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郁紫婷

  当我们每个人降生到这个世界,就需要与别人交流,而交流的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口头表达。口头表达能力的优秀与否直接关系到交际的效果,对于学生将来找工作、融入社会更是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重要素养”,“应重视指导学生在各种交际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贴近生活的交际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口语交际教学”。但是口语交际教学在目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还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初中阶段口语交际教学的基础、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了高中阶段口语交际教学的实施外,听说能力的先天习得性也使社会与教师对口语交际教学产生了误解,认为说话如同吃饭走路一样生来就会,用不着训练。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中语文的口语交际教学。但是一个更为主要的原因则是目前高考只考查读写能力,不考查口语交际能力,而新的评价体系还未确定,很多学校对新课标的实施还持观望态度,以不变应万变,冀求在平稳中保持自己的升学率的学校还占很大一部分。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促使不少高中教师放松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忽视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
  为了检验本届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我在开学的第一节课就进行了一下测试,给每位学生两分钟时间让他们进行自我介绍。除了能够很好的让我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之外,也可以让我对他们的口语表达有一个认识。
  结果整堂课上下来让我感到非常吃惊,虽然他们都已经是高一的学生,但是只有少部分人可以讲满两分钟。大多数同学在介绍完了姓名、毕业学校、兴趣爱好等之后就无话可说。更有甚者涨红了脸半天吐不出一个字,即使发声也如蚊子哼哼,情况委实不容乐观。
  作为一名高中生,应该学会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注意表情和语气,使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在交流过程中,注意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但是,很显然,现在他们离这个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
  所以,要培养学生较高的口语交际能力,只有经过不断的训练才能达成。但是如果仅仅靠安排几节课进行专门的训练,时间是远远不够的。经过将近一年的摸索与实践,下面我就如何利用一切合理资源在课堂中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课本材料的运用
  1.让学生进行复述。
  复述是基础训练,要求学生将课文有条理、清晰地表述出来也是一种教学方式,而且能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作为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体裁、内容与学生的实际能力情况确定不同的复述要求,可以复述全文,也可以复述片段,可以是基础复述,也可以是创意复述。
  在这里具体说一下“基础复述”。“基础复述”是借助各种辅助手段记忆已经汲取的信息,完成对材料简单复述的一种口语交际。比如在教授一些体裁是小说的课文的时候,我往往会让学生复述故事的情节。有时候规定一下字数,看看他们能不能抓住重要内容和关键点,对文章内容信息进行重新组织和编排。
  2.运用想象说话。
  (1)抓住课文的“留白”,启发学生补说。
  许多作者在写记叙文的时候,对情节会进行适当的省略或者是跳跃,以达到一个构思精巧的效果。教师就应该利用这个机会,启发引导学生填补这个空白,展开他们合理丰富的想象对文章进行补充。
  在上《最后的常春藤叶》这篇文章的时候,就有一处“留白”。作者省略了老贝尔门在风雨交加的晚上画叶子的这样一个场景。于是我在教授完了这篇课文之后,引导学生抓住当时的天气情况、老贝尔门的动作进行说话训练。既训练了他们的思维、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对于他们理解文章真善美的主题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2)抓住课文结尾,启发学生续说。
  有些课文的结尾耐人寻味,让人意犹未尽。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课文原有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想象,对文章的结尾有一个续说。莫泊桑的《项链》一文的结尾,玛蒂尔德付出了十年艰辛之后,得知当初她借的那挂项链竟然是假的。文章在这里就戛然而止了,可以让学生想象玛蒂尔德在知道真相以后的行为进行口语训练。她会有什么反映呢?会说些什么呢?可以用一些问题作为引导。
  (3)抓住词句,引导学生扩说。
