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CT与MRI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CT与MRI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2017年2月-2019年5月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0例,术前均行CT和MRI检查。比较两者诊断准确率及各征象检出率。结果:MRI检查椎间盘脱出、椎间盘突出、椎间盘膨出、椎间盘游离等检出率均明显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出椎间盘变性、神经根受压、硬膜囊受压、脊髓变形等腰椎间盘突出征象检出率均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CT与MRI诊断价值各具优势,在影像学特征表现上各有特长,但MRI整体诊断率更高。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CT;MRI;影像学特征;诊断价值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脊椎退行性变疾病,病理表现为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和马尾神经可引发一系列症状。本病发病与长期过重持物、反复腰部扭伤等有关,最典型临床症状为腰腿疼痛,给患者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负面影响[1]。传统诊断依靠综合体征判断病情,准确率低,而X线检查腰椎图像显影效果有限,导致整体诊断效果不佳。近年来,影像学技术不断发展,CT和MRI均在临床被广泛应用,但两者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诊断效果孰优孰劣仍无定论[2]。本研究进一步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CT与MRI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7年2月-2019年5月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0例,男190例,女110例;年龄30~80岁,平均(54.9±11.2)岁;病程6个月~8年;所有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腰痛、坐骨神经痛、一侧下肢放射痛、活动时腰腿疼痛加剧等;经手术证实为椎间盘脱出75例,椎间盘突出99例,椎间盘膨出65例,椎间盘游离61例;腰神经压迫试验阳性125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227例,腰侧弯76例。排除合并血液系统、心脑血管、肝肾等疾病。
   方法:①CT检查:采用GE64排螺旋CT进行扫描,设置管电流160mA,管电压80kV,层厚1mm,层距0.5mm,机架倾斜±30°,扫描时确保扫描层面平行于患者椎间隙中心线;先行正侧位定位像扫描,再行L3-4、L4-5、Ls~S,共3个腰椎椎间隙轴位扫描,仔细观察患椎软组织窗、骨窗图片。②MRI检查:采用3.0T超导磁共振成像仪,常规扫描矢状面SE序列T1WI、T2WI及T2WI压脂成像和横断面T2WI成像;矢状位T1WI:TE11ms,TR500ms;轴状位T2WI:TE101ms,TR2400ms;层厚3.0mm,层距3.0mm;对矢状位椎间盘信号特点、椎体形态进行分析,并观察矢状位、轴位的硬膜囊病变情况及脊髓受压情况,仔细观察有无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情况[3]。
   观察指标: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统计两种检查方法椎间盘脱出、椎间盘突出、椎间盘膨出、椎间盘游离等诊断准确率;分析影像学特征,统计椎间盘变性、神经根受压、硬膜囊受压、脊髓变形等检出率。
   统计学方法:数据应用SPSS19.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种检查方法诊断准确率比较:MRI椎间盘脱出、椎间盘突出、椎间盘膨出、椎间盘游离等检出率均显著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种检查方法影像学特征诊出率比较:MRI检出椎间盘变性、神经根受压、硬膜囊受压、脊髓变形等腰椎间盘突出征象检出率均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骨科常见病,是腰椎在应力失衡情况下发生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导致一系列症状发生。本病随年龄增加、运动磨损加剧,病情呈不可逆性发展,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改善预后关键。由于腰椎解剖结构是由椎间盘和周围韧带相互连接組成,腰椎弧度向前,骶椎弧度向后,两者交汇处承受压力较大,导致较易发生损伤[5]。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本病主要方式,以往临床多根据X线观察腰骶椎前后位、椎间隙病变情况作为诊断依据。但X线图像敏感性低,漏诊误诊概率较高。CT和MRI是近年来常用影像学检查手段。CT图像对密度及空间分辨率高,能够从不同方位观察椎体及周围组织病变情况,对椎体突出物、硬膜囊及神经根受压的诊出率高,并能反映腰椎间盘有无增生、位置及形态变化等,对椎管和侧隐窝狭窄等也有提示作用。MRI具有更高软组织分辨率,还可更好地检查硬膜囊、神经根、髓核等椎管内容物有无病变,能反映脊髓有无受压变性、髓核游离形成硬膜外肿物等。在T1WI能显示椎间盘、椎体及其附件解剖结构,T2WI则可显示腰椎结构、位置、邻近组织病变特点,并可通过多序列和全方位成像提高对本病诊断效果[6]。CT与MRI相比,扫描速度快,对钙化及积气的敏感性高,费用也相对低廉,但有一定放射性,且对椎间盘游离病变诊断和鉴别能力不足。而MRI在总体诊断率上更高,对椎间盘变性、神经根受压、硬膜囊受压、脊髓变性等诊断效果更好。
   本研究结果显示,MRI检查椎间盘脱出、椎间盘突出、椎间盘膨出、椎间盘游离等诊出率均显著高于CT,MRI检查椎间盘变性、神经根受压、硬膜囊受压、脊髓变形等腰椎间盘突出征象诊出率均优于C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证明CT和MRI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各具优缺点,总体诊断率MRI更高,临床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检查方式,或联合诊断,以便获得最佳诊断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敬朋,胡含明,邹南安,等X线、CT和MRI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的价值对比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30):125-127.
   [2]洪润秀,高运英,曾伟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CT与MRI影像特点及诊断价值对比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7):939-940.
   [3]杨璞.比较腰椎间盘突出MRI与CT诊断的准确性及临床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3):41-42.
   [4]周斐.MSCT与MRI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比较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8,16(12):142-144.
   [5]吕正旺.MRI与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准确性及临床价值比较[J].医疗装备,2016,29(12):21-22.
   [6]陆宝刚,卢庆叶,姚凯源,等.比较腰椎间盘突出MRI与CT诊断的准确性及临床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5):89-9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1189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