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国国家竞争力的动态跟踪分析:2015~2016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文章基于“贸易-资本-货币”三维视角构建的国家竞争力评价模型,对2005~2016年间G20(二十国集团)成员国的国家竞争力进行测算,对此时间段内中国国家竞争力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研究,探寻中国在国家竞争力上的优势点和薄弱点,并提出适合中国国情能提升国家竞争力的策略。结果发现:中国国家竞争力在2005~2016年间处于持续上升阶段,在二十国集团中的排名由11名跃居至第4名,其中,中国贸易竞争力和投资竞争力上升明显,已处于一个较高水平,但中国的货币竞争力一直处于较弱势地位,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针对中国国家竞争力的不足,文章提出几点改进策略:通过制度创新和政策调整吸引投资;增大金融市场体量和对外投资的质量;增强货币可流动性和可自由兑换的便利程度;加强设施建设;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等。
   关键词:国家竞争力;三维评价模型;G20国家;动态跟踪分析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渐深入,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日益密切,各种生产要素和资源在国际间的流动也越来越频繁,这有效地改善了世界经济资源的配置效率,大大提高了国家生产力,促进了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但同时各国也越来越以主体身份加入到国际竞争中,并且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提升国家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竞争力。
  国家竞争力是一国通过发展其经济从而实现社会繁荣的能力,往往用来作为各国在国际竞争中的表现方式,并且随着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的发表而成为经济学界关注的热点,其中世界经济论坛(WEF)的《全球竞争力报告》和洛桑管理学院(IMD)的《世界竞争力年鉴》是两个相对权威的国家竞争力评价体系。中国虽然在国家竞争力的研究时间上比欧美发达国家晚,但是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内的众多经济学者也开始深入研究国家竞争力。
  G20的全称是“二十个最重要工业和新兴国家集团”,由“七国集团”(美、英、法、德、意、日、加)、“金砖五国”(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南非)、七个重要经济体(澳大利亚、墨西哥、韩国、土耳其、印尼、沙特和阿根廷)以及欧盟组成。该集团的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3,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总量的90%,土地面积占全球总量的60%,贸易总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80%。G20集团参与国家数量大、覆盖面广、代表性强、影响力大。本文以G20作为研究对象,选择最适合的理论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依据指标来源,收集2005~2016年的数据,通过计算得出G20国的国家竞争力排名,并通过对比分析法,对中国国家竞争力的各个指标排名进行研究并与其它国家进行比较,探寻中国在国家竞争力上的优势点和薄弱点,提取二十国集团中其它国家值得借鉴的经验与方法,总结适合中国国家竞争力提升的策略,希望能为我国未来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二、国家竞争力的“贸易-投资-货币”三维结构模型
   本文在选择国家竞争力理论模型和评估体系依照以下原则:第一、理论模型能够直观而具体的体现G20国家的国家竞争力水平;第二、理论模型应涉及国家竞争力的主要方面,使得对比分析具有意义;第三、评估体系和指标要具有实用性;第四、评估体系要具备普适性和可操作性。
   基于以上三个原则,本文参考侯经川和周露(2016)发表在《中国软科学》上的《基于“贸易-投资-货币”三维视角的国家竞争力测度与提升策略研究》中所构建的理论模型和指标体系,该模型将博弈论运用到国家竞争力的研究领域中,对国际经济竞争态势进行分析,模型中的指标数据可获得性强,且处理计算较为简便,对本文理论模型和指标的选择上具有参考价值。
