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双能CT检查对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价值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讨双能CT检查诊断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方便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该院收治的痛风性关节炎68例作为痛风组以及选取同期收治的50例非痛风性患者作为非痛风组,两组患者均行DECT检查。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以及分析双能CT诊断痛风性关节炎的准确性。结果 痛风组病程[(4.12±2.32)年vs(2.51±1.86)年,t=8.315]及血尿酸含量[(474.28±80.78)μmol/Lvs(306.41±60.53)μmol/L,t=14.843]高于非痛风组(P<0.05);DECT检查诊断痛风性关节炎的灵敏度为88.2%(60/68),特异度92.0%(46/50),阳性预测值为93.8%(60/64),阴性预测值为85.2%(46/54);68例患者经DECT检查出尿酸盐结晶沉积部位一共413处,医生临床评估确诊尿酸盐结晶沉积部位137处,DECT检出数量为临床诊断的3.01倍。结论 双能CT检查尿酸盐结晶沉积准确率高,对临床诊断痛风性关节炎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双能CT;痛风性关节炎;尿酸盐结晶;临床价值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dual energy CT in the diagnosis of gouty arthritis. Methods 68 cases of gouty arthriti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6 to December 2018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as the gout group and 50 non-gout patients admitted during the same period were selected as the non-gout group. Both groups of patients underwent DECT. The general data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compared and the accuracy of dual energy CT in the diagnosis of gouty arthritis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duration of disease in the gout group [(4.12±2.32)years vs (2.51±1.86)years, t=8.315] and blood uric acid content [(474.28±80.78)μmol/L vs (306.41±60.53)μmol/L, t=14.843]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non-gout group (P<0.05); The sensitivity of DECT in the diagnosis of gouty arthritis was 88.2% (60/68), the specificity was 92.0% (46/50), the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was 93.8% (60/64), and the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was 85.2% (46/54); A total of 413 urate crystal deposition sites were detected by DECT in 68 patients, and 137 urate crystal deposition sites were confirmed by the doctor's clinical evaluation. The number of DECT detection was 3.01 times that of clinical diagnosis. Conclusion Dual-energy CT has a high accuracy rate for urate crystal deposition, and it has good application value for clinical diagnosis of gouty arthritis.
  [Key words] Dual-energy CT; Gouty arthritis; Urate crystals; Clinical value
  通風是指由于嘌呤代谢异常或尿酸排泄障碍导致机体血尿酸增加而引发组织迅速的异质性疾病[1]。痛风性关节炎(gouty arthritis,GA)是通风最为常见的表现形式,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营养摄入过量、饮食结构改变等导致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生率呈现逐年攀升趋势[2]。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诊断与治疗,致使炎症反复发作,随着GA的进一步发展,可导致相邻骨质及关节附属结构损伤,出现关节功能障碍甚至畸形,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3]。因此,尽早发现与诊断痛风性关节炎、掌握患者关节破坏程度,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及改善患者预后。既往对通风的诊断主要依赖X射线和关节滑膜液检查,但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X射线难以区分周围软组织与尿酸盐结晶沉积、关节滑膜液检查属于有创性操作,患者不耐受[4-5]。