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公立医院资金管理的内部控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资金管理对企事业发展具有直接影响,尽管公立医院的资金来源是政府拨款,但若是资金管理水平较低、内部控能力较差,仍然会无法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阻碍自身发展。本文主要对公立医院资金管理的内部控制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公立医院提高资金管理内部控制水平提供借鉴,推动公立医院稳定发展。
  【关键词】公立医院 资金管理 内部控制
  目前,医疗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公立医院在新医改的大环境背景下,同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资金管理在管理工作中占据核心地位,良好的资金管理有利于保障公立医院健康持续运营,由于增强内部控制能力可以提高资金管理水平,所以公立医院可以通过采取科学合理手段,积极强化资金管理内部控制能力。
  一、公立医院资金管理存在的内部控制问题
  (一)风险问题
  (1)医疗风险。医疗风险在公立医院所有风险问题中最为常见,是指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可能会对患者产生的不确定伤残损害,是引发医患纠纷的主要原因,主要包括非计划性医疗风险、非预期性医疗风险与非故意性医疗风险。医疗服务因为会受到多种影响因素制约,在实际诊疗过程中存在多种不确定性,影响医疗风险的因素大致包括医生技术水平、器械设备质量、患者本身等,其中器械设备受资金管理影响较大,如果资金管理不到位,就会导致采购回来的器械设备质量不符合标准,影响后续使用。
  (2)财务风险。公立医院的财务风险通常与经营活动、运营情况息息相关,如果实际运营情况与财务管理目标不一致,就会导致公立医院的资金链条断裂,使得某些经营活动无法正常开展,最终给医院造成严重的财务损失。财务风险受资金管理影响比较大,无论是资金筹集还是使用,若在某一程序出现问题,对整个资金管理都会造成不良影响,进而引发财务风险。
  (二)管理问题
  (1)管理环境较差。资金管理内部控制环境是公立医院开展资金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若是管理环境较差,会对内部控制效果产生不利影响,比如资金管理结构不严谨、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较差、工作氛围过于松散等。忽视内部控制环境问题,会严重影响公立医院资金管理效果与质量。
  (2)流于表面形式。目前,尽管我国大多数公立医院针对资金管理工作,建立了内部控制相关制度和体系,但实际执行力度却相对较差,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使得资金管理内部控制只是流于表面形式,既无法防范风险,又无法提高管理水平,制约公立医院的发展进步。公立医院的相关管理人员在进行内部控制时,过于依赖理论知识,严重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不仅没有提前制定资金管理规划,监督管控力度还不足,使得医院资金亏空、滥用现象频频发生。
  二、构建资金管理内部风险评估机制
  公立医院面临着多种资金管理风险,例如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医疗风险等,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并控制这些风险,就会给资金管理工作带来严重侵害,不利于医院内部良好工作环境的营造,制约工作质量与效率。因此,为了提高资金管理的内部控制水平,科学控制资金管理风险,公立医院需要构建资金管理内部风险评估机制,对资金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把控,极力避免出现资金管理风险问题。
  第一,公立医院的各级资金管理人员应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努力增强自身辨别与评估风险的能力,以便医院能够在风险发生时,及时采取有效方法防范资金管理风险,避免给医院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声誉损失。例如,公立医院可以成立资金管理风险培训班,对资金管理人员进行风险意识培训,促使管理人员与内部控制人员革新传统管理思想,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对风险进行评测与预估,从而有效提升公立医院应对资金管理风险的能力。
  第二,公立医院要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内部风险评估机制,通过该机制来强化内部风险控制能力,提高医院的资金管理水平与能力。比如,公立医院可以采用聘请资金管理专家的方式进一步完善资金管理风险评估机制,帮助医院管理人员科学识别各种资金风险,加强内部控制能力,为公立医院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与环境。需要资金管理内部控制人员注意的是,由于公立医院具有特殊性,所以在构建风险评估机制时,不能对其他企事业的风险评估机制生搬硬套,而是要结合自身实际运营情况,对资金管理内部风险评估机制进行创新。
  三、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内部控制制度