   侯经川关于国家竞争力构建的三维评价模型,如图1所示,最底层是贸易层,即国家之间经济往来最基础的层面,即商品之间的往来。中间层是投资层,是交换生产条件的平台,通过吸引外国投资促进国家的发展,或者对外投资获得投资回报。顶层是货币层,而国家之间货币兑换的比率不仅影响贸易和投资的交换价格,还决定了各个国家的财富值。
   在侯经川的论文中,由“贸易-投资-货币”三个维度测度出来的三个竞争力分别是贸易竞争力、投资竞争力、货币竞争力,这三个竞争力分别根据其“合争”“分争”理论衍生出来六个指标,即贸易条件指数、国际贸易占比、境外直接投资收益率、国际投资占比、实际有效汇率、外汇市场占比。
   但是在这六大指标数据中,境外直接投资收益率的数据不可得且逻辑上存在不合理性。境外直接投资收益率的结果受到汇率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而某些国家因为自身汇率制度的问题,因而在理論上不能为对外投资定价。境外直接投资收益率指的是对外直接投资收益额与对外直接投资投资额的比值,本文的研究对象为G20国家,其中一些国家在2005~2016年的对外直接投资收益额数据不可得,因此本文选择数据可得且说服力更强的投资收益率作为指标数据。一国的投资收益率指的是对外投资收益额与对外投资额的比值,投资收益率这一指标的经济意义计算简单、明确、直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投资效应的优劣。且由境外直接投资收益率测算出来的国家竞争力排名中,日本在九国中仅排名第七名,不仅排名在中国之后,还不如经济体量较小的法国和意大利,着实让人吃惊,在WEF和IMD发表的国家竞争力排名中可以看出,日本的国家竞争力排名在法意两国之前,本文选用的投资收益率这一指标更全面,通过后面的数据分析得出的结果也更加符合客观事实。
   另外侯经川在选取国家的和地区的过程中国家和地区的数量不足,仅有九个样本,对于整体三维评价体系整体作用的发挥具有明显的制约,而且其中大部分是发达国家,因此对于身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具体竞争力情况,尤其是在全球有影响力的发展中国家的国家竞争力的定位没有被涉及到,而采取G20的数据则能完美弥补这方面的缺憾,使得分析更加的完善和科学。
   在计量方法上,本文借鉴IMD发布的《世界竞争力年鉴》中等权重处理指标的方法,对所得的七国集团六大指标数据先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再分别对贸易、货币、投资竞争力下的两个二级指标进行等权重处理,最后将同一个维度下的两个二级指标相加得出相对应维度上的竞争力值,而最终的国家竞争力值也就是将这三个维度上所获得的竞争力值进行等权重相加。这也是国际上认可度较高的方法:对每一项同级别指标进行等权重处理,即逐层根据指标数量平均分配权重。具体指标,指标占比和数据来源如表1所示。    三、G20国家的国家竞争力评价
   (一)二十国竞争力测算
   我们将不同数据库得来的六组数据按照每一维度下两组数据等权重处理再相加的方法,最后得到二十国集团在2005~2016年三个维度上的竞争力数值,再将得到的三组竞争力数值进行等权重相加得到国家竞争力值。
   (二)竞争力分析
   1. 贸易竞争力分析
   欧盟作为贸易竞争力最高的地区,虽然有些波动,但是其贸易竞争力指数在2005~2016年间远远领先其它国家和地区,一直处于第一的地位。而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美国,其贸易竞争力指数一直稳居世界第二位,虽说有些波动,尤其是在2008年之后其贸易竞争力指数降到了1.55,但是随着其国内经济的复苏,其贸易竞争力指数从2011年最低的1.55攀升到2016年的1.74。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其贸易竞争力指数一直处于逐步上升的阶段,从2005年的0.98,位于G20集团的第五名,上升至2016年的1.51,其指数仅次于欧盟和美国,位列第三名,并且根据趋势来判断,似乎中国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并没有受到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一直处于稳步提升的阶段,但是在2015年达到1.59的峰值后,降低至2016年的1.51,出现了下降的趋势。随后的是德国、英国、日本、法国和澳大利亚等西方其它的发达国家,虽然出现波动,但是一直呈现出比较强有力的贸易竞争力。剩下的就是“金砖国家”和其它发展中国家,从数据中可以看出,虽然有些国家的贸易竞争力是一直在增长的,例如印度,但是大部分的贸易竞争力一直波动,没有很大的变化,这说明在贸易竞争力方面虽然出现了机制上的转变,但是从贸易竞争力角度看还没有正式的将传统的国际贸易力量形势正式打破,因此需要例如中国和印度等其它没有在传统贸易竞争力强国之中的新兴贸易竞争力强国来争取,从而能够使国际贸易竞争力机制符合大多数国家利益的形式上来。
