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分娩产妇用全程陪伴助产方式对妊娠结局及产后出血情况的影响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讨分娩产妇用全程陪伴助产方式对母婴妊娠结局及产后出血情况的影响。方法 100例产妇, 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50例。对照组产妇实施一对多分娩护理, 观察组实施“一对一”全程陪伴助产分娩护理。比较两组产妇分娩结局、各个产程时间, 产后2、24 h出血量。结果 观察组顺产率和剖宫率分别为96.00%、4.00%, 对照组顺产率和剖宫率分别为84.00%、16.00%;观察组顺产率高于对照组, 剖宫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一、二、三产程及总产程时间分别为(335.41±55.69)、(24.54±7.52)、(11.02±3.11)、(432.64±48.63)min, 均短于对照组的(417.81±81.23)、(42.93±10.42)、(12.47±3.34)、(528.23±65.37)min,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 2、24 h出血量分别为(169.84±21.37)、(357.41±50.23)ml, 均少于对照组的(253.14±57.44)、(453.27±97.14)m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产妇分娩时采取“一对一”全程陪伴助产护理, 可缩短产程时间, 提升产妇顺产率, 减少产后出血量, 保障母婴健康。
  【关键词】 全程陪伴助产;妊娠结局;产后出血;母婴健康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0.099
  分娩是女性自然生理过程, 特别是初产妇第一次分娩, 心理和生理压力较大, 缺乏经验, 导致产妇因疼痛害怕分娩, 选择剖宫产手术, 引起产后出血, 造成不良妊娠结局[1]。本研究对分娩产妇用全程陪伴助产方式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年11~12月收治的1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所选产妇均为初产妇, 经超声检查均符合阴道分娩标准, 均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 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遗传疾病、严重基础疾病、妊娠合并症、阴道分娩禁忌者及产妇要求剖宫产者。将产妇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50例。对照组年龄24~37岁, 平均年龄(30.5±6.8)岁;孕周36~41周, 平均孕周(38.5±2.2)周。观察组年龄25~34岁, 平均年龄(29.5±6.2)岁;孕周36~40周, 平均孕周(38.2±2.4)周。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獲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产妇实施一对多分娩护理, 实施8 h轮班制, 由当班助产士为产妇提供待产、分娩及产后护理, 1名助产士需对多名产妇负责, 引导产妇掌握腹压用法, 对产妇宫口及宫缩情况进行密切观察, 并记录好产妇临床症状及产程时间。
  1. 2. 2 观察组 产妇实施“一对一”全程陪伴助产分娩护理, 具体护理内容如下。①产妇送至待产室后, 助产士应结合产妇基本情况和宫缩情况对分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评估, 提前制定好风险防范计划, 减少分娩所引起的并发症及风险事件;如产妇分娩过程中过度紧张, 助产士应和产妇进行沟通, 通过语言和肢体动作鼓励产妇, 提前告知产妇各项操作的必要性, 缓解产妇紧张情绪;帮助产妇对体位进行调整, 让产妇保持舒适的姿势进行分娩;如产妇疼痛剧烈, 可引导产妇采取拉梅慈呼吸法放松, 或播放产妇喜爱的音乐, 转移产妇注意力;如产妇分娩过程中存在疑问, 助产士应详细为产妇进行解答, 并根据产妇心理变化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 使产妇保持良好的心态, 提高自然分娩信心;为避免产妇体力透支, 助产士应鼓励产妇适当进食、饮水, 并根据产妇需求, 为产妇提供喂食、腰腹部按摩、体位调整及接大小便等生活护理。②待产妇分娩到第二产程时, 需告知产妇分娩情况及第二产程可能持续时间, 注意提醒产妇留存体力, 注意进食、饮水, 引导产妇在宫缩同时使用腹压分娩。③产后2 h应全程陪伴产妇, 密切观察产妇产后出血及宫缩情况, 指导产妇进行新生儿喂养[2]。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产妇分娩结局、各个产程(第一、二、三产程及总产程)时间, 产后2、24 h出血量。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产妇分娩结局比较 观察组选择剖宫产2例, 产钳助产1例, 阴道分娩47例, 剖宫率为4.00%, 顺产率为96.00%;对照组选择剖宫产8例, 产钳助产2例, 阴道分娩40例, 剖宫率为16.00%, 顺产率为84.00%。