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数学走“近”生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数学教学应走近学生的生活,从生活中寻找数学从而发现数学,实现数学学习与生活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数学;走近;生活;融合
   一、数学知识生活化
   学生学习的数学应该是来自生活的数学,学生“自己身边的数学”,数学只有从生活中来才能体现数学的起源与学习数学的目的。数学的教与学应该走“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变“课本中学数学”为“生活及数学”。
   1.走“近”生活,激发兴趣
   感兴趣的事物、熟悉人物故事,熟悉的生活场景容易唤起学生的认知。教材的情境图生动有价值,教学中在利用好教材情境图的同时可以创造性地开发和处理教材,提出现实的、有意义的思考问题。这样,不仅能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有意义,而且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参与到学习中。例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笔者问:三年级的同学一般都满十岁了,你知道十岁的时候学校通常会给我们举办什么活动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成长礼”。“是的,今年学校也要给三年级的同学举办一个隆重的成长礼,这是庆祝活动的啦啦队的队列(出示点子图),从这个队列中你发现了什么数学的信息呢?根据信息中你能列式解答这个问题吗?”这个问题一提出马上激发了全体学生的探究欲望,因为成长礼是他们熟悉而又期待的活动。通过小组交流,得出每组14人,有12组,而且探索出:14×10+14×2=168,12×10+12×4=168,14×6×2=168以及竖式等多种不同的解题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始终在积极地思考,主动与同伴合作交流。这样用学生熟悉又期待的情境引出数学问题,唤起了学生学习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2.走进游戏,理解算理
   数学中的算理往往是一节课教学的难点,小学生对算理的理解难度较大,因此,我们在教学与算理有关的知识时,尽量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感悟算理,这样就能使复杂的算理变得简单。例如教学一年级的“连加连减”时,光凭看图让学生理解连加连减的过程很抽象。于是笔者设计如下游戏情境:我请学生玩火车过山洞的游戏,先是请5个学生上台表演,表示火车上原来有5个乘客,接着口述“后来又上来了2个乘客”。这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看到的情境列出算式5+2。接着,又请1个学生参加到该游戏中,学生就又在5+2的基础上再+1。这样,让学生根据火车上乘客数量的两次变化,完整地列出了连加算式5+2+1。由于有了刚才具体情境的体验与观察,学生很容易联想到计算5+2+1,要先算5+2,然后再算+1的算理。这样由静到动模拟生活,展开生活画面,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抽象算理,同时学生在游戏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而且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数学思考生活化
   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经验的激活、整理和提升的过程。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在教学中,老师要善于引導学生捕捉数学信息,使学生能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主动联系生活探究数学问题。如在教学“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时,很多教师将其概括成:多加了要减,多减了要加,少减了要减。这看似很简单的话语,对小学生来说却难以理解,要想在计算过程中正确运用就更难了。我想,这主要跟规律的产生没有很好地结合生活经验有关。笔者在前不久教学这个内容时,把题目和生活中的购物情境作了巧妙的连接:“妈妈带了120元钱,给小红买了一个球用去98元,妈妈还剩多少钱?怎样列式(120-98)结果是多少呢?”然后请4小组同学分别模拟妈妈是如何付钱的。于是学生得出先付100元,找回2元,再和剩20元合起来,还剩22元。“你能用算式说说怎么得到结果的过程吗?”120-98=100-98+20=22。这样,学生不但通过生活经验探索出简便算法,而且体会了简便计算的道理。
   三、数学问题生活化
   能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首要任务。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把数学知识融入生活使数学变得亲近、有趣,让数学服务于生活。
   如学完“人民币的认识”后,可以开展“利民银行帮你忙”的换钱活动和“永辉超市”的实际购物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的换钱和购物中进一步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使用人民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又如教学“分类”后,让学生利用周末跟家长逛超市的机会,观察超市的物品是怎样摆放的,并布置“我是家庭小管家”的课外作业,让学生把自己的书包、书柜、衣柜、房间等整理好,在整理的过程中,学生自然就把分类的知识运用其中了。再如学习了几何形体有关知识后,可让学生放学回家量一量、算一算自己房间和客厅的相关面积,尝试解决粉刷、购买材料等实际问题。另外,还可根据所学知识,设计租车方案、旅游节资方案、物品的包装方案等。这样,在生活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进一步巩固数学知识,而且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更重要的是学会运用数学的头脑去解决现实生活的问题,从而促进自身的主动发展。
   生活中只要我们能多观察,不断积累生活素材,就能提供给学生适合的贴近生活的数学素材,让学生觉得数学不再陌生,而是在我们身边,从而使学生热爱数学,热爱学习。
   参考文献:
   候万虎.培养数学兴趣,构建高效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17(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021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