   2. 货币竞争力分析
   货币竞争力主要表现在其地区或者国家的货币是否坚挺。从所算出的货币竞争力指数来看,美国的货币竞争力虽然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时存在小幅度的下降,仍是G20集团货币竞争力最高的国家,其主要归功于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经济危机后的经济的快速复苏。货币竞争力位列第二位的是欧元区国家,例如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其货币竞争力一直居于第二的位置,并且截止于2010年,其货币竞争力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但是由于之后爆发的欧债危机,造成欧元的迅速贬值,从而导致了其整体货币竞争力的下滑。位于第三、四位的是日本和英国,这两个国家的货币竞争力有明显的类似方面,其竞争力的上涨和下滑与美国的货币竞争力有着惊人的相似,唯一不同的是英国在2015年货币竞争力达到1.12之后,2016年下降到1.04,主要原因是由于其脱欧造成的不良影响。至于中国,则在2016年货币竞争力位列第5名(可以将欧元区列为欧洲联盟),达到0.83,从2005年仅仅高于巴西到现在位列第五名,并且其货币竞争力趋势从2005~2015年也一直处于上升阶段,虽然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时,货币竞争力出现了小幅的下降,但是在随后的时间里,一直稳步上升,直到2015年,其主要得益于国内巨大的外汇储备,能够保持国内货币的稳定。至于其它国家,比如印度、俄罗斯、墨西哥、巴西和阿根廷等国家,其货币竞争力一直处于下降的态势,表明其货币的币值稳定和自身外汇储备具有很大的问题,而中国作为货币竞争力持续上升的国家,与这些国家相比较,自身货币竞争力的未来前景还是比较明显的,货币竞争力的持续提高对人民币国际化具有很大的帮助。
   3. 投資竞争力分析
   从投资竞争力指标中,可以看出,欧洲联盟自2005~2016年在G20集团中的投资竞争力都是最高值,尤其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这一年,其投资竞争力达到了顶峰,为5.01,并且其波动幅度并不大,而且从趋势上看,除了欧债危机那几年出现了明显的下滑之外,一直处于比较稳定的趋势,尤其是在2015~2016年,出现了增长的态势。美国则在投资竞争力上稳居第二位,其投资竞争力在2005~2016年的趋势是呈现出U型结构,可以看出美国投资竞争力虽然受到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由于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金融危机爆发后的6700亿美元的刺激计划,给了投资者信心,使其投资竞争力出现了反弹。中国的投资竞争力在2016年达到1.26,从2005年的0.63排名第11名,跃居到第3名。并且其增长势头依旧明显。接下来就是传统发达国家,在传统发达国家中,除了日本外,其它传统发达国家的投资竞争力都出现下降趋势,从一定意义上表明,传统发达国家的投资竞争力出现了下滑,这也是传统投资模式出现裂痕的表现,从另一方面讲也是新的投资机制和投资模式形成的明显标志之一。金砖国家和G20内部的其它发展中国家,其投资竞争力形式并不太好,不仅仅投资竞争力水平较低,而且其波动较大,不太稳定,容易造成投资者信心的缺失,需要新的投资竞争力崛起的国家的带领和引导,才能使得其投资竞争力出现平稳健康的发展,也有利于新的投资机制的建成。
   4. 国家竞争力分析
   从数据上可以看出,国家竞争力最高的是欧盟,其竞争力从2005~2016年间都是处于第一的位置,虽然在此期间经历了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负面影响,但是对其总体竞争力并没有较大的影响,其竞争力水平一直保持较高水准。第二名为美国,2016年其竞争力达到2.99,并且其势头依旧有上升趋势,未来有可能取代欧洲联盟,成为G20集团中最具有竞争力的国家。位列第三名的是德国,这个属于欧洲联盟的国家,由于其自身拥有强大的经济和科技实力,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虽然呈现出经济发展疲软和国内难民问题,但是依旧表现出强劲的国家竞争力实力水平,但是由于第三世界国家的突起,在国际话语权上的地位越来越重,也间接造成德国国家竞争力水平自2005年起至2016年逐步走低的态势。第四名是中国,2016年中国的国家竞争力指数达到1.20,从2005年在G20集团中并列第11位,一跃成为第4名,充分表现出中国国家竞争力的快速发展,并且中国国家竞争力的发展趋势也是逐渐上升的,表明了作为重要新生的国际力量,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的作用也将会越来越大。