双能CT(dual energy CT,DECT)的出现为临床诊断GA提供的新思路,其可特异性识别尿酸盐结晶沉积,利于观察尿酸盐结晶的沉积部位、性质以及与相邻组织的解剖关系等。该研究采用双能CT对该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68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与50例非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进行检查,探讨其对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方便选取因关节肿和(或)痛在该院就诊的118例患者。参考美国风湿病学会提出的痛风性关节炎诊断标准,将临床诊断为痛风性关节炎的患者作为痛风组(n=68),临床未诊断为痛风性关节炎的患者作为非痛风组(n=50)。纳入标准:①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提出的痛风性关节炎诊断标准[6];②入院检查血尿酸含量升高;③依从性高。排除标准:①心、脑、血管、肝肾等其他系统或器官患严重疾病的患者;②患精神病或意识障碍症的患者。两组患者对该研究均知情且签署自愿参与同意书,且该研究已获得该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研究方法
  1.2.1  检查方法  入院后,临床医师对两组患者四肢均进行体格检查,详细记录患者疼痛部位。后均行DECT检查,取仰卧体位时,扫描范围包含双侧漆关节、裸关节、双足;取俯卧体位时,扫描范围包括双肘关节、双手及腕关节。参数设置:A球管管电压140 kV,电流70 mAs,B球管管电压80 kV,电流300 mAs;球管旋转时间0.5 s/360°,准直器设定为64 mm×0.6 mm,螺距调整为0.7,视野260 mm×260 mm,矩阵512×512。
  1.2.2  图像处理  图像均传输至SyngoMMWP工作站,选择0.75 mm薄层双能量扫描数据装载进入双能量分析界面。采用“gout”程序进行分析,显示双能量尿酸盐结晶分析原理图,以软组织为参考基准,将CT值均设定为50 HU(80kV和140kV图像),阈值150~500 HU,range=5;运行后得到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重组伪彩图和容积再现图,标记尿酸盐结晶呈绿色伪彩,钙盐呈紫红色伪彩。
  1.2.3  评价标准  选择2位资历深的影像科医师对所获取的图像进行双盲定性评价检查部位尿酸盐结晶情況,观察每一处关节、软组织等部位是否存在绿色伪彩显示,以疼痛发作关节或周围软组织显示绿色伪彩评价为尿酸盐结晶沉积,为阳性。若出现意见相异时可由第三位医师进行判定,商讨后以一致结果为准。根据所得结果计算DECT诊断痛风性关节炎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
  1.3  统计方法
  该研究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痛风组与非痛风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痛风组病程及血尿酸含量高于非痛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DECT检查诊断痛风性关节炎的准确性评价
  在痛风组68例患者中,DECT检查阳性60例,阴性8例;在非痛风组50例患者中,DECT检查阳性4例,阴性46例。DECT检查诊断痛风性关节炎的灵敏度为88.2%(60/68),特异度92.0%(46/50),阳性预测值为93.8%(60/64),阴性预测值为85.2%(46/54)。见表2。
  2.3  痛风组尿酸盐结晶分布
  68例患者经DECT检查出通风结晶沉积部位一共413处:手、手腕关节98处,肘关节45处,膝关节32例,足踝关节238处。医生临床评估确诊通风结晶沉积沉积部位137处,手、手腕关节39处,肘关节24处,膝关节15处,足踝关节59处。DECT检出数量为临床诊断的3.01倍。
  3  讨论
  痛风一直以来是临床研究的热点之一,而痛风性关节炎(GA)在痛风多种临床表现中有较高的代表性,一般来说痛风性关节炎分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和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其引发因素较多,如血尿酸的变化、温度、PH、蛋白多糖、创伤、激素等[7-8]。GA的发生机制在于机体体内血尿酸含量长期处于饱和状态,导致单钠尿酸盐结晶的形成,沉积在关节、软组织、肾脏等部位,引发炎症反应,产生剧烈疼痛[9]。另外,杨虹等[10]研究指出,在GA患者外周血中,辅助性T细胞增多且伴随调节性细胞减少,提示辅助性T细胞/调节性T细胞平衡可能参与了GA的炎症及免疫反应,在原发性GA的发生机制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临床诊断痛风性关节炎主要依赖与尿酸盐结晶沉积这一特异性征象表现,诊断方式如关节滑膜液、痛风石抽吸、常规CT、X射线、MRI检查等[11]。其中常规CT的弊端在于对周围软组织、骨髓腔内结构显示不清晰,尤其是难以显示早期关节软组织改变;而MRI尽管分辨率高,但是对于钙化及骨细微结构的显示率低,同时其检查价格相对昂贵,部分患者难以接受。但是也有研究指出[12],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MRI对关节积液、滑膜增厚及骨髓水肿的检出率显著高于X射线机CT检查。双能CT检查(DECT)是近年来兴起的新型CT成像技术,具有无创、扫描速度快等优点,其主要是通过在同一扫描时间内对病变组织输出两组不同能量的X射线,通过组织衰减差异获得组织特异性图像,并将采集的检查数据传输至三维重建工作站,通过不同颜色标记,区分软组织、骨质、病灶等,可直观显示尿酸盐结晶沉积的存在[13]。刘炜等[14]比较了关节液检查和DECT检查诊断痛风性关节炎的效果,发现二者的一致性达到90%以上。
