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藿香正气口服液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藿香正气口服液在临床上经常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FD)、腹泻、急性胃肠炎等疾病的治疗, 药理方面的作用则是抗菌、镇痛、抗病毒、调节胃肠功能等, 而为了能够更好地研究其价值, 本文对藿香正气口服液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藿香正气口服液;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16.107
  功能性消化不良在临床上属于较为常见的消化疾病, 这一疾病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发病率高, 尤其是儿童发病率更高, 而临床表现以疼痛、腹部不适、早饱、腹胀伴餐后加重、食欲不振等症状为主。这一疾病在临床上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 而传统治疗手段则是以胃促动力药进行治疗, 但是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尤其是对腹部饱胀患儿这一治疗手段很难实现根治。针对这一现象, 作者则对藿香正气口服液在其中的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 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藿香正气口服液
  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因素较多, 胃排空障碍、胃酸刺激、胃肠运动节率发生变化等因素均会促使患儿出现一系列的综合征, 具体表现为上腹部反复性出现嗳气、早饱、恶心、食欲不振、厌食等。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 西医又将其分成3种, 分别为溃疡型、动力障碍型及非特异型, 中医学将功能性消化不良划分为“胃痛”、“痞满”、“纳呆”、“呕吐”等范畴之中。藿香正气口服液是有较多的药物组成, 其中藿香挥发油能够有效刺激患儿的胃黏膜, 促进患儿胃液的有效分泌, 从而增强患儿的胃肠道消化功能, 起到较为良好的解痉、止泻等作用;藿香芳香则能够起到化湿、宽中化滞的效果;茯苓则能够起到较为良好的健脾和胃、化湿利水的效果, 促使患儿脾胃运化机能得到有效的发挥。此外, 藿香正气口服液中的苍术、茯苓能够起到抗溃疡、抗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调解胃肠运动功能的效果;而紫苏、厚朴则能够起到促进患儿消化液分泌的功能, 使患儿胃肠得到有效的蠕动;半夏则能够起到减轻呕吐、胃脘胀满的效果……由此可见, 藿香正气口服液用于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中, 能够促使患儿胃肠道蠕动有效减慢、解除患儿平滑肌痉挛, 从而缓解镇痛、提高消化功能的效果。
  2 藿香正气口服液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例分析
  杨国汉[1]的研究中, 按照1989年美国消化病学会在芝加哥国际专题会议上制定的诊断及分型标准, 同时结合患儿的实际情况筛选出80例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患儿年龄7~14岁;具有≥2种的相关消化不良症状, 如早饱、上腹胀满、嗳气、厌食、恶心、上腹部疼痛等;患儿至少有1种症状已经达到3分, 即患儿临床症状已经影响到了正常的生活;同时, 排除患有较为严重的其他疾病或代谢性疾病的患儿, 如肠道梗阻、食道狭窄等。在完成对象选择后, 作者又将8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按照1∶1的方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其中治疗组患儿给予藿香正气口服液进行治疗, 藿香正气口服液10 ml/支, 对照组患儿则使用硫糖铝进行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对两组患儿临床症状表现进行观察与分析。调查结果显示, 使用藿香正气口服液的对照组患儿在服药后第5、10天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且各项症状缓解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提前, 综合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 且治疗30 d后上腹痛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 藿香正气口服液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有着较为良好的疗效。
  3 藿香正气口服液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分析
  我国中医学提到过“脾为后天之本”, 脾虚则消化吸收自然而然会受到影响。藿香正气口服液在配置过程中, 具有藿香的芳香气味, 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就能够起到化湿醒脾、健运脾胃、益气宽中的效果。可是, 芳香类的药物, 其气嗅会由其自身所挥发出来的成分所决定, 如果气味已经消退, 药效也会丧失, 而藿香正气口服液则不同, 其在配置过程中进行了较为良好的密封处理, 在使用过程中也很好地保留了藿香挥发油成分, 所以将其有效地应用到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上也能具有较为良好的效果。为了能够更好地对其疗效进行分析, 作者也进行了如下总结。
  3. 1 藿香正气口服液能够增强患儿胃肠运动能力 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最为显著的症状之一就是胃肠功能障碍, 所以,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增加患儿胃肠动力是治疗的关键。杨国汉等[2]在研究报告中提到, 藿香正气口服液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中, 能够有效地促进患儿胃排空, 同时还能让其小肠实现较为良好的运动。由此分析说明, 藿香正气口服液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增强患儿胃肠运动功能, 从而起到较为良好的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3]。