西方其它传统发达国家,由于其自身经济基础雄厚,科技水平较高,因此其竞争力虽说经历了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总体上在G20集团话语权还是比较重的,但是其总体国家竞争力和德国一样,也是持续下降的。后面的就是金砖国家和其它发展中国家,虽然其国家竞争力出现了波动,但是总体趋势是上升的,比如韩国和巴西。    从总体上讲,中国在贸易竞争力、货币竞争力、投资竞争力和国家竞争力这四个方面在这十二年的时间里增长迅速,并且其发展趋势较为平稳,因此在国际社会中取得了更多的话语权,国际地位迅速提高,这对于改变国际关系格局,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格局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贸易角度制定符合双边利益的规则,金融角度促成国际货币的多样化对于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新危机具有很大的帮助,而且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参与新的国际贸易和金融机制改革上来,对于整体促使第三世界在国际社会话语权的提升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四、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国家竞争力对比分析
   中国的国家竞争力在2005~2016年期间,国家竞争力指数已经从与俄罗斯并列第十名上升至第四名。中国的国家竞争力指数排名在G20集团中很靠前,因此要对中国在这个时间段内国家竞争力快速上升的经验进行分析。中国和一些老牌发达国家如美国和德国,仍然存在一些差距,另外,通过观察中国与日韩及金砖国家竞争力的消长态势,也可以对中国进行一个重新的定位,为接下来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一)中国国家竞争力的优势面
   2016年中国的投资竞争力、贸易竞争力、货币竞争力分别在二十国集团中排名第三、第三和第八,对于中国国家竞争力的贡献主要依赖投资竞争力和贸易竞争力。进一步对竞争力的二级指标进行分析,从表2、表3可以看出,中国的投资收益率虽然处于波动状态,但是总体来说处于一个较高水平,2016年中国的投资收益率已经超过日本(2.93%)达到3.07%,现在仅次于美国的3.39%,在二十国集团中排名第二。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中国四万亿的救市措施拉动了国内投资总量和贸易总量的提升,中国从2009年底开始增大对外投资的额度,三年间共增加了约7000亿美元,可见中国对贸易投资的重视程度。另外,2016年中方借助G20推动设立了贸易投资工作组,G20各个成员就落实土耳其安塔利亚峰会关于加强贸易投资合作和定期举办贸易部长会议取得重要共识,形成了新的机制。因为中国在贸易和投资上所做出的一些努力,使得中国在投资和贸易上也逐渐形成自己的优势。
   (二)中国国家竞争力的劣势面
   中国在货币这个维度上一直缺少竞争力,2016年中国的货币竞争力指数为0.83,仅排名第八,不仅被美国(2016年货币竞争力指数为3.93)远远甩在身后,而且还不及欧洲其它国家如德法意三国(2016年货币竞争力指数分别为1.71、1.72、1.71)货币竞争力指数的一半。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2016年中国在实际有效汇率这一二级指标上在二十国集团中的排名为第二名,处于优势项,但是在外汇市场占比这一指标上远远不及欧美国家,2016年中国的外汇市场占比为1.99%,仅排名第十二名,和排名第一的美国(2016年外汇市场占比为43.80%)相差有近22倍,与欧盟、欧元区成员德法意、日本也有较大差距。中国的外汇市场以国内银行间的外汇交易为主要市场,其本身也就存在自我封闭的特性,因此也就造成了其竞争力较为低下的问题。另外,中国的国际投资占比也是一大劣势,2016年中国的国际投资占比仅为5.0%,虽然较2005年的1.41%有了较大提升,但是和欧洲联盟37.6%、美国24.2%的国际投资占比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也正是国际投资占比这一二级指标拉低了中国的投資竞争力。
   (三)中国与欧美强国的差距所在
   从上述国家竞争力评价结果来看,在二十国集团中排名靠前的除了欧盟、美国之外,第三至第七名分别是德国、中国、法国、日本和意大利,中国在二十国集团中排名第四,总体来看,欧美强国大多在第一、二梯队中,中国虽然挤入第二梯队,但是和欧盟、美国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那么具体差距又在哪呢?
