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加强口语交际教学 培养学生交际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露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并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口语交际”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那么,如何落实课程标准精神,加强口语交际教学,培养和提高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呢?下面谈几点个人的实践和体会。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乐于“交际”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只有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才能让学生产生说的欲望。《语文课程标准》在“口语交际”的分段目标中,多次提到了“兴趣”、“乐于”、“喜欢”等词语,还指出“激发学生的动机、兴趣和追求的意向,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是促进认知发展的支柱和动力”。所以,要真正解放学生的嘴巴,就要从兴趣、情感的激活入手,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如利用实物、图片、简笔画、模型等直观教具,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也可利用多媒体通过图像、声音、文字的有机结合,使教学内容生活化;还可采用游戏、表演、竞赛等多种活动方式让学生乐于“交际”。
   二、提前布置,让学生准备“交际”
   为了让学生饶有兴趣、主动地投入到口语交际中,课前充分准备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应就一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整体规划,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准备。
   三、生活拓展,丰富“交际”内容
  “语言天然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语言是反映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的一种工具。”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外生活中有目的地捕捉素材,丰富口语交际的内容。如《夸夸我的同学》口语交际课,课前教师可引导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留心观察周围的同学,这样学生自己捕捉到的素材,就能带着丰富的情感和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交际活动。
   四、创造情境,扩大“交际”范围
   提前创设情境,让每个学生都自觉参与到口语交际的过程中,是口语交际教学的首要任务。如进行《有趣的游戏》口语交际课时,除了让学生课前收集有趣的游戏外,在说内容前教师可以提供几个游戏场景:在家里,小朋友会做哪些游戏?在学校,大家在一起可以做的有趣的游戏又有哪些?等等。提前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能很好地激发其“交际”兴趣,也能很好地保证学生参与的最大化,扩大了“交际”范围。
   五、主题鲜明,体现“交际”实效性
   口语交际活动作为语文学科的一部分,与语文学习的内容存在一定的关联,有的是教学内容的延续,有的是教学内容的补充,有的是结合年段特点衍生的课内课外的衔接。比如《秋叶飘飘》这一口语交际课就是《秋天来了》课文内容的延伸。活动时,教师要明确“交际”主题:一片片色彩缤纷、形状各异的秋叶更能进一步说明秋天的美丽。
   口语交际的教学可分为这么几大板块来进行合作学习:读题→审题→试说→口头互改→再说→记录。合作学习比教师空洞说教的教学有效得多,因为合作学习本身就是在进行口语交际。
   六、形式多样,突出“交际”语言特点
   陶行知先生认为,儿童的思维在手上,要解放儿童的大脑、嘴、眼睛、耳朵,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因此,口语交际时教师应运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说起来。如《秋叶飘飘》这课,教师可以把学生们的学习场所延伸到课外,让他们走出教室,用眼睛去看,用鼻子去嗅,用手去感受,观察秋叶,体会秋天的韵味。然后再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唱歌、跳舞、朗诵、做调查报告、写诗等等都可以。这样的交际课定会异彩缤纷。
   口语交际要充分体现语言的能动性。字、词、句的正确、巧妙地使用,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动性。字词是形成语言的基本元素,一些字词往往看似一般,但如果能恰当地使用,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对于那些常用句子、优美的句子,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慢慢渗透,引导学生理解,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长此以往,学生说话、写文章,一张嘴一下笔,就能把自己想表达的思想感情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准确无误、生动形象地告诉他人,就能在言语活动中表现出较高的机智、艺术以及丰厚的人文素养和人文底蕴。
   口语交际的课堂上,教师能听到许多有创造性的语言,有的是词语的活用,有的是诗句的引用,还有的是童言的趣用。对于这些,教师要积极赞赏、鼓励,给予极高的评价。能运用所学的语言形式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能通过自己的组织体现语言的趣味,无疑是口语表达所追求的。就算学生的表达平淡无奇,只要逻辑正确,教师也应该给予正面的评价。新课标强调“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与学生间的互评相结合”。这就要求口语交际的评价中须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评价:学会倾听,判断正误;学会赞扬,欣赏别人的优点;学会质疑,给别人提出好的建议……
   总之,教师通过各种方法、多种途径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口语教学的成果就会呈现在教学和生活中。我们静待佳音!
  
  (作者单位:安徽省蚌埠市高新教育集团第三实验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705081.htm