  3. 2 藿香正气口服液能够减少一氧化氮(NO)的生成 一氧化氮(NO)在人体内属于胃肠道主要的非胆碱能、非肾上腺抑制性神经递质, 对于人体胃肠运动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有学者在进行大鼠实验时发现,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大鼠血清NO量有着明显的增加, 而在给予藿香正气口服液治疗后, 发现相较于模型而言, 血清中的NO量得到了明显的降低, 在这种情况下, 胃容受性得到了有效的舒张, 同时还能有效地加快胃肠蠕动, 让胃得以有效排空, 从而起到较为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进行分析显示, 抑制NO的升高也是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中较为关键的一部分, 而藿香正气口服液在使用过程中就能起到较为良好的抑制效果, 如果能够将其有效地应用到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之中, 就能进一步提高治疗效率与质量, 减轻对于患儿的不良影响[4-7]。
  3. 3 藿香正气口服液能够作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治疗的安全有效药物 在20世纪70年代, Brolum就已经从猪小肠黏膜中分离提取出一种由22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 在此之后, 人们也开始发现在大多数的哺乳动物胃肠道中存在释放的血浆胃动素(MTL)细胞, 现如今临床也已经证实, MTL不仅对于胃肠道消化间期移行性运动复合波(IMMC)Ⅲ相的调控发挥重要作用, 还能有效地加快胃排空。有学者在研究中指出,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血浆之中的MTL水平会明显下降, 而动物实验调查显示, 藿香正气口服液之中的苍术、藿香、紫术、佩兰等芳香理气类中药, 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提高患兒MTL水平, 从而有效地增加胃肠黏膜的血流和组织抗自由基损伤, 对胃肠黏膜损伤具有非特异性, 能够直接起到较为良好的保护作用。因此, 藿香正气口服液对于胃动力的促进效果也和患儿MTL含量是否升高有着一定的关系[8-10]。在对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进行治疗时, 使用藿香正气口服液后, 患儿肠鸣音活跃程度有着明显的提升、上腹部饱胀感也能得到明显的改善, 同时还能有效地增加患儿胃肠蠕动功能, 促使患儿食欲得到恢复, 这很好地体现出藿香正气口服液应用在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治疗中有着较为良好的价值, 应用十分安全且有效, 能够让患儿尽早康复出院, 值得在临床上广泛使用与普及[11-13]。   4 小结
  综上所述, 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作为儿童多发疾病, 其主要临床症状以上腹痛、上腹不适为主, 而临床西医在治疗过程中多使用制酸剂或胃黏膜保护剂进行治疗。临床研究调查结果显示,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大多具有一定的不节饮食史, 和患儿过度食用一些生冷、粘滑的食物也有一定的关系, 而藿香正气口服液在使用后能有效地实现消食和胃、散寒除湿的效果, 并且不存在任何的不良反应, 疗效较为显著。
  参考文献
  [1] 杨国汉. 藿香正气液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初探.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2, 18(10):3-4.
  [2] 杨国汉, 戴裕光, 胡德耀, 等. 藿香正气液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 中国药房, 2003, 14(4):230-232.
  [3] 张素霞. 83例健胃消食口服液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分析.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 16(1):76-77.
  [4] 苑珍珍, 曹泽伟, 郭庆捷, 等. 藿香正气软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辽宁中医杂志, 2011, 38(3):494-496.
  [5] 苑珍珍. 藿香正气软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观察. 天津医科大学, 2011.
  [6] 李邦权. 藿香正气软胶囊治疗动力障碍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观察. 当代医药论丛, 2012, 10(10):656.
  [7] 王东旭, 杨强, 王垂杰, 等. 藿香正气滴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痰湿中阻证疗效与安全性的临床研究. 天津中医药, 2013, 30(10):593-596.
  [8] 李艳, 杨静. 藿香正气胶囊联合谷维素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 9(3):72-73.
  [9] 宁继强. 藿香正气散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医学信息(下旬刊), 2010, 23(12):184.
  [10] 靳建华, 李冉, 赵联星, 等. 藿香正气散合枳实导滞丸化裁治疗湿滞中焦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60例. 环球中医药, 2018, 11(11):1803-1805.
  [11] 刘雪松, 张国华, 李小兰. 藿香正气软胶囊合复方阿嗪米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湿滞中焦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17, 25(1):67-68.
  [12] 赵君怡, 杜玉花. 西沙必利、藿香正气液联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重庆医学, 2007, 36(12):1204-1205.
  [13] 李冉, 靳建華, 赵连兴, 等. 藿香正气散合胃苓汤化裁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排空率及血清5-HT、GAS、NO水平的影响. 陕西中医, 2018, 39(1):68-7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9140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