   如上所述,中国国家竞争力的劣势主要表现在外汇市场占比和国际投资占比这两个方面,而这也正是和欧美国家拉开差距的地方。中国与欧美国家最大的差距在于“外汇市场占比”这一个指标上。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一直处于强势地位,美国的外汇市场占比在2005~2016年期间一直遥遥领先,是第二名欧盟的近三倍,是中国的四十多倍,而德国、法国、意大利之所以能在这一点上大幅胜出,就在于它们联合推出了欧元,成立了欧元区。法国、意大利的经济实力并不如中、日两国,但是因为同在欧元区里行使欧元,货币的国际地位不仅增加了欧元区国家金融中介之间的流通效率并使交易成本降低,还挤占了英镑、日元乃至美元等传统强势货币的市场份额。
   随着中国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需求增加,人民币国际化对于中国未来国家竞争力的提高和贸易多元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贸易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虽然中国的国际投资占比已从2005年的1.41%上升至2016年的5.0%,但是和欧美国家的差距仍然较大,欧盟和美国的国际投资占比分别为37.6%和24.2%,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和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劳动作为密集型要素,而资本却是稀缺型要素,这就决定了中国对外投资的比重和绝对数要小于西方诸如美国和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尽管中国和欧美强国有着一定的差距,但是作为快速增长的新兴经济体,彼此之间还有很多的合作空间,中国和欧盟要联合起来,借助“一带一路”战略加强经贸合作关系,优化投资结构,减少对技术贸易壁垒和投资规则的设置,实现出口产品多样化。
   (四)中国与日韩及金砖国家的竞争力消长态势
   由于地缘关系和经济发展的诉求,中国、韩国和日本在竞争与合作上的研究日渐增多;另外作为形态差别不大的金砖国家之间的竞争合作关系的研究也是比较普遍。
   1. 中国与日韩的竞争力消长态势
   日本曾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现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2016年其国家竞争力排名仅与意大利同为第六名。而邻国中国国家综合实力则开始快速增长,从上图可以看出,2005年中国的国家竞争力在日韩和金砖国家中与俄罗斯共同排在第二位,与日本有较大差距,但在2013年就超过日本,一跃成为七国的领头羊,并且仍有较强的上升势头。    从G20国家竞争力排名上看,2005年中、日、韩三国的国家竞争力排名分别为第十、七、十三名,到了2016年中、日、韩三国的国家竞争力排名分别为第四、六、十三名,可见中国国家竞争力提升较为迅速,日本仅提升一位,韩国则仍为第十三名,在二十国集团中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从以上贸易、货币、投资三大竞争力六大指标的具体分析中可以看出,日本在货币上占有较大优势,中国在贸易和投资上得分更高,而韩国在这三国中实力最弱,作为曾经的亚洲四小龙之一,近些年经济增长较为缓慢,也急需在亚洲寻求合作伙伴寻找出路。
   在实际中,中日韩贸易区的创立也是一直处在三国谈论的范围之内。2002年,三国首脑的会晤就首次提出创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初步设想,并且在2012年11月20日这个时间点上,中日韩三国掌管经济和外贸的部长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会晤,最终敲定中日韩自贸区的建立开始进入谈判阶段。然而之后日本政府宣布加入奥巴马政府主导的TPP谈判中,中日韩贸易区的谈判进入了停滞阶段。未来中日韩三国需要加快建设自由贸易区,共同致力于构建合理的贸易政策和法律法规。
   2. 中国与金砖国家的竞争力消长态势
   “金砖国家”最早有四个国家,分别为中国、俄罗斯、印度和巴西。之后南非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因此四国将南非引入到“金砖国家”,也就是现阶段所说的“金砖五国”。无论从整体上还是各个国家层面上,金砖五国的世界影响力都在不断增强。虽然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均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2016年金砖五国的国家竞争力排名依次是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
   五国的发展速度在2005~2016年间存在较大差异,增长速度最快的是中国,2005年俄罗斯和中国的国家竞争力指数一样高,在二十国集团中的排名皆为第十名,自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由于饱受国内资本的短缺,因此只能通过出口能源来进行外汇的获取,如果中国和俄罗斯进行长久的合作,对于俄罗斯摆脱能源价格不稳定带来的国内经济波动的风险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中国则能够利用到比较安全和稳定的能源供给,从而使双方都获得收益。