  (一)监督管理制度
  对于资金管理内部控制的管理问题,公立医院可以采用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的方式进行管控。
  一方面,公立医院应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严格监督管理,例如器械设备和药物的采购情况,某些采购人员可能会因为某些原因购买一些质量与价格严重不符的器械设备、药物,通过这种以次充好的行为谋取私利,给医院造成严重资金损失,甚至引发医患纠纷。因此,资金监督管理人员需要对每一笔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管控,做好资金申请、登记、批准和后续监督工作,防止出现滥用、挪用资金的行为,为公立医院的资金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另一方面,监督管理人员要定期对资金收入、预算与支出进行核算,通过对比来了解资金使用情况,根据资金差异来调整资金管理内部控制方向。例如,监督管理人员可以针对预算、支出、收入进行立项分析,利用计算机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对资金数据进行记录、收集、分析和整理,重点核查严重超出预算的资金使用情况,调查清楚原因并及时向上级领导进行报告,以此强化资金管理监督力度,有效抑制资金恶意流失。
  (二)全面预算制度
  全面预算制度是公立医院实现提高资金管理内部控制水平的重要手段。建立完善的全面预算制度,有利于帮助医院优化资金与资源配置,可以为资金管理安全提供保障,在新医改社会发展背景下,已经成为公立医院做好资金管理工作不可或缺的环节。公立医院需要对资金管理内部控制人员进行系统性专业培训,要求相关工作人员积极革新管理观念与控制观念,充分认识到全面预算管理对提高资金管理水平与内部控制能力的重要性。例如,公立醫院可以构建专门的培训组织,鼓励全体资金管理的内部控制相关人员积极参与到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中,加强资金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合作,从而为医院营造严谨的内部控制环境。   (三)沟通协调机制
  公立医院应建立健全沟通协调机制,明确资金管理人员与内部控制人员的责任,促使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对医疗业务、资金管理进行全方位监督管控。公立医院的资金管理人员对资金审批工作要做到严肃、严谨,在重大资金决策决定之前,需要与内部控制人员、财务会计人员、监督管理人员进行资金使用论证,只有多方达成共识才能对该项资金进行审批,以此来实现规避资金管理风险。内部控制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做好内部控制工作既可以为提高资金管理水平提供有效保障,又能够实现资金资源的前瞻性最优配置,有利于全面控制各项资金支出使用情况,推动公立医院稳定持续发展。
  (四)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是规范资金使用情况、保证公立医院各项经营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公立医院想要增强资金管理能力,保证整体工作环境的和谐有序,真正做到规避各项风险,必须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并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科学性与规范性。
  一是,公立医院要结合自身实际资金管理情况构建内部控制制度,实行岗位分离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岗位轮换制度、授权审批制度、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等,要求内部控制人员严格按照规范和标准开展内部控制工作,保证公立医院资金管理环境处于健康状态。例如,公立医院要明确资金管理部门各关键岗位的基本职责,对岗位权限进行限制,通过相互制约的方式来避免出现以权谋私等不良行为;对于资金流量较大的经济业务,必须进行联名签字与共同审批,单独的个人没有权利直接决定。
  二是,由于公立医院的资金由政府划拨,所以公立医院要结合国家政策方针、相关法律以及自身业务特点,科学制定内部控制范围、目标,从而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合法性、全面性与可行性。因为资金管理贯穿公立医院的整个工作系统,故而内部控制制度内容要涉及所有医院岗位和工作程序,将重点放在采购、预算、合同管理等环节。比如:公立医院可以针对各科室的医护人员开展内部控制制度学习工作,要求医护人员针对自己不明白的条款进行交流沟通,令所有医院工作人员清楚认识到内部控制制度并不是一纸空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公立医院要想做好资金管理工作,必须强化内部控制能力、提升资金管理水平。公立医院的资金来源于国家,为了促使自身更加适应经济市场发展、充分发挥资金价值,需要构建资金管理内部风险评估机制,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內部控制制度,以此推动医院相关工作稳步进行,为人们提供优质服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8291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