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绽放光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周艳

  摘要:初中语文教师需要不断完善教学形式,创造出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染,从而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带来积极影响,推动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本文对此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语文;教学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承担起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和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责任,还要有意识地将传统文化教育作为首要任务。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对传统文化没有强烈的认知度,并且没有足够的兴趣去了解和发扬。基于此,教师需不断完善教学形式,创造出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染,从而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带来积极影响,推动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领悟文章内涵
  古诗词作为初中语文的一项重要学习内容,它重点考核了学生对我国民族文化的掌握程度,为了保证我国传统文化得到有效传承,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然而,古诗词题材繁多,言简意赅,写作手法多样,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从而导致学生兴趣不高。因此,在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然后引导学生从字词间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把握诗词的主旨。
  比如,在学习《杜荆门送别》时,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回顾一下曾经学过的送别诗,学生会想到有《赠汪伦》《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等,然后请学生背诵。引入今天的课题后,由教师示范朗读,学生仔细听读,要注意节奏和字音。在教师朗读的过程中,学生要仔细思考以下两个问题:本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与以前的送别诗相比有什么不一样,表达的是什么情感?通过问题的引导,使学生能够准确把握古诗词蕴含的思想,且通过回顾旧知,让学生形成鲜明对比,体会文章的不同感情基调。接着,由学生品读诗句,教师逐句串讲。纵观全诗,诗人写送别之情只有尾联两句,其实不然,通过阅读,学生会发现诗人对故乡的山水之情充盈在字里行间。最后,由教师逐句教读,边读边纠正,指出应注意的节奏、字音,让学生在朗读中不断转换语速和音色,体味诗歌的内涵。通过品位语言,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二、借助多媒体,营造传统文化氛围
  与传统教育相比,现代教育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的应用,成了教师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之一。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单纯地依靠课本,无论书本的语言多么华丽,教师的朗读多么精彩,都無法让所有学生理解透彻,这是传统教育的一大难题。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技术渗入到语文教学领域,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当融入相关图片、视频。通过图片展示汉语言文字的魅力,通过音频创造文化情景,让学生从内心燃起对传统文化深入探究的火焰。
  比如,在学习《背影》时,在课堂导入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父亲》,听完之后让学生谈谈歌曲的信息及听后的感受。接下来,通过课件展示作者介绍和作品背景介绍,让学生在了解作者之后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为了让学生快速进入情景,教师可以播放几部关于父爱的电视剧,例如《搭错车》中无私奉献真挚感人的哑巴父亲能够让学生回忆自己沉浸在父爱中的场景,为课堂奠定父爱的情感基调。最后,让学生用真情朗读课文,用心感受,并在学生朗读时适当为学生展示相关图片,例如买橘过程中父亲的身形。巧用多媒体技术,在声音、图像、音频的立体结合下,让学生体会到父爱的伟大,并让他们懂得感恩。
  三、利用节日开展课外活动,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
  为了更好地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光靠课堂上45分钟的教师讲解是远远不够的。语文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在课堂上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有助于传统文化的全方位实施。尤其对于中国的传统节日,古人用精美的语言把我国文化表现得淋漓精致。因此,教师可以将民俗文化与古诗词有效结合,点燃学生对节日的回忆,这样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能拓宽他们传统文化的视野。
  比如,在学习《水调歌头》时,教师可以在中秋节开展课外活动,在课堂上为学生留出自由发挥的空间。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为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搜集关于中秋节相关的古诗词和图片,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探究。课堂开始时,教师可以以今日的中秋节为指引,让学生将课下搜集到的关于中秋节的古诗词背诵下来。每个学生都背诵了不同的故事题目,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杜甫的《八月十五月夜》。紧接着,让学生回忆我国中秋节的节日习俗,感受我国传统节日的韵味。最后,由教师为学生布置赏月的课后作业,在教师详细为学生讲解这首诗的背景之后,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作者,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利用节日和课外活动的融合,增强了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热爱。
  总而言之,传统文化是我国在历史传承中留下的宝贵财富,是中国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然而这个任务任重而道远,作为教师,应该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及时创新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民族精神的追求,达到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和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罗雅琴.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J].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 2019年02期
  [2] 刘连明.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 才智 2019年01期
  [3] 徐敬华.  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中国农村教育 2019年02期
  [4] 罗容英.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珠江教育论坛 2018年02期
  [5] 武平.  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新智慧 2018年29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142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