   印度作为世界上人口第二大国,进入新世纪后,依托软件和制药等高新产业,使印度保持每年超过5%的增长速度。仔细观察印度经济的发展方式,印度的经济增长速度虽然较快,但是其总量并不高,而且其内部的产业结构也不太符合当前印度自身经济发展的情况,诸如印度国内工业比较落后,仅仅是依靠一些高新技术产业来促进经济的增长,但是这些部门吸收劳动力,尤其是一些低素质劳动力的能力比较差,因此也就造成了整个印度的产业结构和就业层次的两极分化,再加上印度自身的宗教问题严重,并且政府长期出现赤字,进一步加深印度未来发展所面对的困难。
   巴西作为拉美地区最发达的国家,其作用和地位在拉美地区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其国内通货膨胀和政府财政赤字都很严重,因此急需通过合作的方式解决自身所面临的问题。
   五、中国的国家竞争力提升策略
   中国在国家竞争力六大指标上有着自己弱势的地方。结合调研分析数据,针对中国国家竞争力的不足,提出如下建议。
   (一)貿易
   贸易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显而易见。目前,在二十国集团贸易竞争力的排名中中国位居第三,这说明我国在贸易竞争力上占有一定的优势,我们应当继续保持这种优势,并利用这种优势去以点带面。
   政府在已有的贸易优势地位基础上,应以建设“贸易大国”为目标。注重短期,兼顾长期,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帮助国内中小企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坚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努力营造出创新的环境。首先要十分熟悉对外贸易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和当地海关的贸易政策;积极鼓励对外贸易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保护企业的专利知识产权,坚决打击侵权行为;提高品牌、质量和服务等方面的新竞争优势。
   努力构建稳定的大宗商品机制,推动多边贸易和投资进程。中国可以提议和推动G20建设一个全球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将全球能源市场的不稳定因素控制在一个安全的水平上,从而将全球能源市场的的价格控制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
   (二)投资
   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中不管是对外投资还是出口,都有可能引起技术、管理等要素的外溢,政府通过常规的刺激政策,指导有一定联系的企业和部门进行海外投资,从而提高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首先要对金融行业进行改革,使其规范化。投资、贸易、金融是相互联系的,没有规范的金融体制就不会有资本的良性循环也不会有商贸的良性循环。国企规模大但效率不免就低了,民企创新的劲头足但有时缺乏力量,所以两者可以合力取长补短构建混合所有制的投资新方式,释放企业潜在的活力。
   利用核心自由贸易区和“一带一路”编织对外直接投资网,而且编织的投资网里既要有合作又要有竞争。我国的开放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目前技术创新,产业合作以及对外投资正在逐步带动商品和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所以要以现有的海外投资规模为根基提升海外生产力。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如建设全面的贸易和投资网络管理平台。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系统和全面的国际投资体制需要能够承载大规模数据的电子交换和信息处理系统的构建。
   (三)货币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应当和该国的货币流通性成正相关。在这种情况下要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我们必须 推动完善金融市场,加快金融市场的自由化和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国需要通过制度创新和政策调整吸引更多的投资,这不仅需要持续增大其体量及对外投资的质量,而且还需要增强货币的可流动性和可自由兑换的便利程度。
   激励国内民族金融部门能够走向世界,获取更多金融发展的经验,促成自身金融体系的完善。    加强与其它国家的货币商议,制定相关结算协定。当前全球经济增长存在很多不稳定因素,在当前国际货币重构过程中,我国政府可以顺势而为,通过与其它国家积极商议制定相关结算协定等进行政策扶持。提高人民币国际化以增强货币竞争力的过程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我国首先可以扩大其在亚洲地区的经济影响力,尤其是东南亚地区,成为区域性货币,提高人民币成为储备货币、投资货币、计价货币的需求,然后以东南亚为基点再不断扩大影响范围,进一步发展成全球性货币。
   (四)合作和运行机制
   当今世界,在全球经济治理改革中起着显著作用的大多数是发达国家,对经济治理的话语权是G20国家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一场博弈,这种话语权需要以自身的改变与行动去积极地争取。