观察组剖宫率低于对照组, 顺产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产妇各个产程时间比较 观察组第一产程为(335.41±55.69)min, 第二产程为(24.54±7.52)min, 第三产程为(11.02±3.11)min, 总产程为(432.64±48.63)min;对照组第一产程为(417.81±81.23)min, 第二产程为(42.93±10.42)min, 第三产程为(12.47±3.34)min, 总产程为(528.23±65.37)min。观察组第一、二、三产程及总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两组产妇产后2、24 h出血量比较 观察组产后2 h出血量为(169.84±21.37)ml, 产后24 h出血量为(357.41±50.23)ml;对照组产后2 h出血量为(253.14±57.44)ml, 产后24 h出血量为(453.27±97.14)ml。观察组产后2、24 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我国二胎政策全面推行, 妊娠率明显上涨, 越来越多的产妇选择剖宫产分娩, 针对高危妊娠产妇, 为避免母婴并发症造成产妇难产, 采取剖宫产分娩安全性更高, 但许多初产妇因缺乏经验, 精神压力和心理压力相对较大, 再者对剖宫产存在错误认知, 因害怕分娩疼痛和出血选择剖宫产分娩, 导致剖宫率逐年上升。剖宫产术后并发症多, 在分娩过程中不仅需要输血, 紧急情况时还可能造成产妇子宫切除, 死亡率高, 而阴道分娩安全性相对更高[3-6]。在以往传统助产护理中, 主要为轮班制, 助产士需一对多为产妇提供护理, 助产士压力相对较大, 无法及时发现产妇分娩情况变化, 且长时间超负荷工作, 助产士在护理时态度较差[7, 8]。而初产妇在分娩时无家属陪伴, 助产士护理不到位, 很容易引起不良情绪, 影响妊娠结局。“一对一”全程陪伴助产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 在护理过程中结合“以人为中心”理念, 将產妇作为护理学重心。“一对一”全程陪伴助产在产妇分娩时一对一为产妇提供生理和心理护理, 避免了传统护理中沟通不到位、护理不周情况, 陪护具有连续性、完整性特点, 通过不断和产妇沟通, 对产妇采取有效的心理疏导措施, 缓解产妇精神紧张情绪和生理疼痛, 帮助产妇建立正确的宫缩认知观念, 掌握呼吸放松法, 产妇心态更为平和, 疼痛程度更轻, 对于产妇疑问及时进行解答, 引导产妇掌握自身潜力和能力, 建立积极的自然分娩信心, 提高自然分娩率[9, 10]。现代医学证明, “一对一”全程陪伴助产可有效降低产妇恐惧、焦虑情绪引起的机体内茶酚胺分泌及交感神经兴奋性, 促进子宫平滑肌收缩。
  综上所述, 在产妇分娩时采取“一对一”全程陪伴助产护理, 可缩短产程时间, 提升产妇顺产率, 减少剖宫率和产后出血量, 保障母婴健康。
  参考文献
  [1] 朱晓燕, 李静茹, 刘爱兴. "一对一"全程导乐陪伴分娩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中国基层医药, 2008, 15(8):1333-1334.
  [2] 安建华. 一对一全程护理陪伴分娩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 11(3):125-126.
  [3] 杨鸿林. 人性化全程护理陪伴孕产妇对分娩方式和妊娠结局的影响.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7, 8(23):70-71.
  [4] 史玉勤. 全程护理陪伴分娩模式对于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效果探究.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3, 13(3):270-271.
  [5] 王昭懿. 一对一陪护助产护理对高龄经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研究.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8(20):11-12, 14.
  [6] 郭红伟. "一对一"全程陪伴配合责任制助产护理对高龄产妇顺产率的影响. 临床研究, 2018, 26(3):141-143.
  [7] 沈红. 高龄产妇实施助产护理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8(24):157, 171.
  [8] 江莲清. 全程陪伴分娩护理助产对分娩结局的影响分析. 中外医学研究, 2017, 15(4):100-102.
  [9] 步男. 一对一全程陪伴护理模式对产妇分娩效果的影响. 中国民康医学, 2017, 29(1):75-76.
  [10] 张鑫. 助产士全程一对一陪伴护理对初产妇负性情绪、疼痛程度、 分娩结局的影响.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8, 37(2):149-152.
  [收稿日期:2019-03-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0579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