  在该研究中,68例痛风组患者病程及血尿酸水平均显著高于非痛风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痛风组患者中包含较多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并且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与高血尿酸水平相关。这是因为人从食物中摄入及体内合成的瞟呤的代谢终产物是尿酸,正常人血中尿酸保持一定水平,并通过肾脏排出。嘌呤代谢异常或肾脏排出尿酸减少均可使血尿酸增加过多,造成单钠尿酸盐结晶的形成。此外,该文研究结果显示,DECT检查诊断痛风性关节炎的灵敏度为88.2%(60/68),特异度92.0%(46/50),阳性预测值为93.8%(60/64),阴性预测值为85.2%(46/54),说明DECT诊断痛风性关节炎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这在莫守崎等[15]的研究中也得以体现,其以美国风湿学会痛风性关节炎诊断标准为“金标准”,分析DECT检查尿酸盐结晶沉积在GA诊断中的价值发现,DECT诊断GA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达到94.59%和100%。另外余锡煌等[16]研究也指出,双能CT能够准确显示关节部位尿酸盐结晶沉积,在诊断GA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在该研究68例痛风组患者中,经DECT检出尿酸盐结晶沉积部位共413处,3.01倍高于医生临床评估确诊结果,说明DECT可发现更多的尿酸盐结晶沉积,这可能是因为某些部位存在微量尿酸盐沉积,在其他诊断方法或临床诊断中难以检测及评估,尿酸盐结晶沉积虽小,但依旧可引发痛风性关节炎,破坏关节骨质。   综上所述,双能CT检查对尿酸盐结晶沉积有较好的显示率,其在诊断痛风性关节炎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性,检出率高于临床体格检查及评估,其临床应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廖光惠. 痛风的发病机制与治疗研究进展[J]. 中外医学研究, 2017, 15(8):161-163.
  [2]  尹磊, 林丽雅, 李学峰.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J]. 河北医药, 2017, 39(5):751-756.
  [3]  包可久,刘颖,周丽娜,等.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J].海南医学,2016,27(23):3930-3932.
  [4]  许奇伟. 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CT和MRI的影像特征分析对比分析[J]. 医药前沿, 2017, 7(2):135-136.
  [5]  刘悦, 张贺诚, 鲁春磊,等. 痛风性关节炎X线和双源CT诊断价值比较分析[J].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 15(10):119-121.
  [6]  王雯雯,吴华香.国内外痛风诊疗指南的比较与解析[J]. 浙江医学, 2018, 40(16):15-18.
  [7]  李怀亮, 林石明.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治疗的研究进展[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8,18(1):176-178.
  [8]  Li C, Li Z, Liu S, et al. Genome-wide association analysis identifies three new risk loci for gout arthritis in Han Chinese[J].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5, 6(2):7041.
  [9]  李峰,李婷婷,郑建军,等l. 双能量CT评估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尿酸盐结晶的相关因素研究[J].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 28(6):131-134.
  [10]  杨虹, 杨小红, 钟晓武, 等. 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平衡在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16, 20(8):520-525.
  [11]  于建秀, 宋修恩. 痛風性关节炎的影像学诊断进展[J].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 27(5):926-928.
  [12]  张斌, 张晓丽, 宋春青, 等. 三种影像学方法(X线、CT和MRI)诊断痛风性关节炎的结果分析[J].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9, 17(1):141-144.
  [13]  张健, 赵宏伟,苏京锁.双能CT技术在肌骨成像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当代医学, 2018, 24(29):190-194.
  [14]  刘炜, 葛晓敏, 许轶群, 等.双能量CT处理技术对痛风性关节炎尿酸盐结晶沉积的诊断价值[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7,27(27):86-90.
  [15]  莫守崎,李依蓝,蔡瑜彬,等.双能CT在痛风性关节炎早期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析[J].新医学,2017,48(6):403-405.
  [16]  余锡煌,杜立新,陈仲平.双能CT成像技术在痛风性关节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9, 29(1):124-126.
  (收稿日期:2019-12-1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2595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