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在读书中培养学生的自信与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在日常的图书管理中,我们经常接触一些思想上存在着这样或那样问题的学生。解决他们中存在的各种思想问题,是我们图书管理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平时我们针对学生性格上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帮助和教育。
  
  一、一个有理想的人活得就要比别人更自信,一个有理想的人活得也要比别人更有意义
  
  在很多同学当中,大都有这样一个现象,当他们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时,他们对学习就会相当主动;但是,一旦失去了明确的目标,他们就会觉得自己很空虚。其实,这种现象一点也不奇怪。因为一个人生活的本质就是追求,并在追求中得到对自己的肯定和满足。但是,如果没有明确的追求目标,那么他就很难得到这种肯定和满足,也就难以享受到学习与生活的愉悦了。
  我们给学生讲丘吉尔的故事:丘吉尔就是依靠自信的激励走向成功的。
  丘吉尔出生在爱尔兰,7岁时人学读书,直到中学毕业,他的学习成绩一直不好,老师认为他低能、迟钝,长大以后不会有太大的出息,但丘吉尔却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后来,他被任命为英国首相,率领英国人民参加伟大的反法西斯战争,丘吉尔在就职时发表了充满自信的演讲:“我没有别的,只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贡献给你们。”
  只有先相信自己,别人才能相信你。丘吉尔正是凭借着自信才赢得了全国人民的信任,带领处于弱势的英国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
  
  二、理想是走向成功的桥梁
  
  针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错误和失败,我们要耐心地给他们做思想工作,指出错误和失败是迈向成功的阶梯。我们让学生明确理想是对未来美好前途的憧憬是对未来生活的期盼,也是我们阔步前进的动力。不少班级的同学都说:“我们也曾经有过许多的理想啊,那为什么没有成功呢?”结合同学们思想中的实际问题,我们讲:因为理想毕竟不是现实,现实和理想之间总隔着一条湍急的河流,如果你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得通过行动搭建一条通往彼岸的桥梁。如果你不肯为实现理想付出努力,那么理想终归是理想,并不能给你带来任何变化。
  同时,我们也要让同学们懂得,每一个人的理想都是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的。因此,我们既不能在设计理想的时候不考虑自己的知识、能力、爱好等因素,过高地设计自己的理想,也不能让自己只活在现实中,没有自己的理想。在现实中,很多同学一旦发现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或者感觉理想实现的日子遥遥无期,他们的斗志自然就会消退,很多同学甚至开始颓废,最终离成功越来越远。这是因为他们过高地估计了自己。
  所以我们教育学生只要有了理想,一个人才有奋斗的力量;有了理想,一个人才有可能充满活力;有了理想,一个人才有成功的可能。
  
  三、学习要靠掌握和运用科学的方法
  
  在学习中,并不需要把全部内容都记住,事实上,这也是不可能的。当代语言学家吕叔湘说:“我们各门学科都有一些基本的知识要记住,基本公式、规律要记住,这是不错的,但是,不是所有的七零八碎的繁琐的东西都要记住。书上都写在那里,那时候你去查一查就行了。”是呀,如果你什么都去记,反而会记不住重点了。我们每天接触的信息太多了,这些信息并不是都需要记忆的。教材和笔记中很多详细的说明性文字、同一类型的很多道习题、非重点的内容、可以根据其他公式推导出来的那些较复杂难记的公式等,都可以忽略。这样,就可以拿出主要精力记忆那些对考试来说最重要、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材料。
  因此,要想考出好成绩,必须对所学知识充分消化理解,精选重点内容,把它们牢牢地记住。许多公式、定义、定理、定律是学科精髓和本质所在,要理解,也要牢记。它们往往是以一当十,有着举一反三的作用。有些人对一些解题过程和答案也要强行背下来,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考题是千变万化的,它要求你灵活地运用公式或定理,绝不会要你去死记。学习好的人,记忆力强的人,往往善于抓住重点,抓住精髓,善于组织材料。
  我们向学生介绍一些书籍中的学习方法时,注意掌握和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需要一定的自制力。特别是纠正一些不良的、已经形成习惯的学习方法,更需要毅力和恒心。有的学生有掌握科学方法的愿望,但在运用过程中因意志薄弱而半途而废,造成有目标无结果,有计划无行动。在学习上跟着感觉走,自然要省力得多,但学习效果也会糟糕得多。这时可以请教老师和家长或同学多鼓励、多督促、多提醒,依靠外界力量来克服自己意志薄弱的状态。
  
