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与策略探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青莲 张长录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不仅承担着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的重要任务,还肩负着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这就要求教师要重视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探究作者生平,丰富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更多深层次的传统文化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核心素养;文化修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04-0064-02
  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各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我国有几千年的文明历史,也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因此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传统文化进行弘扬和发掘对于我国成为世界文化强国也有极为重大的意义。高中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所以更应该了解和学习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其可以溶于血液,内化于心,从而提升文化自信。高中生肩负着弘扬传统文化的重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渗透十分重要。本文对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问题、意义和策略进行探讨。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问题
   (1)传播途径被阻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为了应付高考,运用模式化教学给学生灌输应试技巧,使教材中所含的文化内容基本形同虚设,仅仅被拿来当作应试工具,导致传统文化的渗透途径被阻断。
   (2)受到多元文化冲击。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学生对网络文化以及新媒体有很大的兴趣,甚至有一些学生过度追捧外来文化。这种积极接受新鲜事物的精神是没错的,但是这种对外来文化的学习必须要在尊重和保护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实现,不能本末倒置。
   (3)缺乏文化保护意识。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是一门将人文性和工具性融为一体的学科。但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直接灌输基础知识与解题方法,导致学生只掌握了一些知识和方法,并未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语文价值的缺失导致学生无法树立文化保护意识,使传统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严重冲击。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1)有助于学生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不仅蕴含着祖先的智慧,而且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编入高中教材的传统文化内容,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优秀之作,具有广泛的教育意义和借鉴价值。学生是祖国建设的接班人,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能够使学生正确理解我国传统文化。而只有深入了解它,才能使传统文化的精华被传承下来。
   (2)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我国传统文化有很多精髓,如尊敬师长、孝敬父母、爱国敬业等优秀品德,都是历史发展给我们留下的瑰宝。文化可以对一个人的行为产生影响,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能够影响学生的行为,并产生一定的约束力,使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高中生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传统文化的学习与渗透可以帮助学生明辨是非,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1)挖掘教材内容。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就必须先对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深入挖掘。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很多课文都文质兼美,是弘扬传统文化的经典作品。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这些课文的时候,应对每篇文章中的传统文化因子进行深入挖掘,把授课的重心放在传统文化观念的渗透上。为了使学生有效理解和掌握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的基本特质,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找寻更深层次的文章思想及民族精神。例如,在教学韩愈的《师说》时,教师可以先从文章中的问题入手,使学生可以明确文章中所提倡的从师求学原则,再带着学生领会中华传统文化中重道尊师的优良传统。又如,在教学司马迁的《鸿门宴》时,教师在正式授课之前可以先给学生介绍一些和其中人物相关的历史,使学生可以对文章的内涵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并体会民族精神和审美情感在文章中的实际体现。再如,在教学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渗透一些有关岳阳楼的信息,如岳阳楼所处位置、建设时间和历史背景,通过这些信息进一步拓宽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面,实现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需要注意的是,在挖掘教材内容时,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明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掌握情况,最终实现把学生喜好与传统文化及教材相结合,使学生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
   (2)探究作者生平。孟子的“知人论世”观念中的“知人”是指了解作家各个方面的情况和他的创作意图,“论世”是指要了解作品反映的时代背景和作家创作该作品时所处的社會状况。学生如果只对文章中的思想和内容进行分析,而不深入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和文章创作背景,是无法对作品进行深入解读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带领学生了解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文化背景,这是因为所有的文章创作都和作者自身的经历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学生只有了解这些内容,才能够从作者独特的思想中感受到文学作品渗透的传统文化内容。例如,在教学李清照的《如梦令》时,教师可以在正式讲课之前给学生普及一些李清照的生平知识,使学生了解李清照在当时社会环境下的情感变化。李清照少年时代随父亲生活于汴京,优雅的生活环境,特别是京都的繁华景象,激发了创作热情,此时其作品相对比较倾向对女词人的生活表现和情感状况的反映。金兵入侵时,李清照流寓南方,境遇孤苦,她这个时期的作品就反映了身世之苦、故国之思。在了解了这个基本特点之后,学生再对李清照的词进行分析,就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探究表达的情感。又如,在教学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时,除了进行文章体裁等方面的教学,教师还可以重点介绍事情发生的历史背景以及鲁迅本人的经历和思想变化,如鲁迅是如何弃医从文的、他这样做的主要原因等,使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情况,从而铭记历史,激发爱国情怀。这种直接对作者经历进行剖析的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更为全面地了解传统文化,而且可以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给学生后续的学习和发展带来更为深远的影响。
   (3)丰富教学方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并非易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积极创新教学方式,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将各种教学方式的优势展现出来,改善传统文化的渗透效果。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学生利用多重感官理解传统文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让学生利用网络搜集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资料,这不但能培养学生资料检索的能力,还能有效拓展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教师可以组织文学知识竞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实现寓教于乐,促进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组建社团,如诗词社、文学社、辩论社和汉服社等,形成文明的校园风貌,使传统文化渗透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阅读能力、思辨能力等,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结语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有助于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含义,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因此,教师要了解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深入挖掘和运用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在教学中采取积极的措施渗透传统文化,从而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赵立娟.彰显文化魅力——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课外语文,2017(08).
  [2]郑丽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渗透[J].中学课程资源,2020(02).
  [3]王兆瑞.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分析[J].基础教育论坛,2020(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3951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