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实现幼儿师范学生核心素养提升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物理是一门典型的理科学科,对于幼儿师范的学生而言,在物理的学习过程中,除了夯实物理基础知识外,综合技能的提升也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如何实现理论授课与核心素养养成的统一,成为幼儿师范学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核心素养;理论基础;语言技能;情感培养;幼儿师范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4-0193-02
  一、注重教学内容设计,夯实理论与实验基础
  对于幼儿师范学生而言,以后工作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幼儿园儿童,虽然小朋友不会直接接触物理知识的学习,但是对于幼儿园教师而言,掌握基础的物理知识对其职业生涯的发展仍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有利于为小朋友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激发小朋友的积极性以及对生活的探索欲望,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另一方面,基础而又系统的物理知识的学习,对于培养幼儿师范学生的科学思维与实验操作技能具有重要的帮助,这种科学素养的提升为日后继续其他科目的学习或能力的培养奠定扎实基础。因此,必须要结合幼儿师范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日后工作的特殊需要,优化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帮助广大学生夯实良好的物理学习的理论与实验基础。
  对于大部分新入学学生而言,基础差异较大,学习习惯都有所不同,并且教材有些内容对于学生而言有些难度过大,物理课堂教学普遍呈现“一讲就懂,一做就错”的现象。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往往需要针对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基础知识情况,找准难点,并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次设计。在课前备课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教学内容的内涵,从学生自身的现有水平出发,坚持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针对学生主体间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次的教学设计,兼顾一节物理课堂的教学内容的完整性与教学深度的梯度性[1]。例如:在学习牛顿第二定律F=ma的应用时,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来说,只要求他们知道F是物体所受的外力,掌握物体在某方向上只受一个外力时公式的正确运用;对于基础较好些的学生,要求理解F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并会分析解决物体在同一条直线上受两个或多个外力时的相关问题。同时注重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将其同步引入课堂教学中,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通过多方面、多渠道获取信息;又有助于锻炼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与问题进行思考,最终通过理论指导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例如:在讲授“超重和失重现象”时,借助多媒体课件,先让学生观察宇宙飞船从发射到在轨道运行整个过程中,宇航员的超重和失重现象,再让学生思考生活中遇到的有关现象,比如,启发学生回忆乘坐电梯时的感受等,然后引入新内容。又如,在讲授凸透镜与凹透镜成像时,可以结合生活中近视或远视的现象,借助实验仪器或教具,引导大家分析当眼睛出现近视或者远视时,视网膜上的成像有何不同,如何借助不同透镜的选择使像清晰地呈现在视网膜上。实际生活例子的引入不仅有助于帮助学生学习,对于幼儿师范学生日后进入幼儿园开展教学工作也有重要帮助。工作中,可以开设针对小朋友的科普课程或科技活动,通过老師自己积累的扎实的物理基础知识和丰富的例子,激发小朋友从小爱科学、善于探索的积极性,以不辱“对少年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神圣使命。
  二、加强语言技能锻炼,培养良好表达与沟通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注重对学生基础物理知识的传授与实验技能的培训外,注重幼儿师范学生未来就业方向的特点,有侧重点地培养相关技能。由于小朋友这个群体其理解能力与注意力都不够成熟,所以在面对小朋友授课时往往对老师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更高的要求,这也就要求幼儿师范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培养时,必须把良好的语言与沟通技能的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上。除了设置专门的课程以外,在其他课程授课过程中也要有机渗透。在幼儿师范物理课堂上,同样应当把语言技能的培养作为课程的一项重要目标[2]。对于大部分的幼儿师范学生而言,这项能力普遍较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的综合技能切实得到提升。
  首先注意规范学生的表达方式。理科学习讲究严密性,这通常要求大家通过科学的语言来描述自然现象。在物理科学课堂上,教师首先应该从自身做起,精炼教学语言,起到表率作用。注重自己语言表达的规范,对于物理定义、物理规律以及单位的描述要求科学严谨。比如,速度要用“大小”来形容,而不能使用人们习惯上说的“快慢”来表达。“物体运动的快,是速度大,而不是速度快”,诸如此类的表述,教师应格外注意表达的科学性严谨性。实践证明,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保持精炼的教学语言与严密的思维逻辑,对于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具有重要示范作用和影响。
  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展示自己的观点,不仅有利于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对于帮助学生凝练科学思想与培养科学思维同样具有重要意义。课堂开始时,教师可以通过现象描述而引出教学过程中需要讨论的问题,借助学生小组讨论、以竞争方式进行回答等有效手段,调动学生表达自我思想的积极性,力争使每个学生都有动口表述的机会。同时,在学生回答时,教师也要注意掌握讨论动态,一方面注重倾听学生们不同的有创意的意见,对于有创新价值的结论都予以鼓励;另一方面对于学生有失偏颇的理解,教师要及时进行解释纠正,帮助大家把对基础知识的认识有所提升。例如:在学习牛顿第三定律时,先让学生先讨论判断叙述“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关系”,并阐述自己判断的理论依据以及验证自己结论的实验方法,然后通过简单的实验给出正确的答案,最后在归纳出牛顿第三定律。目的在于通过这一过程,引导学生用规范的物理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不仅培养了学生思维判断能力,更锻炼了学生科学语言表达能力。
  三、关注情感培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
  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养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是教育过程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教师积极健康的情感以及端正的价值观将直接影响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价值观,首先应当教会学生尊重客观规律,追求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作为一门理科学科,物理知识反映了真实的科学原理,这些原理都是几百年来经过科学家严密实验验证过的,只有经过验证的理论与观点才具有说服性。在授课过程中,可以结合相应物理知识,为大家介绍这些物理现象是如何通过实验手段加以证明的,以及这些实验背后的经典小故事、科学家轶事等。通过这种扩展式的学习,一方面引导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培养科学严谨的态度、养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例如,焦耳在对热功当量的研究测量过程中,用了近四十年的时间,期间通过大量的时间测量,最终为热运动与其他运动的相互转换、运动守恒等问题,提供了无可置疑的证据,也为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奠定了实验基础,为人类认识自然世界和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些科学家故事的引入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于学生意志品质的教育也具有重要意义。纵观古今中外的科学家以及有突出贡献的学者,都是在经历过多次失败后,通过深入思考、严密考证以及日复一日的积累才得以有重大的发现。这个过程中并非一片坦途,困难与挫折乃是常事。很多科学家为了追求真理,贡献了自己毕生的经历乃至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这些都是当今学生需要学习的。通过这些物理故事的介绍,使学生们对科学研究过程有更加正确的认识,对自己在学习、生活以及日后工作中遇到的困难都能坦然面对。当学生毕业进入幼儿园工作,积极健康的态度对于幼儿园小朋友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小朋友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教学的艺术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对学生的激励、唤醒和鼓舞。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物理的理科学科优势,注重课堂内容与授课方法的设计与实施,关注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的和谐统一,激发学生对物理、对科学的探索欲望,在夯实物理基础的同时,加强核心素养的养成。物理教学的意义神圣重大、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林燕.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深度的分层次设计[J].中学理科园地,2016,12(4):25-26.
  [2]赖光毅.论物理教学中的物理探究与物理语言表达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0,(10):64-6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271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