   对本国在G20中制定规则、设置议程、宣传和协调工作等方面的功能加强培训,从而提高自身能够应对全球出现危机的情况和治理危机的能力,使得新的经济体在全球新的经济制度中取得更大的利益,同时继续呼吁坚定自身的立场,坚决维护自身的利益。
   推动G20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和商贸往来,构建区域经济治理体系,形成具有规模效应的区域经济。在与二十国集团加强贸易投资合作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继续增强经济增长的动力;同时继续在发展领域上加强合作,尤其注重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共创一个包容、可持续的发展环境;继续支持多边贸易体制,共建开放包容型世界经济。
   中国应积极融入到G20国家和地区关于全球新的制度建设上来,积极倡导和建立对全球经济共同发展的体制。大国在强化自身责任的同时,促进G20集团的制度规范化,积极促成良好有效的反应机制能够更好的预防和治理面对的危机和挑战,同时促进G20国家在此框架下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协调关系,从而使全球治理机制更加完善。
   六、总结
   本文选取“贸易-投资-货币”三维模型,使用“国际贸易占比”、“贸易条件指数”、“国际投资占比”、“投资收益率”、“外汇市场占比”、“实际有效汇率”作为二级评价指标,通过计算得出G20国的国家竞争力排名,并且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2005~2016年这十二年期间我国的国家竞争力呈现上升状态,其中在2007年国家竞争力提升尤其明显,2016年在二十国集团中已排至第四位,超过日本、法国、英国,并且与德国的差距越来越小,在东南亚国家和金砖五国中都占据明显优势,但与美国、欧盟相比差得还比较远。其中,中国的贸易竞争力较强,在贸易上占据一定优势,国际贸易占比和贸易条件指数都增长较快,投资竞争力也处在较高水平,但是在二级指标中,国际投资占比、外汇市场占比与美国、欧洲、德国仍存在差距,货币竞争力在整体上表现出较大的缺陷,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
   参考文献:
   [1]Porter M. What is national competitiveness?[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0(02).
   [2]WEF. 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R].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6.
   [3]IMD. The 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R].Lausanne:Switzerland,2003.
   [4]侯经川,邱均平.信息化与国家竞争力的关系——一个博弈论解释[J].公共管理学报,2005(02).
   [5]侯经川,赵雪梅.基于国家竞争力视角的中国网络大市场发展策略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14(07).
   [6]侯经川,周露.基于“贸易-投资-货币”三维视角的国家竞争力测度与提升策略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6(01).
   [7]练人瑞.产业升级与国家竞争力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
   [8]张卫华,赵铭军.指标无量纲化方法对综合评价结果可靠性的影响及其实证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5(03).
   [9]苏轶娜,压海平.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下中国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经济研究导刊,2015(25).
   [10]商务部综合司,商务部研究院.中国对外贸易形势2016年春季报告[J].中国经贸,2016(05).
   [11]杨挺,李志中,张媛.中国经济新常态下对外投资的特征与前景[J].国际经济合作,2016(01).
   [12]金芳.中国国际直接投资地位上升中的失衡特征及其纠正[J].世界经济研究,2016(02).
   [13]劉金全,解瑶姝,龙威.“新常态”下中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选择的新视角[J].经济问题,2016(03).
   [14]贸易投资:补齐G20全球经济治理的第三支柱[J].国际贸易,2016(09).
   [15]刘金全,解瑶姝,龙威.“新常态”下中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选择的新视角[J].经济问题,2016(03).
   (作者单位:中共宁波市委党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097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