漏出错,造成重复扫描。
  
  二、档案资料扫描过程中
  (一)漏扫与多扫问题。一是漏扫描档案文件资料、大图纸的大量信息。有的档案页面折字遮字,信息没有全部扫描出来;有的统计报表漏扫描信息,如在一套表中两组数据的信息只扫描了一组。二是对列为不进行数字化处理的对象进行了扫描。如:正式文本中的定稿(文件处理签及定稿中有领导人亲笔批示和审改内容的除外)、成批统计报表中的重复性填表说明文字、有正式转发件(发文)的被转发件(收文)等无须列入数字化处理的对象,实际上进行了扫描。
  (二)大幅面图像的拼接处理问题。大幅面档案、资料、图纸进行分区扫描形成的多幅图像,按要求应该进行拼接处理,合并为一个完整的图像,以保证档案资料数字化图像的整体性。在扫描过程中,从技术上完成多幅图像的拼接处理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是在扫描加工的实践中却往往没有这样做。这种情况必将影响全文档案数据的未来利用。
  (三)选择扫描色彩模式及分辨率的问题。一是在选择扫描色彩模式方面,没有根据档案的纸质质量的不同而分别采用黑白二值、灰度或者彩色扫描,扫描出来的全文档案数据或者缺乏层次感、或者幅面清晰度较差。二是选择扫描分辨率方面,没有根据档案纸质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分辨率,没有严格按照图像清晰、完整、不影响图像利用效果的要求进行扫描。对同一卷档案采用同一种分辨率、同一种模式进行扫描,完全不考虑在同一卷档案中也会有不同纸质质量。其产生的后果是,有的幅面比较清晰,有的幅面则清晰度较差,因此在扫描中正确地选择分辨率参数是很重要的。
  
  三、扫描后档案资料的处理
  (一)扫描案卷检查问题。按规定必须等案卷数字化工作完成后才能抽检,但实际操作中有时案卷数字化工作没有完成就提前进行了抽检,达不到抽检目的。
  (二)扫描案卷装订问题。按技术要求,案卷装订要保持档案的原貌。由于档案案卷的历史原因和实际操作的不负责任,往往出现两种不应该出现的状况:一是发生漏装订部分档案页码;二是把属于本案卷的文件,错装进另一案卷。
  四、扫描案卷的归档文件目录表打印问题
  归档文件目录表的打印既是弥补原档案目录缺陷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又是对扫描档案资料的一次全面回顾和梳理。但往往出现对此项工作不够严肃认真、不能保持档案目录准确性的情况。一是出现漏打文号、责任者或文号打印不全的情况;二是错打文件题名、文件时间;三是一份文件有多份文稿,没有按文件最后形成时间打印。
  综上所述,纸质档案数字化过程中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也有一定的共性,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改进。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是相当复杂的,要认真研究,区别对待。
  湖北省档案局(馆)对档案数字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注意加强分析,研究对策,及时改进。主要做法是:
  一、宏观上紧扣目的。档案数字化的根本目的无外乎两条:一是方便利用,二是保护原件。从方便利用考虑,主要要求适应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大环境,图像清晰、挂接正确、拼接完整是必不可少的条件,质量保证是基础。因此,狠抓全程质量管理是关键。从保护原件考虑,一是要注意扫描后档案原件装订正确,符合规范,并保持其原有的形式特征和文化特征;二是不能错装、漏装,确保档案原件的齐全完整,避免缺失。实际操作中加强监督检查必不可少。
  二、微观上把握标准。纸质档案数字化要求很高,切实做好并不容易,把握标准、严格操作十分重要。两年来,湖北省档案局(馆)在坚持国家档案局关于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标准的前提下,根据实际工作的发展需要,先后起草和制订了《湖北省档案局(馆)档案数字化工作实施细则》、《湖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数字化工作流程和任务要点》、《湖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数字化质量管理暂行办法》、《湖北省档案局馆馆藏档案数字化数据成果移交、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强化了纸质档案扫描过程的技术要求和安全保障,较好地促进了纸质档案数字化工作的持续健康推进。
  三、环节上加强检查。纸质档案数字化涉及组织规划、前处理、数字化处理、后处理、验收付款等众多环节。每个环节又有不同的任务和控制要点。所有任务和控制要点目标都是要确保质量,对历史负责。以此为前提,加强环节上的监督检查必不可少。现实中有一种“原档案是什么样就保持什么样”、“我给什么你就扫什么,不必动脑费心”的“原生态想法”。这种想法初看起来简便易行,认真分析则得不偿失,或成本太高,实践结果也不符合扫描信息唯一性、科学性的要求。切实抓好档案前处理质量检查是第一关,第二关是数字化加工数据质量抽查,第三关是档案实体还原检查。
  四、工作上总结评估。档案数字化的“硬成果”,即完成计划目标固然重要,“软成果”,即实践中的问题、经验、体会也必须上升到理论和制度机制等层面进行疏理,以更好地指导和规范未来的档案数字化工作。档案数字化完成一阶段任务以后,内部不是要急于安排下一阶段工作,而是要抓紧进行回顾性总结评估,以集思广益、积累经验、分析问题、完善措施,推动档案数字化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达到新境界。
  
   (作者单位:湖北省档案局 43007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3082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