  四、兴趣是一种动力,它来源于自信
  
  当你全身心投入,不顾身边的干扰时,你会对你所做的事情感到快乐,并会主动地向好的方面发展。然而,兴趣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兴趣来源于自信。在经历了成功之后,你必然会增添自信,从而使自己具备了进一步提高的条件,自然也就会愿意尝试更深入的学习思考。在不知不觉中,你就已经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兴趣是一种动力,是人存在和发展的内在的重要动力。它既有“引起”的动力作用,又有“维持”的动力作用。“兴趣出勤奋,勤奋出天才”这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郭沫若先生对兴趣做出的科学论断。可见,兴趣是一种高尚的情操,是你成功地打开科学大门的金钥匙。
  兴趣的产生是十分微妙的,通常的解释多是环境影响、家庭的熏陶,但更多人的兴趣似乎是自发的。同一父母养育的几个子女,环境和受教育程度相同,但爱好却大不一样,这种例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更值得注意的是,有的人客观上缺乏成才的良好环境,但凭借毅力和兴趣竟然成为享有盛誉的伟人。只要我们对学习充满信心、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有理由肯定:你的自信心、你的勇敢、你的洒脱、你的乐观、你的笑容、你的专心、你的兴趣、你的活动能力,都会在各种活动中得到验证,得到提高。
  
  五、在学习中要学会自我激励
  
  在日常学习中,特别是有的同学一旦养成一种不断自我激励、始终向着更高目标前进的习惯,在他们身上的很多不良习性就都会逐渐消失。进取心最终会成为一种伟大的自我激励的力量,它会使同学们的人生更加崇高。自此以后,那些不良的恶习就再也没有滋生的环境和土壤了。在一个人的个性品质中,只有那些经常受到鼓励和培育的品质才会不断发展。因此,根除这些不良品行的最佳方式就是铲除它们赖以生存的土壤。
  现代人大都因为缺乏自信而自我困扰。在一项针对600名学生的心理调查中发现,其中75%的学生都缺乏自信。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自信是一个大问题。每天,我们都会遇到许多胆小、畏惧学习以及不自信、没有安全感,怀疑自己能力的学生。这样的学生总是觉得自己不能胜任中学课程的学习,总是被一种自我营造的假象所左右。他们不相信自己可以达到心中的那个奋斗目标,一再退却,他们不敢昂首挺胸地面对学习中的困难,一味地屈服于自己内心的恐惧,通过我们的耐心疏导,这种情绪最终会被克服。
  应该指出的是,我校有不少同学的家庭由于父母离异或父母双双下岗,生活拮据而且需要自理。在他的人生路上经常是坎坎坷坷,遇到事情是困难重重,层出不穷的问题让他们时常感觉筋疲力尽。可事实上,他们只不过是在不自觉地过程中将所有的力量冰封了起来,沮丧和失望的情绪也是因此而产生的。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更需要帮助这些同学,让他们重新鼓起勇气,点燃希望的火种。使他们能够以一种积极的姿态处理问题,我们会发现他们自己不再像当初一般畏惧、退缩。这世间最有力的信念,最有救的力量来源于他们对自我的信心。当他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时候想象着自己先前确信和感觉到的东西是真的。确信、感知、相信它们的存在,这样,信念的力量才能发挥,才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作者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阿荣旗音河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8464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