  在诗词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发现其中往往有很多概括性的词句,很抽象但是也很富有内涵。这个时候就可以进行扩展性训练,让学生把诗句中的词语加工,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使其具体化、形象化。
  作为高中生,应该对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较多的了解。在学习诗经《蒹葭》的时候,我就要求学生把其中的环境描写加入自己的语言作一下表述。引导他们注意“苍苍”、“萋萋”、“采采”等词语的变化,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二.课堂形式的运用
  1.聆听发言:
  根据新课程标准中口语交际的内容:“聆听要做到能迅速把握他人发言的要点,并作出自己的判断。发言要求能根据一定的情景表达自己的感受,做到中心明确、感情自然、语言简明。”
  于是我参照了教科书上的单元学习活动,让学生整理《诗经》中曾经读过的篇章或名句(包括课外),并介绍给同学。要求仔细聆听同学的发言,结束后整理出一份发言记录。扩大知识面的同时,不知不觉也提升了口语与写作能力。
  2.角色表演:
  前面我已经提到在上《最后的常春藤叶》的时候,用的是“补说”的方法进行口语训练。记得在我第一次上这篇文章的时候,对于老贝尔门画叶子的情节采取的是小品演绎的方法。高一的学生,刚从初中上来,还是比较活泼的,也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这次课堂实践,大大增强了课堂的活跃气氛。而且我还当场叫学生拿笔在黑板上进行绘画创作,加上解说员和一些道具的使用,成为了我这堂课的一大亮点。
  3.演讲交流:
  新课程标准要求:“能在学校、班级的活动中,当众作15分钟左右的演讲,做到观点明确,阐述清楚,用语规范,语言连贯;演讲时感情充沛、音量适中,能借助语调、手势,产生一定的感染力。”
  这学期我开了一堂公开课《我有一个梦想》,这篇课文本身就是一篇著名的演讲稿。我的设想是通过学习本篇文章了解第四单元演讲文的特点:针对性、美感性、鼓动性,并且学会欣赏演讲文、写演讲文、朗诵演讲文,对日常的生活肯定有一定帮助。
  通过视频展示马丁・路德・金的现场演讲盛况,让学生学习他的情感、语调等,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了一个小型的中外著名演讲词交流会。交流材料、人员编排都是让学生自己完成的。所选篇目包括《奥巴马获奖感言》《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巴尔扎克葬辞》《丘吉尔、列宁演讲精选》。从中我发现学生的参与度很高,有的几乎是全组都上,可见经过了一定时间的训练,大大提升了他们的信心与勇气,不少人已经摆脱羞于开口的心理状态了。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开展辩论。新课程标准针对辩论也要求学生“能抓住对方发言中的破绽,作针对性的反驳。表述时观点明确,论据充分,针对性强,并做到尊重对方,用语文明得体”。我校今年举行辩论赛,虽然同学们的语言、动作稍显稚嫩但其中也不乏优秀的选手,让人为他们高兴。
  三.课外活动的运用
  1.课堂延伸开展训练:
  学校每学期都会举行很多有意义的活动,比如学农、军训、社会实践教育活动、运动会等。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在活动结束之后,还余兴未尽,谈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这个时候可以组织学生把他们最感兴趣的东西说给大家听。比如我们在校运动会的时候,每个班都有通讯员记录现场发生的事情然后进行交流,我们可以因势利导,启发学生从比赛形式、战况、拉拉队等情况展开交流,使每个学生都津津乐道,达到共同提高表达能力的作用。
  2.课后展开训练:
  优秀的电影、电视学生都非常喜欢看,我们在适当的时候可以从学生爱看的节目入手,进行说话训练。比如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实话实说”等节目中所涉及的话题,都是学生进行口语训练的好题材。这样的说话训练,学生都愿意参加,不会那么枯燥。能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既回顾了电视节目的内容,丰富了知识,增强了他们的思辨能力,又训练了表达能力,一举多得,是可以长期坚持的活动。
  作为教师,只要教会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细心捕捉生活中的各个说话点,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训练,相信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会得到快速的提高。进入21世纪,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已成为学生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更有利于全面发展语文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可以发展他们良好的个性品质,塑造健全的人格。
  总之,做任何事都贵在不断实践。我们不能只抓住课本这一个学习的战地,还应该把口语训练的战地延伸到课后和校外,从而使课内课外结合在一起,一定可以为社会塑造一批批能言善辩的优秀人才。
  
  郁紫婷,语文教师,现居浙江宁波。本文编校:老 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231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